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自古以来,吃饱穿暖都是中国人最为朴素的追求,也为此付出诸多努力。

尽管冬天御寒对现代人来说已不足为虑,除了各种各样的被子和棉服外,还有暖气、暖宝宝等产品。

可对于宋朝以前的古人来说,却是一件颇为头疼的事。

那么,他们是如何熬过零下十几度的寒冬呢?方法之多令人咋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狐裘不暖锦衾薄VS布衾多年冷似铁

古代人过冬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对普通贵族人家来说,冬天也并不会很难熬。

他们有着足够多的资源,可以为自己寻求取暖的衣物和被服。

其中,动物皮毛无疑是最为合适的御寒之物,尤其是一些毛发顺滑且珍贵的动物皮毛,尤为受到青睐。

战国时,孟尝君因送了秦昭襄王宠妃一件白色狐皮裘,成功从秦国逃出生天。

此外,西游记中当唐僧送了孙悟空一件虎皮裙时,后者也是激动得手舞足蹈。

由此可见,那些由珍贵动物皮毛制成的衣物、被服,有多么受上层人士的欢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皮制品外,由丝绸夹杂着各种高级丝絮制成的锦衾,因为其保暖和轻便的特点,同样受到贵族的喜爱。

尽管岑参为了描述关外的寒冷用了“狐裘不暖锦衾薄”,可对于中原地区的贵族来说,这些物品就足以御寒了。

这些物品从名字不难猜测其价格不菲,并不是普通人家消费得起,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御寒之道。

虽然古代平民穿不起狐皮裘,但他们有平替产品:狗皮袍。

在古代,狗不仅是看家护院的好帮手,还是非常重要的肉类来源和皮草生产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狗皮袍的御寒性和美观程度,比起狐皮裘和虎皮裙都相差甚远,可在那个吃饱都成问题的年代,也不失为御寒的好办法。

与此同时,古代普通人家里也会有棉衣和棉被。

不过制作的材料是麻和葛,作为填充物的则是芦花、缫丝边角料以及陈年破絮,如此做成的衣物,被称之为缊和布衾。

可麻和葛的保暖性和质量都不尽如人意,所以才会出现“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这样的现象。

“捉襟见肘”这个成语,则是曾子穿缊袍的窘状。

因为缊袍质量不佳,他抬起胳膊导致衣服破裂而露出手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古代的贵族和平民在御寒上的待遇,可谓是天差地别。

不过唐宋时期,有一种东西却得到了贵族和平民的一致喜爱,那就是纸裘和纸被。

这些产品的原材料就是纤维纸,将其推广开来的是晚唐诗人徐夤。

他不仅在冬天晚上盖着纸做成的被子,就连接待客人时也会将其披在身上,并盛赞其“软于绵”。

在徐夤的推广下,纸被纸裘等物品也很快推广开来,并受到各个阶层人士的喜爱。

到了宋朝时,不仅官府将纸裘和纸被当作福利品,发给乞丐们。

就连苏东坡、陆游等人都是其忠实粉丝,多次写诗称赞纸被的保暖性和舒适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宋朝之前虽然棉花还未推广开来,但人们在被服御寒方面都有了各自的选择。

那么在其他方面,古人又是如何抵抗那刺骨的寒意呢?

珍馐广厦乐开颜VS饺子茅屋御冬寒

俗话说“衣食住行”,为了御寒保暖的“衣”解决了,接下来自然是更为关键的“食”。

对贵族来说,吃的方面,他们的保障同样是顶级的。

各种各样的肉食和中草药可作为进补之物,从而增强自己的御寒能力。

可对普通人来说,平时能到温饱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因此各种辛辣之物,就成为御寒的不二良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辣椒是明朝才传入我国,可在此之前,我国先民们同样有姜、花椒以及茱萸等物品,可以作为辛辣材料。

与此同时,热乎乎的饺子,同样是无数平民冬天抵御寒冷的关键食物。

当初医圣张仲景发明它,就是为了给穷人治疗耳朵冻疮问题,因此吃饺子的习俗,也就流传了千年之久。

至于住,古代贵族同样把享受发展到了极致。

古代贵族的住所都以石头、木材为主,坚固耐用的同时,保温性能也是顶级。

尤其是刷上红漆、覆上花椒泥,既能够实现冬暖夏凉,还可以减少虫啃鼠咬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屋内安置的暖炉、香炉,以及服侍他们的各种丫鬟、仆人,所以贵族对于寒冷的感知度远低于普通人。

但普通人就没有那样的待遇了,宋朝之前,平民的房屋大多以茅草和土木结构为主。

好在唐朝时逐渐出现了炕的雏形,能够利用做饭的余热来暖炕。

不过对于住茅草屋的人来说,冬天最难熬的莫过于大风大雪天。

这样的天气,人们不仅需要时刻担心茅屋被风刮破,还担心房屋被雪压塌。

一旦房子被风刮破,整个屋子将会很快被寒意笼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甫的“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就是茅屋被风吹破后的真实写照。

后者的情况更为凶险,很容易造成家毁人亡的情况。

当初林冲落难去看草料场,也是因为茅屋被雪压塌被迫流往山神庙。

因此对于古代的很多穷人来说,冬天无疑就是最难熬的日子,不仅吃饱穿暖的问题很难解决,还需要时刻担心自家房子的安危。

结语:

棉花出现前人们的御寒方式,不由得让人感叹于古人的智慧。

虽然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差距明显,可所有人都会为了御寒想出各种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现在的人们能穿上温暖的棉衣棉服,最要感谢的人当属宋朝时的黄道婆。

正是因为她将棉纺织技术做了升级,后世人才发现了棉花的诸多作用。

棉衣棉服的存在,让人们在冬天的御寒能力大幅度提升,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也期待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的棉服棉被能更加先进。

参考资料:

洛阳网:《古人的过冬妙招:穿纸裘,盖纸被》

澎湃新闻:《夜览·享读|被称为纺织技术革新鼻祖的这位古人,让更多百姓得以度过寒冬!》

广东共青团:《古代中国没有棉花的时候,靠什么挺过寒冬?》

大象文娱:《冬至为何吃饺子?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