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天气虽凉,但西吉县兴隆镇王河村的粉面、粉皮、粉条加工的“三粉”产业加工车间却依旧保持着它的热度和活力。“这个月生产了150吨粉条还不够卖。”10月28日,王河村伟华三粉产业有限公司的帮扶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漏粉、晾晒和包装,负责人古海银说。
王河村“三粉”加工产业历史悠久。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兴隆镇,手把手教会了当地群众制作粉条,因此王河村“三粉”又叫作“红军粉”。近年来,王河村坚持以新型经营主体引领产业发展为方向,巩固深化“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等联农带农模式。
“我村共培育1个帮扶车间、12家‘三粉’加工厂,年生产优质‘三粉’1万余吨。”王河村党支部书记闵世付表示,“三粉”产品主要销往甘肃、青海、新疆、山东及周边各市县,销量可观。
2019年,该村致富带头人古海银创办伟华三粉产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土豆粉条。古海银介绍,公司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左右,解决当地40多户村民就业,其中,脱贫人口20人左右,人均年工资性收入3万余元,增加创收240余万元,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超过10万元。
公司效益提升了,村民腰包也鼓了起来。“2020年我来到公司上班,负责机器维修和送货,年收入约5万元,基本能够解决家庭日常支出。”王河村四组村民马有林说。王河村共有630户2790人,常住人口444户2076人,其中,脱贫户226户1085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万元。
在兴隆镇王河村五组的振国三粉加工销售点,一排排粉条被整齐地挂在架上自然晾晒。摆世忠是振国三粉加工销售点负责人,从事粉条加工已有17年,作为掌握“三粉”加工核心技术的第四代手艺人,凭借制作粉条,他的家庭年收入已超过20万元。“我们公司年均生产粉条700吨,帮助10户家庭成功脱贫。”摆世忠说。
近年来,王河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不断提升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全面发展“三粉”产业加工、销售。今年,该村集体经济预计收益38万余元,安排公益性岗位13人,带动就业398人。(记者 郭小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