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2年十月,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终于腾出手来,决心收复长期割据的台湾。
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极力举荐施琅。于是康熙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衔。
一、弄潮人施琅
施琅,是福建泉州晋江人。晋江,就是那个女婿的天堂,嫁妆很多的地方。
晋江就在金门边上,与台湾隔海相望。
施琅从小在海边长大,又经常跟随父亲出海做生意,因此对海边的气候、地理等方面的情况了若指掌。
从军后,施琅转战东南沿海,有丰富的海战经验。更重要的是,施琅原来说郑军的将领,对台湾的军防非常熟悉。
施琅喜欢研究兵法、战阵,从而培养了很好的领兵打战的能力。
施琅注定不是个平庸的人,他知道将领存在的价值就是建功立业。
海军不同陆军,中华千百年来,北方经常收到外来民族的侵袭,因此陆军将领多有建功之机。
当时台湾为郑经控制,是国家统一的最后阻力。
施琅主张以武力统一台湾,提出“因剿寓抚”的战略方针,也就是说征讨的同时招降敌人。同时对此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二、领军攻台
1683年六月十四日,施琅根据风向和敌方防御情况的情报,决定督率水军从铜山(今福建东山岛)出发。
之所以选在六月,是因为此时正是西南季风,军舰从东山岛出发,可以乘风向东穿越台湾海峡,直抵澎湖列岛。(结合下方地图)
为什么要夺取澎湖列岛呢?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澎湖列岛是距离台湾最近的群岛。海上气候多变,有了澎湖列岛,就相当于有了避风港,有了桥头堡。
第一站,选择了澎湖列岛南部的八罩岛,因为这里是郑军防守的薄弱地方。
八罩岛果然很轻松就拿下,施琅因而有了第一个根据地。
六月十六日,施琅的舰队向澎湖郑军主力发动第一次进攻,但以失败告终。
施琅很快便找到破敌之策,很快吸取教训,组织一场新的争夺战。
施琅将水军分为四支部队。
主攻部队,是由施琅亲率56只大型战船组成的。任务是正面进攻郑军主阵地娘妈宫。
东线攻击部队,是由总兵陈蟒等率领50只战船组成的。任务是从澎湖港口东侧突入鸡笼屿,作为奇兵,配合主攻部队夹击娘妈宫。
西线攻击部队,是由总兵董义等统率另50只战船组成的。任务是从港口西侧进入牛心湾,进行佯动登陆,牵制西面的郑军。
预备部队,是由其余80只战船组成的。任务是随主攻部队跟进。
十八日,施琅先派战船攻取澎湖港外的虎井、桶盘二岛,扫清了外围。二十二日早七时,经过充分休整和准备的清军向澎湖郑军发起总攻。经过9小时激战,清军取得全面胜利,共毙伤郑军官兵1.2万人,俘获5000余人。击毁、缴获郑军战船190余艘。
郑军主将刘国轩乘小船从北面的吼门逃往台湾。
三、招抚郑氏
失去澎湖这个屏障,台湾就完全暴露在施琅的打击之下。施琅一面进攻台湾,一面派人招抚郑氏。
当时台湾的控制者郑克塽面对施琅的进攻,已经心灰意懒,再加上刘国轩的劝告,于八月十三日,带领文武官员向施琅投降。
施琅入台之后,主动前去祭拜郑成功,并对郑氏父子经营台湾的功绩作了高度的评价,从而安定台湾人心。
四、今非昔比
从六月到八月,施琅只用了2个月时间,就收复台湾。
如今我军海军之实力,已可以包围整个台湾岛,若战,必不出2个月可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