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世上没有一种信仰能防止人变成叛徒”.......
如若回顾中国的整个战争史,不难发现,绝大部分的战争中,都难以避免的会有一种人出现,那便是叛徒。
相比于敌军,我们或许更痛恨自己人的背叛,他们不仅背叛了自己的同胞,自己的阵营,更背叛了祖国和人民,于情于理,他们的做法都难以得到原谅,而凡是沦为叛徒的人,其结局往往都不会很好,且永远遭受世人唾弃。
转眼已是70多年的风雨过去,一条北纬38°军事分界线如今还依然横亘在那朝鲜半岛上。
就在71年前,曾有无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们,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信念,毅然决然选择奔赴朝鲜战场,浴血奋战,却血染疆场,用鲜血和牺牲,在这里抒写了一首首血与火之歌,更创造了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同样都身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有的人始终心怀祖国,不畏生死。
但有的人却在战斗过程中,渐渐有了叛变之心,一步错,步步错,军中容不得叛徒,但38军中却偏偏就出了这么个叛徒。
只因他一人的叛变,却致使志愿军6700余名战士白白伤亡,更是因此成为了38军“万岁军”军史上一个难以抹去的阴霾和污点。他是谁?为何会叛变?他最终的结局又如何了呢?
文化教员谷中蛟
1952年10月3日的清晨,一位身着中国志愿军军装的士兵却突然出现在南朝军所在的阵地上,而他的突然出现也把将正在站岗的韩军第九师哨兵吓得不轻,韩军哨兵惊恐且诧异,为何这位中国志愿军士兵会独自一人,来到“敌军”阵地?
这位中国志愿军士兵接下来的举动,就更加让人疑惑了,因为他非但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攻击意图,反倒是主动高举双臂,向南朝鲜军示意投降。
据南朝鲜陆军上将金钟五(白马山战役中担任南朝鲜军第9师师长)多年后的回忆,也曾专门提到了这位中国士兵:
“就在战斗打响前的两三天,有一名军官到我第三十团投诚。据他口供,中共军第三十八军已与第四十二军换防,即将发起大的进攻……”
一位中国志愿军士兵向南朝鲜军投降了,叛徒产生了,消息传回志愿军部队时,作为38军副军长的江拥辉,脸上再也挂不住了。
因为这位叛变并向南朝鲜军投降的志愿军士兵,正是来自志愿军第38军第114师第340团第3营第7连的一位文化教员:谷中蛟。
据美国国家档案处的部分原始资料:《战俘审讯报告KT3831号──谷中蛟》显示,谷中蛟,别名谷永链,家乡在湖南,但具体出生日期依然没有相关记载。
谷中蛟于1949年6月,被征招到解放军第三十八军;1949年10月,进入南方中央军事政治训练学校受政治训练;朝鲜战事紧急,1950年5月刚一毕业的谷中蛟,便被被分配到志愿军第三十八军第114师第340团第3营第7连,担任文化教员。
别看只是一位文化教员,要知道那时候我军部队的大部分战士都是出生于贫苦的农村家庭,自小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所以导致很多志愿军士兵们都不怎么识字,而这样的一个背景也更加凸显了我军文化教员在军中的重要性。
且我军部队对于文化教员的个人要求可不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通常都是受过教育,且还是受过进阶性政治教育的个人,曾在南方中央军事政治训练学校受过此类政治训练的谷中蛟,显然很适合这一职务。
作为一个文职工作,谷中蛟平日里主要负责在军中,帮助一些不识字的士兵阅读一些报告,信件等消息,向他们解释上级下达的一些工作指示或者命令;定期为他们诵读一些新闻,书籍和杂志等;
并负责教导不识字,文化程度不高的士兵慢慢学会写汉语,讲普通话,力求有朝一日让所有士兵都最少能够认得2000个汉字;同时也负责政治课上对政治指导员进行相关的教学协助。
所以,作为文化教员的谷中蛟,虽没有直接在战场前线冲锋陷阵,但由于他的职位特性,也使得他在这一过程中,悉知了我军大部分的军事情报和作战计划。
且对于当时的部队而言,部队也经常开一些公开的会议,用以分析和总结基层部队的战斗经验和教训,所以即便是职位不高的士兵其实也能或多或少知道军中的大致作战计划。因而也给一些居心叵测之人,获取相关情报和泄密有了可乘之机。
谷中蛟在跟随38军部队入朝作战以后,一路从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打到第三次战役,直接越过三八线,再打到第四次战役汉城附近......
作为文化教员的谷中蛟,在这一阶段的战斗过程中,都不曾对于自己的人身安全有过度的担心,因为按照我军部队对于非战斗人员的要求,如若不是特殊的紧急情况,他们可以不用直接参与前线的作战。
再加上当时的文化教员,在部队中一直都是一个较为稀缺的兵种,因而也使得他们成为了部队中所重点保护的对象,失去任何一个都是极大的损失。
这也就是为何即便38军部队在历经了多次战役后,伤亡人员惨重,但谷中蛟都不曾受到过身体上的重伤的原因了。
中朝双方的战前准备
但是直至1952年的白马山战役,这位昔日的志愿军战士,却突然选择背弃了自己的战友,背叛了自己的阵营,向南朝鲜军投诚,致使“万岁军”最终兵败白马山,给志愿军造成了6700余人的伤亡,每每想起,都觉心痛和可恨。
就在谷中蛟选择向南朝军投诚前,38军全军部队,由上到下,都在为夺取394.8高地(南朝鲜方面也将其称之为:白马山高地),而进行着紧锣密鼓的战前准备工作。
为了打好此战,志愿军信心满满,38军甚至为其部署了1.9万兵力,在武器火力方面,配备17辆坦克,182门火炮,59门高射炮,122挺高射机枪,这样的一个阵容配置虽然还是远不及美军,但是却已经比志愿军刚入朝作战那会儿要豪华,阔绰很多了。
除了志愿军方面,南朝鲜军和他的美军大哥,对于白马山高地也是极为重视,所以在战前也早早地就对白马山高地附近区域进行了重点设防,不仅派遣韩军第9师两个营的兵力,外加一个法国营加强连部队驻守在此地。
其中,负责驻守白马山高地的南朝鲜军第9师部队,总兵力多达2万人,且还配备2个坦克连,和6个炮兵营进行,专门负责进行火力支援和掩护。
同时,他们还在此区域挖掘坑道,修建混凝土等防御工事,并埋伏了大量地雷,铁丝网,几乎遍布了整个高地。可以说这样的一支南朝鲜军队有兵力有火力,给我军的进攻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眼看着战斗已是箭在弦上,谁知在这关键时刻,叛徒谷中蛟却突然冒了出来,一时间,打破了我军想要对南朝鲜军进行突袭的作战计划,绝好的战机就这样白白失去。
这一仗究竟还要不要打?这一箭究竟要不要射出去?副军长江拥辉也对此感到忧心忡忡,并犹豫不决。
江拥辉
就在我军部队犹豫还要不要按照原计划进行进攻的同时,谷中蛟透露的情报,也让南朝鲜9师师长立刻紧张了起来,因为就在我军部队已经摩拳擦掌,磨刀霍霍准备在白马山大干一场的时候,他的部队却还有闲情逸致在开运动会。
据《韩国战争史》后来的记载:
38军对面的南朝鲜9师师长金钟五接到谷中蛟透露的绝密消息后,大惊失色,因为此时南朝鲜军丝毫没有防备,正在开运动会,连对面阵地志愿军42军和38军换防都不知道。
但谷中蛟显然出现得很及时,他的出现和他所提供的情报,几乎“拯救”了一个有可能被志愿军突袭歼灭的敌军部队。
那么问题来了,曾经不用上战场,不需要为人身安全而担忧的谷中蛟,又究竟为何要选择叛变呢,且还是在这一关键时刻叛变?
叛变之心悄然滋生
因为他千算万算也没算到,在白马山战役开始前,第114师部队会被选为此次作战行动的主攻部队,尤其是自己所在的114师第340团第3营部队,会被作为突击队展开行动。
突击队是什么?我们都深知突击队是整个进攻行动中的进攻先锋,是进攻部队的主要攻坚力量,当然也是最不怕死的一支部队。
但偏偏这样一支不怕死的部队中,却偏偏出了这么一个胆小怕死的谷中蛟,曾经的他一直认为自己作为一个文人,不会有被派往前线与敌军厮杀的那么一天。
因而为了在部队中升官发财,他经常在部队的进攻演习中,表现得极为积极卖力,好让上级领导看到他的积极付出和良好表现,然后能够有提干的那么一天。
所以,当得知自己的部队被选为了突击部队时,胆小怕战的谷中蛟终于着急了,他可不想就此死在战场,毕竟他选择参军入伍,入朝作战是为了前途,为了利益,不是为了保家卫国的,于是他的叛变之心开始悄然滋生.......
但促使谷中蛟最后决心要叛变投敌的还要属“棉衣”一事。
当时,他发现自己的友邻部队第342团都已经早早换上了秋装棉衣,但自己所在的第3营突击队却迟迟没有换装,经过了解后才得知3营的棉衣其实已经运抵前线了,但是营里却决定等打完白马山一仗之后,再进行发放。
其实营领导的这个决定也很能够理解,毕竟志愿军的各种后勤物资补给一直都严重不足,棉衣等物资也一直很稀缺,作为突击队执行冲锋任务的第3营,在战斗过程中难免会有伤亡和牺牲,所以决定在战后再发放棉衣,也是想要能省则省,实在也是无奈之举啊。
但是谷中蛟可并不这样想,他是真的害怕上战场,也预感到了此战或许会战斗激烈,伤亡惨重,届时自己将凶多吉少,自身难保。
反正横竖都得死,既然营里连棉衣都不舍得给自己,那么干脆就把心一横,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宁肯我负天下人,也绝不让天下人负我......
于是,这时候的谷中蛟才终于下定决心,为了苟且偷生,保全自己而叛变投敌。
所以,才出现了我们上文中所提到的那一幕,谷中蛟向南朝鲜军投降了,并为了保护自己,让南朝鲜军意识到他的价值所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向南朝鲜军提供了我军的各种作战情报。
那么南朝鲜方面就如此相信谷中蛟一人的片面之词?根据谷中蛟的战俘审讯报告,对他作出的评估:
“战俘是一名逃兵,身体健康,机警,在审讯时也相当合作。他看起来很聪明,观察力佳,并且诚恳,提供的情资应为可靠。建议相关心战部门及指挥官,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审讯。”
白马山战斗打响
在得知并核实了谷中蛟所口述的情报后,师长金钟五也急了,连忙召集各指挥官进行紧急会议,并当即对南朝军部队进行军事战略调整和部署:
临时将防御兵力扩充到两个营的规模,连夜修筑更多的防御掩体工事多达150个,并将原本3层的铁丝网增加至7层,在后勤补给物资方面,则命令部队至少要做好能够支援战斗长达一个星期的粮食,饮用水以及弹药等。
而志愿军方面,王近山和江拥辉考虑到志愿军此时作战士气高涨,且南朝鲜军的战斗实力并不强,因而还是决定铤而走险,让38军部队即便在敌军已经悉知了我军作战部署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按照原计划组织进攻行动。
纵使战前一波三折,但战斗依旧在1952年10月6日清晨打响了。
38军114师340团2个营的战士们向南朝鲜军发动了猛烈的火力突袭,但是由于南朝鲜军已经早有设防,所以对于志愿军的首轮火力攻势,南朝鲜军进行了阻拦式射击,多以并未造成多大的损失。相反的,志愿军方面的进攻行动开始变得尤为艰难,举步维艰。
这时候,我们才意识到,这样的一支南朝鲜军并没有我们预想的那般不堪一击,不曾想,我军王牌部队与南朝鲜军之间的较量,竟也变成了一场难以攻下的硬仗和血战。
在将近10天的战斗中,白马山高地曾经历24次易手,战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于是白马山高地的争夺战,被活生生打成了一场消耗战。南朝鲜军方面还一直有源源不断的兵力赶来,支援战斗,让我军士兵深感无力,因为对面的南朝鲜军似乎永远也打不完。
这样的战场局势显然对于38军而言是极为不利,纵使是我军的王牌精锐之师,也难以抵挡的南朝军不断涌来的群狼围攻。
因此在战斗至14日时,纵使38军先后投入了近5个团的兵力参与战斗,却始终没能夺取白马山高地,眼前的形势也告诉我们,如果再继续投入兵力进行战斗,只会让更多的志愿军战士白白牺牲。
这样的战斗只是在进行无意义的消耗,且即便胜利了,付出的代价也太过于惨重,所以江拥辉终于艰难地做出了他的决定,命令38军剩下的战士们在15日凌晨撤离战场。
白马山一战,最终也以38军的撤退而宣布结束。
这一战败了,且38军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据战后中方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此战中,38军志愿军共计伤亡6700余人;而韩国方面给出的志愿军的伤亡数据则为14322人。
这一仗,我们心痛,我们心痛那些牺牲在白马山高地的众多战士们,我们也愤恨,我们恨1个谷中蛟的叛变,却让我军付出6700余人的伤亡代价,还最终成就了那南朝鲜军的轻而易举便得来的胜利,而参与此战的韩军第9师部队,还因此在南朝鲜军中一战成名,并获得了“白马师”部队的封号。
或许叛徒的存在不是只是我军战场失利的唯一因素,但却也是重要因素,我们多么渴望,如果没有谷中蛟,没有叛徒的产生,没有战前的提前泄密,那么这场战争的结局是否会就此改写?
但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没有如果,历史不会重来,败了就是败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痛定思痛,不让这样的战争惨况重来,不让历史重演。
作为叛徒的谷中蛟不知在看到昔日的战友和同胞,遭受如此惨重的结局时,心里又该作何感想呢?他怎么个想法,我们无从得知,很多人更关心的是,这样一个“罪大恶极”的叛徒,其最终结局究竟如何了?
谷中蛟的结局
关于叛徒谷中蛟的结局,网上有多种说法,第一种,也是较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谷中蛟认为自己提供的情报,给南朝鲜军的胜利立下了大功,因而开始得意了想要向南朝鲜军邀功,并请求能够拥有韩国国籍。
但是南朝鲜方面显然也看不起这样一个叛徒,因而在谷中蛟失去利用价值以后,拒绝了他的请求。无奈之下,谷中蛟最终选择逃往台湾省,并于1973年在孤独中死去,以此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第二种,是我们根据台湾中时报后来的一篇报道所了解到的,谷中蛟在战争结束后,的确前往了台湾省,此后也一直生活在台湾,并于1971年在台湾结婚成家。
婚后的他还育有2男1女,从此便一直过着普通人的平淡生活。但台湾中时报所记载的谷中蛟却是直到2008年才过世的,比上述的说法多活了整整35年。
从消息来源上来看,台湾中 时报的消息或许可靠性更高。但无论是哪种结局,谷中蛟作为一个叛徒,其最终结局其实已经很“幸福”了,虽然算不上多么大富大贵,但却逃脱了各种罪责和刑罚,过上了自己自在,安宁的生活。
但是谷中蛟的余生又真的幸福吗?
他余生的每一天,或许都将受到良心的谴责,他曾经的罪恶永远也无法洗清,他的名字也永将远被我们记住,并世世代代受人唾弃,每当提及谷中蛟,人们都将记得这是一个叛徒。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