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成都市郫都区委宣传部(文明办)、红星新闻网(成都全搜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制作的公益短片《爱心背包》正式上线。短片深情讲述了“爱心背包”公益助学项目的感人故事,并向项目发起人之一杨晓龙老师致以崇高敬意。上线以来,这部短片迅速引发网络热议,众多网友纷纷点赞并留言:“爱心背包,以微公益传递大爱。”“爱心背包,照亮孩子们的未来。”目前,公益短片在国际在线、文明四川、百度四川、看度新闻、成都日报、看度时政、成都政法、成都方志等平台的播放量已突破430万次,转发量达10万余次,展现了社会各界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查看视频

15年步履不停

“爱心背包”把爱与希望送进大山深处

“爱心背包到底背的是什么呢?”

“是爱,是满满的爱。”

2013年12月,“爱心背包”公益助学团队荣获“温暖中国 身边好人”唯一团体奖。杨晓龙和团队成员带领凉山州甘洛县大山里的6个孩子登上央视颁奖晚会舞台。面对主持人的提问,杨晓龙如是说。现场观众掌声雷动,久久不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温暖中国 身边好人”颁奖晚会现场,杨晓龙(左二)代表“爱心背包”公益助学团队登台领奖。

杨晓龙的妻子鲁旭宇告诉记者,“爱心背包”缘起于2009年2月,“当时,我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来到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磨子沟村,看到那里的孩子们衣着单薄,鞋子都张着口,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他们的作业却是那样的工整,我们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为他们做些什么。”当年6月,杨晓龙与朋友共同发起“爱心背包”公益助学活动。从此,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自驾到凉山州甘洛县、巴中市南江县等地的贫困山村,山高路远,路途艰难,车进不去的地方,他们就用背包将物资徒步背进去,为山里的孩子和坚守在那里的教师们送去学习用品和生活物资。

这一背,就是15年。15年来,“爱心背包”公益助学团队的脚步从未间断。

在杨晓龙公益善举的带动影响下,他的很多学生也加入到“爱心背包”公益助学队伍中,他们利用暑假组织志愿者团队前往受助学校支教,帮助大山里的孩子们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很多社会爱心人士和爱心团队也纷纷加入,为“爱心背包”持续助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9月20日,杨晓龙在成都市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巡讲巡演活动上分享“爱心背包”的心路历程。

15年来,“爱心背包”公益助学团队从最初的13个人,已发展成如今逾千人的大团队。他们一次次背装满爱心物资的背包走进大山深处,把爱与希望送到凉山州甘洛县、革命老区巴中市南江县、4000米高原藏乡阿坝州阿坝县等贫困山村学校。

公益短片《爱心背包》上线

超10万网友持续关注

2024年5月,杨晓龙病逝。

斯人已逝,言德永存。10月,由红星新闻网(成都全搜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市郫都区委宣传部(文明办)主创的公益短片《爱心背包》推出,向杨晓龙老师致敬。“爱心背包”的故事感动了万千网友,超过10万次的转发、数以万计的点赞留言,持续传递的爱心,汇聚起磅礴的网络正能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心背包》短片截图

在网友“易通”的记忆里,“杨晓龙老师总是低调谦逊、宽厚大度、尽职尽责、爱心暖暖。”网友“夕月木”充满敬佩地说,“小小背包,大大的爱,背着小小心灵的明灯、种子、前路和希望,致敬行动中的杨晓龙老师,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者!”网友“王小扁”表示,“看似小小的背包里,却传递着暖暖的爱心,我们要让这份爱继续下去。”……“他们是光,是孩子们温暖的光;他们是希望,是孩子们生活里的希望。”网友纷纷表示,要将“爱心背包”助学行动这份爱继续传递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光成炬,聚沙成塔。“爱心背包”公益助学团队一直倡导做“微公益”,参与者大多是工薪阶层,筹集的物资都是大家一点一滴凑成的。杨晓龙生前常说:“慈善不是催人泪下,而是快乐。慈善不是一个人付出很多,而是多数人付出一点。”

“爱心背包”爱心助学团队也一直秉承一个理念,爱心活动不仅仅是物资的赠送,更重要的是和孩子们交流,让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大山之外的爱,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让这种爱生根、发芽、结果,并传播开去。鲁旭宇告诉记者,这些年孩子们的变化很大,越来越多的孩子靠读书走出大山,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还考上了公务员,他们带着在外面世界学到的知识又回到家乡、反哺家乡、建设家乡。“这是对‘爱心背包’最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