1947年,华野的一个政委回家寻找妻儿,发现家中荒草长得比人高,有村民告诉他:“你老婆给你生了个儿子,母子俩被族长卖给了一个驼背的男人。”
听闻此,政委既痛心又无奈,当初是妻子支持自己加入红军的,如今自己保护不了妻儿。他只能返回部队,继续作战,等到解放后再寻找。
这位政委就是时任第六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的鲍先志,从小就是一个苦命人。
1911年,鲍先志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市鲍家湾一个贫农家里,因为社会动乱,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鲍先志一岁时母亲去世,5岁父亲也永远地离开了他,好在还有叔父能给他一点饭吃,读了一年书后没钱交学费就只能辍学劳动。
鲍先志对红军印象很好,参加村里的少年儿童队,并且当上了队长,之后又加入共青团,与同志们进行各种革命活动。
在进行革命活动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名叫余毛的女孩,并且相恋结婚。
余毛非常支持红军,尽管自己已经怀孕,但红军到湖北时还是极力劝鲍先志跟着红军上前线,奋勇杀敌。
当时鲍先志很矛盾,一边是革命事业,一边是家庭责任,哪一边都无法舍弃,还是余毛承诺他生下孩子后就去找他,鲍先志才跟着红军走了。
没想到此后鲍先志就没了妻儿的消息,红军的处境也很艰难,根本没有时间回去看望。
直到1947年鲍先志所在的第六纵队路过湖北麻城时,他对家中妻儿的思念达到了顶峰,上级也看出了他的焦虑,特许他到家中看望。
得到许可的鲍先志立马跑向老家的方向,然而等他走到老家门前时,却看到十分破败的房屋,厚厚的灰尘显示早就无人居住。
鲍先志急切地向邻居打听妻儿的去向,才得知妻儿被族长卖了的消息,并且族长之所以敢做这等子违背天良的事情,是因为有民团撑腰。
原来当年红军历尽千难抵达陕北,完成长征后,国民党就恨得牙痒痒,地方各民团也是竭尽所能打击报复。
作为红军家属的余毛和儿子鲍声苏,就遭到了民团的欺侮,族长在民团的支持下以50块大洋的价格将余毛卖到了外地,而鲍声苏也被卖给了一个驼背的地主。
鲍先志心中充满了怒气,当即跑到族长家中痛骂:“狗日的族长,怎么不卖了自己的妻儿?”
骂完之后,他逐渐冷静下来,理智告诉他现在还不是寻找妻儿的时候,革命尚未成功,个人的事情需等到解放后解决。
鲍先志只能返回部队,继续跟着部队跨过黄泛区、强渡汝河、千里挺进大别山。
终于1949年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解放,战士们也可以暂时歇歇了,鲍先志马上返回家乡开始寻找妻儿。
经过一番打听,却听闻妻子在几年前就已经去世,幸好在武汉找到了住在驼背地主家的儿子鲍声苏。
虽然父子俩从没见过面,但血浓于水的亲情是如何都割舍不掉的。而且鲍声苏在驼背地主的家日子并不好过,19岁了一直都没能读书认字。
1961年,鲍先志为儿子报名了南京军区举办的部队文化速成中学学习,也是在那里,鲍声苏认识了当时速成中学的教员李心田。
鲍声苏年龄和同学们相差很大,这让他有些自卑,只好和老师谈心事,在交谈中他向李心田讲述他的童年遭遇,也讲到了麻城漫山遍野的映山红。
后来李心田受到他的故事启发,创作了《闪闪的红星》,其中潘东子的原型就是鲍声苏。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李心田用鲍声苏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红军子女的艰辛童年,也认识到先辈们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和平有多么不容易。
参考信息:
百度百科:鲍声苏
麻城市人民政府:《闪闪红星》与麻城的故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