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花都新华镇官禄布村,早在清朝时期叫花县狮岭乡官禄布村,如今兴建了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故里,还原那个时代的原貌,虽然是城市中的乡村了,但整个村庄是轮廓可以算是坐北向南,村的东头是进出的道路,村的东部建有青砖结构的围墙,建一座门楼,迎接紫气东来。门楼设有小阁楼,可用作长庚楼。可以守更,瞭望,为村庄放哨门楼的门口开设得比较阔大,方便行人和耕牛,农具,挑担出入,村东设有大门及横拖的拉杆巷子,加固防护。
官禄布村村前面有一口半圆形的池塘,据附近村民介绍这池塘非常奇妙。它不仅能够呈现出整个官禄布村貌,还能看到十里外的丫髻山的倒影,掩映入池塘之中,池塘周围有大大小小18座山峰环绕,所以当地素有“十八罗汉朝天子”的说法,洪氏宗祠东侧,相间隔一巷位的距离,就是“洪秀全故居”的一连6间方位的泥坯砖瓦结构的建筑。在村东南部接近门楼那里,建有一幢三间两廊的屋舍,称为“书房阁”是官禄村专为孩子的教学,请来塾师执教用的场所。
洪秀全的祖上并不是官禄布村,是他爷爷辈迁移至此,耕作生息,经过三代人的勤劳俭朴,逐步发展建成了像样的村子,他家刚来的时候村子是正宗的原生态,因为连正式的村名也没有,只是村子里有一家人开了一个棺材铺,而这棺材铺在客家话中的读法是“官禄布”,所以渐渐地口耳相传这片“无名”之地就渐渐有了名字,成了如今的官禄布村。
晚清的时候,官禄布村是十分贫穷的,村民们常常吃不饱肚子,流传在村里的一个故事说,一村民在吃饭的时候,有一粒饭掉在桌子上,正要捡起来吃,却被苍蝇叼走了,这个骨瘦如柴的村民非常生气,他拿着木棍追着苍蝇打,追得汗流浃背,一边追还一边骂:我们都缺衣少食,自己都吃不饱,你该死可恶的苍蝇,还来抢夺我们的口粮,一直追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为此,村中传下一句俚语: “官禄布,官禄布,食粥送薯芋。乌蝇叼饭粒,追到新街渡。”可见此村贫穷的程度。
当然,洪秀全的家庭条件还算过得去,至少衣食不用愁,由于他家三代人的勤劳俭朴,还建起了一排6个单间并建的平房,同时,家里有钱让他去启蒙读书,他五岁那一年便在“书房阁”开学,学习四书五经。小的时候虽然没有在家当“小天王”的任性,但的确是天赋异禀,才华出众,因为他十几岁的时候曾经考过全县第一名的成绩,在当地绝对算是天才、学霸一类的人物,因此,村里人都对他寄予厚望,认为他日后肯定可以高中状元、探花、榜眼的材料,必定是高官任做,驷马任骑的人物。
这一点,洪秀全也肯定是有些自负,毕竟有才华能撑得起野心,所以他信心满满地去参加科举考试了。指望考中进入官场,关于洪秀全参加科举考试,村里流传的故事就更多了,说千道万就是一句话,屡考屡落榜,半个秀才也没有捞上来。心灰意冷的他便发了神经,后来便干脆弄了个组织,认为要铲除天下不平事,搞个太平的世道。因此,他起事造 反之最先的诱因就是认为科举考试的不公平。
据介绍,清道光八年(1828),洪秀全到广州府参加科举考试,考试有两大题,一是默写四书五经之类,洪秀全平时功课十分娴熟,很快他就顺利做完,而且写得又快又好,接着,需要写一首以“龙飞凤舞”四个字鹤顶格体裁的诗,只见他稍作思忖就一挥而就,诗云:
龙为天子子为龙,飞腾凌驾五湖风;
凤处深山虽是鸟;舞动英姿万世崇。
阅卷时考官一看洪秀全试卷:字体端正、挥毫苍劲,诗句通畅,气势磅礴,才华出众。的确可以录取,没有想到的是,后来主考官经查洪秀全家谱,祖上无官,今朝无势、无财、又没有送礼。当时黑暗的官场,是看权势、看金钱而非用任人贤能。主考官将洪秀全的试卷打入了冷宫。同场考试中,同样的主考官,有个花县考生名字叫作毕添,其考卷潦草,无气无力,文不成章,诗不成句。错漏百出,只因其家中有当朝要员,又是考官上司。毕添就录选了。
还有个花县考生徐阿元,是洪秀全、冯云山的同学,他的家境富裕,有权有势,从小娇生惯养,无心读书。平时的功课诗赋,还得请求洪秀全替他去完成。这次他竟然也“考上”秀才,还趾高气扬。洪秀全、冯云山讽刺徐阿元,说徐阿元有本事,以后还要求阿元他。徐阿元回答说,要叫洪秀全、冯云山他们的父亲拿田地出来作抵押,才叫徐父出钱去请主考官帮忙,说有钱就能考上。冯云山问徐阿元不知要多少钱才能得个秀才。徐阿元摆起有钱子弟的款,说至少要一百几十两银子。他还说出:“我这次能考中秀才,是用这么多了。有钱能使得鬼推磨!”
本来血气方刚的他们,知道官场如此黑暗,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尤其是洪秀全、冯云山经过几次考试都落第,多次的挫折,认定要当官的话,此路肯定是不通,于是年纪轻轻的他们,便萌生了要自己创立组织的想法,就能够争取天下太平。
其实,洪秀全在官禄布村的村民眼里,虽然没有考上秀才,更别说有做官的资格了,但他绝对是才子,因为他18岁时就聘请为书房阁官禄布村“正式编制”的塾师,相当于如今大学毕业直接留校工作,搁现在不说光宗耀祖也是全家开心街坊四邻都羡慕好事呢,可见他的才华在当地算是一流的。
更为让官禄布村民们津津乐道的是,这位他们眼中的才子洪秀全,在洪家祠堂旁边的古井旁边,亲手种植了一棵龙眼树,当年因为井旁边都是花岗岩,很难种活树,村民们种了许多次都长不成,只有洪秀全种的这一棵成活了,当时村中的人都说这娃子将来怕是要要成大人物哟。可惜的是,这棵树自从种下去后,虽然慢慢地长大了,甚至后来一度枝繁叶茂,又高又大,但自种下25年时间,从来都没有开花结果,村民都把它称为“龙眼公”(不结果的龙眼树)。如今这棵他种的龙眼树屹立在村口,当地人还在树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写着“洪秀全青年时种的龙眼树”树。
令村民们没有想到的是,1850年春天,龙眼树突然开满淡黄色的小花,随即结出龙眼果。大家纷纷摘来吃,果质好,圆若骊珠,赤若金丸,肉似玻璃,核如黑漆。甜味十足,糯而爽口。就在第二年的时候,得知出门“打工”很长时间,一直没有消息的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率兵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而且当上了天王。
更让村民感到惊诧的是,随后这棵树与太平天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冥冥之中洪秀全建立的太平天的兴盛败亡都在树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此树葱茏多姿。树身披甲带鳞,树高8.3米,冠幅14╳12米。树身蜿蜒如游龙,走近看,可以看到树身上布满沧桑,“龙体”上有5条分枝,此正合永安封王的东南西北翼五王。
后来,在1856年的时候,有一天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棵龙眼树遭雷雨劈击,恰当年巧合“天京内讧”,四分五裂,天京事变中分崩离析,从此天国在内讧后无可用之兵,可点之将。后来村民当时对四分五裂的龙眼树树干扶持培土,架上护栏支撑,砌上砖石围护。龙眼树焕发生机,年年开花结果,婆娑茂盛。
在太平天国的后期,洪秀全不思进取,偏安一隅,故步自封,封王就有2700多个,金田村起义的农民封王后挪用公款大兴土木,甄选王妃,在小天堂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不思进取。此年该树也遭受罕见的黄叶铺满地的现象,一时犹如秋风扫落叶般。
咸丰十年(1860年)春天,天京被围困,城内久已无粮食。洪秀全长时间吃野菜,造成慢性中毒。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二十七日,洪秀全病逝。作为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困民穷清朝中后期统治下的农民知识分子洪秀全,敢于千方百计,组织发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且夺取了半壁江山,与清廷抗衡了十八多年,仍然临危不惧,坚持固守天京,反清到底。太平天国缺乏长期的战略规划,兵力分散东进、西进、北伐孤军深入皆以失败告终。
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朝统治者来此烧村,这棵龙眼树看上去快要枯死了,当时清军曾借此残枝示众,并扬言“谁敢再造反就象这棵枯树一样的下场 ”,可是这棵树非但没有死,村民精心护理,反而奇迹般活了下来,并以它那顽强的生命力长成一棵青龙体态的大树。而今已经历经200年,后人曾题诗咏叹此树:故居简陋很平凡,唯有传奇不一般。霹雳难焚龙眼树,枝繁叶茂胜于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