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元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大员长官揆一投降条约上签了字。于十二月二十日带领五百人士兵狼狈退出台湾。此后郑成功奉永历帝为正朔,永历帝加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并赐予他开牙建府的特权。
也在同一年,大清四大辅政大臣决定在福建设立水师,为剿灭郑成功做军事准备,为此特派户部尚书,大学士苏纳海前往福建视察,苏纳海经过仔细考察之后,向朝廷举荐施琅出任福建水师提督。于是满清有了第一支正规水师部队。与此同,郑氏降将黄梧向辅政四大臣提出“平贼五策”:
一,建立自山东至广东沿海二十里无人区,掐断郑成功与大陆的联系。
二,期限为二十年。
三,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海
四,斩杀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并被斩挖郑氏祖坟
五。对于原先防范福建一带官兵全部换防。
这一策略可谓是十分毒辣,还是在这一年,郑成功突发疾病去世,其子郑经接任延平郡王。从施琅担任水师提督之后,满清的海战能力大幅度提高,这支清军水师在施琅的率领下屡建战功。一年之后先后收复金门、厦门以及周边岛屿,在这种情况下,郑经只得退回了台湾本岛。
施琅,原名郎,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泉州晋江龙湖镇人,善水战,十七岁从军,是总兵郑芝龙的部将。顺治三年,施琅跟着郑芝龙一起降清,后来由于郑成功招募,投奔郑成功抗清,万万想不到是,在顺治九年,因“曾德事件”彻底与郑成功交恶,遭遇逮禁,后以计脱逃,于是二次降清。应该说,施琅投降郑成功理亏在先,杀了施琅家人。施琅就算不说报仇,也没法待在郑氏集团了,所以离开很正常。
康熙三年七月十八日,清廷实授44岁的是谁施琅为右都督、靖海将军,并授其专征台湾之权。施琅接到清廷任命后,在八月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在当年十一月趁北风出兵,但到了十一月间,船队在海上航行时遭遇台风,船队无法前进,施琅只得率军返回。此后两年之间,施琅三次收复台湾都以失败告终。
此后的康熙七年,施琅被罢去水师提督一职,并调入北京城当起了内大臣,台湾问题被无限期搁置,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这个时候,三藩之乱爆发,满清的主要任务是平定吴三桂叛乱,自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吴三桂起兵叛乱。到康熙二十年十月二十九清军进入昆明,三藩之乱历时八年才算彻底结束。
第二就是朝堂上对于台湾由武力收复政策,改为“剿、抚并用”,在这种情况下裁撤了大部分福建水师,这无疑给了郑氏集团“喘息”之机。尤其是三藩之乱时经过10多年休养生息,郑军在东南沿海的军事行动使得清廷不得不投入重兵才将其平定。
待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就有时间和精力处理台湾问题,几经协商之下,确定了武力收复台湾的策略,于是开始重新打造水师。平定三藩之乱的当年,台湾二代之主郑经病死。由于郑经在接班人上的 摇摆,使得郑家开始内斗,郑克臧上位还没过一天,冯锡范就将郑经的长子郑克臧暗杀,然后扶持自己才12岁的女婿郑克爽上位。
郑克爽本就是政变上位。其执政近两年,因为年幼实际上都是冯锡范、刘国轩执政。而冯锡范、刘国轩此时的态度都已经和抗清完全无关了。这时候和明朝的关系只剩下那个延平郡王的头衔。郑氏集团的投机色彩越来越重,就是割据为王,这就是客观现实。
时任福建总督姚启圣得知后,火速报于了康熙,认为此时收复台湾时机已经成熟,康熙当即下旨:“宜乘机规定澎湖台湾,务期剿抚并用,底定海疆毋误事机。”但时任福建水师提督的万正色上奏反对出兵攻台。康熙勃然大怒,当即罢黜万正色的职务,在福建总督姚启圣和翰林院掌院学士李光地联名力保施琅复任水师提督,姚启圣还指出了四个原因:
一,施琅全家被海郑氏杀,是世仇其心可保也。
二,熟悉海上情形,亦无有过之者。
三,其人还有些谋略,不是一勇之夫。
四,郑氏所畏惟此,用之则其气先夺矣。
必须承认的是,施琅当水师提督就两个优点,第一忠心没有问题,第二海上作战除了此人别人不行。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在七月二十六日单独召见施琅,君臣二人经过密谈之后,七月二十八日,康熙命“仍以右都督充福建水师提督总兵官”。已经60岁的施琅开始了针对台湾的东征。
郑克爽继位后台湾多次派人要与满清和谈,郑克爽的条件就一个,“仿朝鲜例”,这实际就是要割据独立了,之所以敢这么说,只不过仗着与清廷隔着海对峙,满清武将不通海战。希望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朝廷。对此康熙对此是万万不能接受的。这也侧面说明了“剿、抚并用”之策其实已经破产。施琅也也多次想康熙提出,武力结局是平定台湾的唯一手段。
十月初六,福建水师重新组建,但刚上任的施琅就和福建总督姚启圣闹翻了,核心原因在于因施琅想要专征台湾。但作为福建总督姚启圣自然不能将主帅让给施琅。将帅不和自然不利于攻台,于是康熙只得让李光地去调查。康熙二十一年二月,李光地经过详细的访查之后,偏向于施琅专征,但姚启圣坚决不同意。
五月十六日召开了征台军事会议上,施琅与姚启圣再次因为进兵时间问题再次发生了争议。因为台湾海峡冬季吹的是北风,夏季吹的是南风。而此时姚启圣的主张是乘北风用兵:兵分两路一路主攻澎湖、另一路绕过澎湖进攻台湾北部重镇淡水。
以策应主力对澎湖的进攻。这一战略也得到了海坛镇总兵官林贤、金门镇总兵官陈龙、同安镇总兵官吴英、平阳镇总兵官朱天贵、兴化镇总兵官林承这五镇总兵的支持。但这一战略施琅坚持反对,施琅主张乘六月间的南风攻占澎湖,最后,施琅的提议得到了兵部尚书到明珠支持,并力施琅专征之权。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63岁的施琅率战船236艘、两万水师从铜山岛(今漳州东山)正东航往澎湖八罩岛道,收复台湾的海战就此展开。在得知施琅攻台之后,郑克爽便命冯锡范为左督,驻守鹿耳门,同时命刘国轩便调郑军两万余人驻守澎湖列岛,刘国轩以娘妈宫为大本营、在大小岛屿构筑炮台等防御工事14座,女墙、战壕20余里形成了海陆一体的防御体系。
施琅在六月十六日就主动发起了攻击,双方历经六天的海战,大清水师取得战略主动,在这种情况下,施琅在二十二日晨发起总攻击。至下午4时,东西两路清军开始了登陆作战。由此刘国轩败局已定,最后在亲兵的掩护下驾驶小船逃回了台湾,就此郑军在大部分被歼灭后选择了投降,最终清军以伤亡两千余人代价歼敌1万2千多人、收降6千多人。
此后施琅率军在澎湖驻扎。七月十日,被郑经迎到台湾的66岁明朝正朔后裔朱术桂自缢,这也意味着“明郑”失去了所谓的合法性,七月十六日,施琅派人去台湾招降,七月二十二日,台湾所有人开始剃发,二十七日,郑克爽向施琅缴交延平王印、招讨大将军印,以及台湾土地、户口会册。八月十一日,施琅统领清军自澎湖进发,十三日入鹿耳门到台湾,十八日,郑克爽率领刘国轩、冯锡范及台湾当地民众迎降。施琅也因此受封三等靖海侯。
但也不得不指出的 ,施琅攻占台湾后,夺占田产收入自己名下的,几乎占据南台湾已开垦土地的一半之多,名为“施侯租田园”,一直延续到台湾日据时期。康熙三十五年,施琅病逝,康熙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
十一月二十八施琅回到厦门,十二月,施琅到福州与督抚会议台湾弃留问题。在施琅收复台湾后,朝中有人提议弃守台湾,这样的愚蠢建议遭到了施琅等人的强烈反对。康熙二十三年四月十四日康熙下旨将台湾纳入清朝版图:
设一府三县。即台湾府与台湾县、凤山县、诸罗县。总兵官一员、副将二员,兵八千,驻防台湾。澎湖设副将一员,兵二千驻守,隶属于福建省,同年解除禁海令。就此大清王朝也终于迎来了天下一统。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