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会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题文会图》

绢本,设色

纵184.4厘米,横123.9厘米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是画史上最“富贵和风雅”的一次宴会了。在我们这个礼仪国度,宴会不仅仅是吃吃喝喝这么简单,特别是这种规格的宴会,就更具有意义了。

在《诗经》中,有风雅颂三种题材,雅的首篇乃《鹿鸣》,描述的就是一场宴会,一场有着政治和教化意义的宴会。

诗经·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看,大家的状态就是“和乐且湛”。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体现的是,君臣之间,关系是对等的。

就如孟子所言: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便是君臣之礼,“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宴会便是行君臣之礼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宣和画院,宋官署名。雍熙元年置。徽宗完备皇家画院制度,从提升画院规格着手,设翰林图画院直管,于公元1104年正式将画学纳入科举考试。考试分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由徽宗命题,他常以古诗为题,考的不单是绘画,还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在徽宗管理国家的这个时期,他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文艺事业,而他的主业治国平天下,却是忽略了。我们熟知的《水浒传》发生的背景,就是宋徽宗时期呢。

此画描绘的是北宋宣和元年(1119)的场景。宋江起义发生在宣和元年。宣和二年,方腊起义。宣和也是宋徽宗最后一个年号,“宣和”,刚刚宣告天下和平和乐,结果起义不断,和在哪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时期,朝政乃蔡京把持着。文会图隐含唐代十八学士的典故,其实是自比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呈现盛世和谐的景象。这可能是实际发生在大宋宫殿的一场宴会,以古写今,借古赞今,想必这场宴会的组织者是权相蔡京,乃至于宴会立意的确定者也是蔡京无疑了。

明明当时社会各种隐患,各种社会问题爆发,内忧外患,大家却视而不见,宴饮作乐,风花雪月,实可叹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徽宗题:

题文会图

儒林华国古今同,

吟咏飞毫醒醉中。

多士作新知入彀,

画图犹喜见文雄。

宋徽宗是真的爱艺术,也以为天下真的和平,他可以安心地搞艺术了,他是一个天真的艺术家,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在中国的艺术史上,他是最大的贵人。

“吟咏飞毫醒醉中”,我觉得还是太醉了,迷醉了,也被蒙蔽了。确切地说,他不应该坐在这个位子上啊。倾全国之力,搞书画创作,建园子,用最雅致的器物,可谓最风雅的帝王,也是挺糟糕的一个帝王。

“画图犹喜见文雄”,真的把天下英才都收入彀中了吗?如果说把天下文艺之才收入彀中,那才是实话。“多士作新知入彀”,唉,想来就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徽宗这字是真的好,劲健,华贵,气度不凡。是顶级的书法家。他的廋金体也在书法史上有位置,可谓另辟蹊径。

下面的蔡京的吹捧和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京和诗:臣京谨依韵和进

明时不与有唐同,

八表人归大道中。

可笑当年十八士,

经纶谁是出群雄。

光明的时代不与唐朝相同,四面八方的人们都归心于这天下的大道之中。可笑的是当年的那十八位士人,在处理国家大事、施展抱负方面,谁才是真正超群出众的领袖呢?

宋徽宗不了解现状还可信,难道他不知道社会的现状吗?他麻痹了君王的同时,也麻痹了自己。有时候觉得艺术啊,文学啊,很容易就文过饰非,说的太好听,写得太好,而实际呢?谁能实事求是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常常讲字如其人,但是,在蔡京这里体现不出来。艺术就是艺术,和他的人品无关。他的字确实好,可比肩苏黄米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开文学馆,聘贤才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勖十八人,命阎立本画像,褚亮作赞,题十八人名号、籍贯,称十八学士,藏之书府,时人倾慕,谓之登瀛洲。

人家杜如晦、房玄龄,那才是真正的“大雄”啊!陆德明、孔颖达是经学大家。虞世南是德艺双馨的书家。

蔡京真的有脸说:

可笑当年十八士,

经纶谁是出群雄。

能当权相,哈,这脸皮还是可以的。

好,发牢骚到此为止。咱还是就画说画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画中也有一张琴。垂柳后设一石几,几上横仲尼式瑶琴一张,香炉一尊,琴谱数页,琴囊已解。应该还没开始弹琴。

正儿八经地抚琴应该是这样的,如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凝神散怀,静坐听琴,这是静中之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幅描绘池边大树下,一群文士正据案饮宴。前方有僮仆在一小桌上备茶,其中一人手持长柄匙自茶罐舀取茶末,沿用的是唐末以来盛行的“点茶法”。

徽宗时期盛行点茶法,徽宗本身也是一个点茶高手。他组织编写《大观茶论》,成为茶文化史上重要的一本经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一生爱茶,常在宫廷以茶宴请群臣、文人,有时兴至还亲自动手点茶、斗茶取乐。上行下效,宋人上下品茶之风盛行。

点茶不一。而调膏继刻,以汤注之,手重筅xiǎn轻,无粟文蟹眼者,调之静面点。盖击拂无力,茶不发立,水乳未浃(jiā 融合),又复增汤,色泽不尽,英华沦散,茶无立作矣。有随汤击拂,干筅俱重,立文泛泛。谓之一发点、盖用汤已故,指腕不圆,粥面未凝。茶力已尽,云雾虽泛,水脚易生。妙于此者,量茶受汤,调如融胶。环注盏畔,勿使侵茶。势不砍猛,先须搅动茶膏,渐加周拂,手轻筅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如酵蘖之起面。疎星皎月,灿然而生,则茶之根本立矣。——《大观茶论

你看他们玩得多细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大观茶论》

这是茶盏,在《大观茶论》里也有详细描述。盏,即茶盏,以青黑色釉面为贵,尤其以黑釉上有兔毫般细密的白色斑纹为上品。用这样的盏斗茶,看重的是它保温性能好,容易衬托出茶的光彩色泽。当然,茶盏也可以作品茶的茶碗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构之大小,当以可受一盏茶为量,过一盏则必归其余,不及则必取其不足。倾勺烦数,茶必冰矣。——《大观茶论》

构,即茶杓,即量濡水用的水勺。水勺的大小,应当以能盛一盏水为量,如果超过了一盏的容量,那剩下的沸水就一定要倒回去。如果不足一盏的量,那就一定要再舀来补上。勺里的沸水倾倒的次数多了,茶水一定就凉了些。你看,特别讲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瓶宜金银,小大之制,惟所裁给。注汤害利,独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差大而宛直,则注汤力紧而不散;嘴之未欲园小而峻削,则用汤有节而不滴沥。盖汤力紧则发速有节,不滴沥,则茶面不破。——《大观茶论》

瓶,即茶壶,用来注沸水的。茶壶最好是用金、银做成的。壶的大小规格,应当适宜。注水是否得当。

茶壶直接在炭火上,要保持一定的温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茶事活动,洁、静、精、微。乃用心之道,宋代的器物啊,文化啊,真是雅致、精妙到极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小友在试喝,尝一尝味道对不对。夫茶以味为上。香甘重滑,为味之全。

小童也可能是渴了,馋了,在那里品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这位端着盘子的叔叔发现了,来个眼神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谁,你给我注意点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大家坐在一起,桌面上茶点很丰盛,布置很典雅。器物精美,还有插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看这一位,好像在演奏乐器助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人,尝一尝这刚点出的茶,乘热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诶,我的茶咋还没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急,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肚子不大舒服,不想品茶了。奸相的茶不喝,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人是双胞胎吧。“哥哥啊,今天这个场合,怎么也要喝一口的,给蔡相一个面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哥俩说的话,我听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是眼神杀!“当没听见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嗯,花真香,淡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老哥有点不正经呢!谁这么放肆?可能就是蔡京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竹边树下有两位文士正在寒暄。左边的文士扛个木杖或趴在一根古藤上。右边的文士握着木杖的一段,正在沉吟。两人的状态,很松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小侍女注视着这一切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对着小侍女的,则是一个最尊贵的人,独占一方。是谁呢?徽宗?手部的动作“请吃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节纯属杜撰啊。我们可以看到,细节很生动,很写实。据研究是赵佶以及宫廷画家共同创作的绢本设色画。

有学者研究,称“通过蔡京所撰《保和殿曲宴记》详载宴会环节的前段叙文和《文会图》画面元素的对读、以及结合宋代相关文本与图像以基于原历史情境下进行重新研究可知,该图实际描绘的乃是北宋宣和元年九月十二日、以宋徽宗和蔡京为核心的保和殿曲宴场景。”暂取这种说法。

这幅画慢慢品赏挺有意思的,图片来源于“一画”,很清晰,能看到不少细节。今天先看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