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李奇微曾对南朝鲜军有过这样的评价:
“(南朝鲜军)往往对中国军队有非常大的畏惧心理,几乎把这些人看成天兵天将。脚踏胶底鞋的中共士兵如果突然出现在南朝鲜军队的阵地上,总是把许多南朝鲜的士兵吓得头也不回地飞快逃命……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逃得离中国军队越远越好。”
纵观整个朝鲜战争始末,韩国军队(南朝鲜军)总是给人以战斗力低下,极易溃败的印象,是“豆腐军”的典型代表。
在战争前期,即便韩国军队总兵力有大约9.8万人,但这其中的大部人都非常缺乏军事训练,战斗经验极为不足,且在武器装备上也较为落后,其作战士气更是一度处于一个低迷的状态之下。
就算是在与北朝鲜人民军的较量中,也总是败下阵来,因为当时的朝鲜人民军士气高昂,再加上有了志愿军的帮助后,“一击即溃”“仓皇而逃”的情况也就更加频频出现于韩国军队中。
就连李奇微走马上任,担任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后,也曾评价自己的这位盟友是:“一支我们甚至不敢称之为军队的相当可怜的部队”。
但是韩国军队果真如此不堪一击,难堪重任吗?事实上,韩国军队在与我国志愿军的较量中,也有胜利的时刻,且其战胜的对手还是我军部队中有着“万岁军”威名的王牌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
在后来的战斗过程中,这位韩军盟友给美军拖后腿儿的事确实也没少干,这时候,美军终于看不下去了,决心要对这支韩军部队进行整改训练。
事实证明,美军在对于军队的军事训练上,确实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在美军的悉心调教,和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下,整个韩军部队的战斗力,战斗士气和军事素养确实有了一个较大的提升,在战场上的表现也越来越好,一改往日人们对它的看法,甚至还涌现出了不少精锐部队。
这其中,韩军第9师团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而那支曾战胜过38军的韩军部队,也正是韩军第9师团。
因在白马山战役中,为韩军部队迎来了久违的胜利,韩军第9师部队也因此在整个韩军部队中脱颖而出,甚至被人们称之为“白马师团”或者“白马部队”。
白马山战役
- 白马山高地
1952年的那个秋季,一股紧张的肃杀之气笼罩在394.8高地上(韩国军队也将这座高地称为白马山)。
白马山可是块军事要地,其东边是平原,南面则是联合国军的军事补给地。若志愿军能拿下白马山高地,那么美军部队将被迫先后撤退数公里,而这片地区的各重要交通线路,韩军和美军也别想再使用了。
因此,对于白马山高地,韩军和美军也是极为重视,并在此处进行重点设防,地雷,坑道,铁丝网,混凝土防御工事更是遍布整个高地,而负责在白马山高地进行驻防的正是韩军第9师部队,师长为金钟五。
其总人数多达2万人,外加2个坦克连,和6个炮兵营进行火力支援和掩护。可以说,这样一个配置的韩军部队,要兵力有兵力,要火力有火力。
再来看志愿军这边,此次负责攻下白马山高地的是志愿军38军部队。但其实早在38军之前,志愿军42军就已经对白马山展开过数次进攻,最成功的一次是已经都攻上了山头,眼看胜利在望。
但无奈在山头激战了数小时后,就被敌军一万三千发炮弹的猛烈攻势,给打退了下来,且还因此伤亡了423人。
那42军未能攻下的高地,万岁军38军上来之后,又能否成功将其拿下呢?
- 叛徒谷中蛟
为了打好此战,成功夺取高地,38军不惜摆出了豪华阵容,一出手便是1.9万兵力,配备182门火炮,59门高射炮,122挺高射机枪,以及17辆坦克。
这样的装备相比于志愿军刚入朝作战那会儿,真的要阔绰许多了。在有了这样的武器配备以后,38军的全体战士们,也顿时信心大增,作战士气高涨。
一切似乎都万事俱备,但偏偏这时候冒出了一个军中败类。10月3日清晨,一名身着志愿军军装的男子突然出现在了韩军第9师部队的阵地前,他的突然出现,也着实将韩9师的哨兵吓个不轻。
但是随后,这名中国男子却并未表现出任何的攻击意图,反倒主动高举双手,故意投降,任凭韩军俘虏,而他随后的行为则更令人感到耻辱和气愤。
他的名字更成为了整个38军战史上的一个“污点”,请记住他的名字:谷中蛟。
据韩9师师长金钟五的回忆表示:
“在战斗打响前的两三天,有一名军官到我第三十团‘投诚’。据他口供,中共军第三十八军已与第四十二军换防,即将发起大的进攻。因此,我立即召开指挥官会议,研究投诚人员口供内容和此间情况,肯定了敌人即将发动进攻的事实,遂命令各部队要下发充足的补给品和饮水,以保证坚持一周以上时间。”
谷中蛟,隶属于114师340团7连,在向韩军投诚前,是一名文化教员。
由于谷中蛟在军中级别不高,所以他知道的情报也比较有限,但却还是向韩军提供了关于志愿军部队此次战役的相关军事部署情况,和作战装备情况等重要的军事情报。
- 韩军的战前准备
金钟五对此高度重视,因为就在38军部队整戈待发,磨刀霍霍之时,金钟五的部队却还在开运动会,可以说谷中蛟在关键时刻的叛变,几乎拯救了一个在濒死边缘徘徊的的韩9师。
于是,他立即对韩军部队进行战略调整,将防御的兵力临时扩充到两个营,并连夜修筑防御掩体150个,将原本3层的铁丝网增加至7层,并紧急备下足够维持作战一周的弹药补给,粮食以及饮用水。
在武器配备方面,除了本就隶属于韩9师的第30炮兵营与第9重迫击炮连外,又补充了2个坦克连44辆坦克,9个炮兵营的火力支援。甚至还有美军第5航空兵的大量作战飞机,也能为其提供空中的支援作战。
眼看一场大战在即,箭在弦上已是不得不发。虽然王近山和江拥辉两位名将,也深知战前军队情报被泄密的危害性之大,但考虑到志愿军的作战士气高涨,以及韩军作战实力不强,因此便铤而走险,走了一步险棋,让志愿军部队按原计划实施进攻。
血战白马山
10月6日凌晨,战斗打响了。
第38军114师340团2个营兵力,负责对韩国军队第9师第30团第2营驻守的白马山发起进攻,虽然志愿军部队顺利进行了战前埋伏,并对韩军展开了猛烈的火力突袭。
但是由于韩军部队早有准备,因此志愿军的突然袭击并未给韩军造成多大的影响。
韩军利用提前设下的一排排炮弹,对38军打出的炮击线路进行了阻拦式的射击,并打出了一堵堵火墙。致使38军的进攻从一开始就变得举步维艰,不曾想,与韩军的对垒,竟然有朝一日也成为了我军部队一场艰难的硬仗。
一场炮火交锋过后,志愿军突击连部队由于受到韩军的严密火力封锁,伤亡较重,就在距离占领高地主峰还有三百米的时候,全连几乎打得只剩下十多人。
但是韩军还在进行着猛烈的炮火倾泻,而38军又是属于那种“老子专打精锐”的王牌之师,哪怕部队只剩下一个人,也要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
于是这场战争被打成了一场拼人力,拼火力的消耗战,但是很显然,这样的消耗战对此时的38军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因为韩9师方面有专门从后方调来的源源不断的兵力补充,其目的就是确保前线兵力不减,死多少,就补多少。
但凡江拥辉补充一个营的兵力,紧接着金钟五就拿出两个营的兵力;但凡江拥辉补充一个团的兵力,那金钟五就派出一个加强团的兵力。
就算到后来,我军打出王牌预备队334团,也仅在激战了两天以后,334团的两个营便伤亡过半,反观韩军这边呢,援兵不断还在不断赶来,支援战斗,似乎韩军永远也打不完一样。
其实,说到底就是从异国他乡,远道而来的志愿军与本土作战的韩国军队相比,并不具备兵力上的补给优势,再这样耗下去,只能使得志愿军部队元气大伤,兵力损耗严重。
面对这样的一个战场局势,纵使38军是战场猛虎,也难敌韩国群狼的围攻,因此在双方交战至14日时,38军血战白马山9天201个小时以后,江拥辉忍痛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下令部队进行撤退。因为按照现在的打法,付出的代价太大,几乎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在这9天多的时间中,38军曾也曾先后歼灭韩军9800余人,但自己却也伤亡6700余人(补充:对于此伤亡数据,韩国战史也有记载,但是韩国给出的数据却是38军伤亡14322人,韩军伤亡却只有不到3422人)。
所以,对于那时那刻的38军而言,就算最后能成功攻下高地,终究还是无力将其守住的。
结语
白马山一战,处于防守一方的韩军第9师,无论是在武器装备上,还是在兵力人数上,其实都超过了38军,再加上韩军部队还占据阵地防御优势,以及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优势。
因此在这样的一种局势下,38军进攻的难度骤然上升。
韩军第9师部队因为成功守住了白马山高地,成为了整个朝鲜战争过程中,韩军部队为数不多的一场胜仗。
就连韩军第9师的徽章,后来也改为了白马图案,被称为“白马部队”。师长金钟五也一战成名,后来更官至韩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兼陆军参谋总长。
对于我军而言,38军对这支韩军部队的战斗力确实有所低估,再加上军中叛徒的泄密,因此最终遗憾未能成功拿下白马山。
尽管38军白马山失利,但是38军的作战意志力和作战精神却依旧不倒,即便是面对那样的不利局面,即便是面对那样的一场血战,依然能咬牙坚守9个昼夜,并给敌军造成一定的损伤。
38军的战士们已经拼尽了全力,他们在白马山的英勇表现依旧可歌可泣,38军依旧还是那支王牌之师,王牌部队的精神犹存。
战争没有如果,战争不会重来,战败也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要积极吸取战争的教训,痛定思痛,但同时我们也始终不会忘记“叛徒”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性和巨大损失。
顺便提一嘴,之前有网友留言表示,好奇叛徒谷中蛟最后的结局如何了,所以今天在此文的最后也补充一下,谷中蛟在投诚韩军以后确实得到了韩军一定的优待,但是在战后并未能成为一位韩国公民。
在失去利用价值以后的谷中蛟,后来也被被送往了台湾省,并于1973年因为生病,而在孤独中死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