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鹰认为雏鹰的羽翼丰满了,会把悬崖上的巢打翻,导致雏鹰不得不战战兢兢地飞起来,就算有雏鹰飞不起,摔了,老鹰也不会回头。
从今往后,大家各奔前程,各自安好。
有一种叫清道的甲虫,在生育期间,修建一个房子,存储食物。
大概用四个月时间,培育子女,接着甲虫父母就离开了,再也不会回来。
小甲虫没有了食物,就自己爬出去,生死由命。
《人间失格》中有这样一段话:“相遇总是猝不及防,离别都是蓄谋已久,我们要习惯身边的忽冷忽热,也要看淡那些渐行渐远。”
诚然,就算是父母和儿女,也别指望年年岁岁的陪伴,分别才是常态。
很多退休老人,以为自己时间宽裕了,可以在儿女家居住,期待儿女来家里,一起吃饭,结局是会失望的,也不符合家庭的发展规律。
01
每一代的命运不同,只能渐行渐远。
和我同村的李叔,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当地一家企业,招为工人。
当时,李叔被村里人啧啧称赞。
村里能走出吃皇粮的人,那是凤毛麟角的,也算是光宗耀祖。
到了九十年代,村里有两个年轻人,考上了中专。按照规则,中专毕业后,是可以分配工作的,进入到体制内。
年轻人的家里,大摆筵席。家族里的人,都来凑热闹,个个竖起大拇指。
李叔从一开始,就鞭策儿子小李,一定要努力读书,将来进入体制内,最好是当乡长。
随着时代的变迁,考中专不是好的出路了,只有一些成绩相对差的同学,才去中专。可是李叔,还是逼着小李去中专学校。
小李对父亲的安排,非常不满,硬是去了高中,后来考上了大专。
李叔又要求小李,参加本地的招聘考试,去体制内。小李不愿意,因为体制内的工资太少,另外大专生可以报考的岗位,非常有限。
小李选择了去东莞闯荡,开了一家美食店。
小李还跑过一段时间外卖,开过两年网约车。收入都很不错,但是李叔却气急败坏,认为这太没有出息了,不如隔壁邻居的孩子,起码当了村干部。
类似李叔的家庭情况,还有很多,体现了三个共性。
其一,儿女不按照父母设计的线路走,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还总是反驳,让父母寒心。
其二,儿女不在父母喜欢的老家,非得去外地走一走,就算是做牛做马,也待在外地。不打算回到老家过日子,一辈子都漂泊。
其三,儿女搞钱的方式,不太稳定,不是父母想象的样子。一些搞钱的方式,被父母说成“旁门左道”。
因为每一代人出生的年代不同,接受的教育,接触社会的方面,认知不同,因此导致三观不同。非得在一起生活,无疑是鸡、鸭、兔同在一个笼子里。
几代人在一起,比花钱不均更难的,是三观不合。别以为你退休了,带着退休金到儿女家,给儿女管吃喝,就会被欢迎。
02
阶段性陪伴,聚散皆是缘分。
《目送》中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从孩子踏入学校的第一天,就意味着一步一步被送到远方。
哪怕儿女回到家乡,和父母也不是一家人。儿女会结婚,会有自己的小家庭。
有一段时间,父母有自己的工作,儿女也有。谁都无法放下工作,和对方长情陪伴。
父母退休了,也会有很长时间去帮助儿女带娃,但那不是余生的安排。娃大一点,就不要老人日日守护了。
因此,聪明的老人,习惯了阶段性陪伴,把家庭关系变得更有温度。
首先,逢年过节的一顿团圆饭,最是温暖。
林帝浣在《等一朵花开》中写道:“美食当中有文化内涵,一个东西好不好吃是相对的,你要把人的情感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加进去,美食才能成为文化。”
每一个节日来临之前,老父母准备土味的美食。
儿女回来了,尝一尝美食,就有了回家的感觉,能勾起很多童年的回忆。
等回忆撑满了,儿女就要再次出发了。
农村有句土话:“人留三天讨嫌,鱼放三天发臭。”
若是儿女总是在家,这美食也会索然无味,老人也会嫌弃儿女好吃懒做。团圆饭的滋味,就不存在了。
多一些久别重逢,反而会让家庭的烟火气更浓。
然后,远远的牵挂,总是刻骨铭心。
退休了,没事就关心一下孩子所在的城市吧。是下雨,是烈日,有什么故事发生。
遇到暴雨的日子,告诉孩子记得带伞,那一定是特别的爱。
最后,距离让矛盾减弱,让生活平静。
一家人,总是有鸡毛蒜皮的琐事,唯有保持距离,才看不得太清楚。
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习惯生活,没有太多的打扰,那就都很安静。偶尔的相聚,爱都来不及,哪能用来吵架。
03
很喜欢一句话:“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
是的,分别后的思念,到了一定的浓度,入心入肺了,那就会重逢。
指望儿女的长期陪伴,这是期待儿女孝顺,是对人品的考验。
人与人走得太近,是一场灾难;距离才是美,这是对人性的顺从。
退休了,时间宽裕了,但别都用在儿女身上,而是自得其乐。
退休了,陪伴你最久的,是老伴,一起等日出,一起守日落。
儿孙自有儿孙福,少管闲事养精神。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