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和缅甸都是中南半岛地区的主要国家,两个国家有着漫长的边境线,从金三角地区一直向南延伸到克拉地峡北部一带,全长一千八百多公里。克拉地峡是马来半岛北部最狭窄的地带,宽约56公里,东部是太平洋泰国湾,西部是印度洋安达曼海。
由此可见,克拉地峡是一个修建运河的好地方。如果在这里修建运河,来往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船舶,就可以免绕马六甲海峡,直接通过克拉运河穿梭于两个大洋,节省航程大约1200公里。再加上世界经济的发展,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舶越来越多,已经接近了马六甲的最高容量。所以在克拉地峡开辟一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新通道,无疑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包括克拉地峡在内,以及克拉地峡南部四百公里地段完全都是泰国领土,所以泰国很早就提出了建设克拉地峡的构想。这个构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在位时期,也就是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但当时的泰国国力弱小,根本无力建设运河。到了二战时期,日本也有开凿克拉地峡运河的构想,后来因为战败而作罢。到了20世纪后期,随着泰国国力的增长,克拉运河的构想被再次提及。但又因为泰国南部三府存在分裂问题,泰国担心开凿运河会割裂和南部地区的联系,因此克拉运河构想一直被搁置。
泰国南部三府问题是一直存在的,因此可以预见到克拉运河的建设必定是遥遥无期。泰国这种放着巨大利益却不要的做法实在是令人无语,但泰国占据了克拉地峡这一地利,其他国家也无法取代。其实除了泰国之外,历史上还有一个国家曾经占据克拉地峡。这个国家就是泰国的邻居缅甸。
马来半岛上有三个国家,南部是马来西亚,中部是泰国,北部则分属泰国和缅甸。从地图上可以看出,缅甸南部距离克拉地峡已经非常接近,而且在缅甸东吁王朝时期,包括克拉地峡在内的整个马来半岛中北部都曾被缅甸占据。如果克拉地峡是缅甸领土,或许缅甸没有泰国的那些顾虑,或许克拉运河已经开通,当然这只是假设,那么为何克拉地峡没有成为缅甸领土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缅甸占据克拉地峡一带后,未能守住这片土地。历史上泰国和缅甸都是中南半岛实力较强的国家,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两个国家彼此接壤,历史上为了争夺土地进行了大约三百年的泰缅战争。16世纪中期,随着东吁王朝逐渐统一缅甸全境,缅甸开始在中南半岛强势崛起。
此后缅甸开始不断对泰国大城王朝用兵,分别于1565年、1569年两次攻占泰国大城王朝首都,此后在大约15年的时间内,泰国完全成了缅甸的附属,包括克拉地峡在内的马来半岛北部,以及泰国大部分土地都被缅甸占据。不过泰国人也不会甘心被缅甸统治,于16世纪末开始大举反击,把缅甸人驱逐到了比劳克东山以西。
比劳克东山是马来半岛北部山脉,从北延伸到克拉地峡北部一带为止,泰国和缅甸势均力敌时,基本以这座山脉为界,不过一旦出现强势一方,就会越过这座山脉进攻对方。到了1767年,缅甸再次强势,第三次越过山脉攻占了泰国首都,导致泰国大城王朝灭亡,包括克拉地峡在内的马来半岛北部再次被缅甸全部占据。然而这次崛起,缅甸仍然没有守住这片土地。
泰国吞武里王朝建立后,开国国王郑信带领泰国人再次将缅甸驱逐到了比劳克东山以西,并重新控制了克拉地峡以南的土地,至此,比劳克东山再次成为泰国和缅甸的势力分界线。不过缅甸战败后仍有抗衡泰国的实力,如果没有外部势力介入,未来克拉地峡一带成为哪国领土还不一定。但正当泰国和缅甸鹬蚌相争的时候,渔翁来了。
第二,英国人介入了泰缅战争。18世纪末,缅甸被泰国击败后,开始重新积蓄力量,伺机重新夺取马来半岛的土地。但到了19世纪初,英国控制印度后,又把殖民触角伸向了缅甸。趁着缅甸战败的时机,英国发动了英缅战争,逐步将缅甸变成了英国殖民地,最终持续了三百年的泰缅战争,以缅甸沦为殖民地的方式,宣告了终止。英国控制缅甸后,基本遵循了当时泰国和缅甸的势力分界线,并和泰国订立了边界条约。至此,克拉地峡及其南部土地正式成为了泰国领土。如果说缅甸能在英国到来前守住克拉地峡及其南部,那或许克拉地峡就会成为缅甸领土。不过历史没有如果,就这样,由于这两大因素,克拉地峡虽然距离缅甸很近,但也没有成为缅甸领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