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茅老师,我蛮开心的。”家住上海金山区的沈女士是一位沪剧发烧友,将沪剧视为退休生活的精神寄托。近日,她有机会一睹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风采并获当面指点。“茅老师教得蛮好,我们三十多个学员听得很认真,启发蛮多的。”

这份溢于言表的喜悦,由上海农商银行“心家园”公益服务项目而生。该项目自2022年创新推出以来,形式丰富的各类社会活动有声有色开展,便民、利民、惠民的各项综合社会服务持续落地,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一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在城市里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

传承自1949年诞生的上海农信事业,上海农商银行始终将百姓的美好生活记在心里,落于行动。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该行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融入工作的每个细节,始终坚持“金融为民”,以人民获得感与幸福感作为检验工作成果的标尺,持续释放“人本价值”的温情厚意,努力擦亮人民城市幸福宜居底色。

面对面心连心 将美好融入日常

沪剧是上海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本土剧种,在长三角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为了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飞入寻常百姓家”,助力海派文化传承落地,近期,上海农商银行开展“心家园”沪剧名家活动,用文化“软实力”构筑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让文化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成为“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的全新探索与生动实践。

作为上海农商银行客户,退休的沈女士并非首次参加“心家园”活动,“感兴趣的活动都会参加,之前听过反诈讲座,我现在警觉性都提高了。写书法、拍视频、打太极的课程我也参加过,不仅能学到新东西,还能交到新朋友,开心的嘞。”

事实上,“心家园”公益服务项目除涉足音乐艺术外,还涵盖健康关爱、老年大学、社区舞台、家庭教育、农品惠购、居家生活、综合金融服务等特色模块。

在上海这座“人民城市”,一家有温度的银行,不仅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直接体现,更是城市精神的创新表达。“心家园”公益服务项目正是上海农商银行“以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主动选择和必然要求。城市的发展、社会的治理、百姓的需求亟需金融、政务、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的通力协作。上海农商银行深刻认识到这一点,通过打造“心家园”公益服务项目,将网点服务延伸到社区服务,将金融服务延伸到非金融服务,共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以面对面、心连心的方式,将美好融入市民日常。

如针对“银发族”,上海农商银行与上海老年大学共同打造“心家园老年大学”,开设守好养老钱袋子、养老规划、跨越数字鸿沟、书法、旗袍走秀、声乐等课程,积极探索推进“社区+教育+金融”的终身教育模式;针对青少年,以“呵护成长,育在‘心家园’”为宗旨,陆续推出小小金融家、宝贝看非遗、家庭教育指导等多项服务,携手上海女足队员走进学校运动场,在助力上海市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针对新市民,“心家园”联合社区举办多场防非反诈、消费者权益保护讲座,守护城市建设者的“辛苦钱”……

目前,上海农商银行已在全市建成超950家“心家园”公益服务站,基本实现街道和乡镇全覆盖,赋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机制。通过合纵连横久久为功,大幅拓宽了金融功能的边界——其不再仅仅是银行解决客户金融需求的场所,而是延展为助力破解社区发展痛点、促成“美好发生”的“宝地”。

让才华横溢 让梦想绽放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

一座城,盛放着每一个人的奋斗与梦想。

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着每一个奋斗者,提供现代文明的秀场舞台,让才华横溢,让梦想绽放。

扎根申城75年,将“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作为企业使命的上海农商银行,自然需要肩负起时代担当,以“普惠金融”为杠杆撬动梦想照进沪上。

与上海“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相呼应,上海农商银行坚持“定位向下、服务向细”,悉心为每一位城市奋斗者保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牢记姓“农”不忘“农”,上海农商银行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看家本领。2008年,彭泽福接过了父亲的种菇“菌棒”,落脚青浦现代农业园区,开启了新的创业之路。探索林下种植与活体菌菇相结合的特色产业模式前期,彭泽福面临经营困难,又缺少有效抵押等问题,在青浦农委的担保支持下,上海农商银行为其提供了100万元融资,有效缓解了流动资金的不足,不仅帮助其走出了创业初期的困境,也结下了不解之缘。2020年,“新农人”彭长儿再次传承彭泽福的基业,创新林下农旅模式,提出“蘑幻森林”发展概念,探索三产融合。在得知工程建设存在资金缺口时,陪伴彭氏十余载的“老友”上海农商银行主动为其发放了800万元农担批次贷款及为其关联企业新增流动资金贷款200万元,帮助其顺利打造申城首个以蘑菇和森林为主题的农旅项目,将小菌棒升级为“大产业”。

科技创业人才在企业孵化之初,最大心病便是“融资难”。以新药上市为例,往往需要经历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工艺验证、上市注册、审评审批等十几道环节,金融机构的助力尤为可贵。在迪赛诺创新药的研发生产过程中,上海农商银行自2013年给予其第一笔8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以来,持续关注着迪赛诺的需求,提供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美元贷款、并购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国际业务等综合金融服务,助力新药于2022年获批上市,不负“十年磨一剑”之功,也成就了一群怀揣生物医药研发梦想的年轻人。

为帮助像当时迪赛诺一样心怀梦想的科技型初创企业,上海农商银行于2018年推出“鑫动能”战略新兴客户培育计划,并不断升级迭代,逐步形成以“五专服务+六维赋能”为核心的综合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9月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元大关,科技型企业贷款客户数超4000户,规模与户数均位列上海同业前列;服务上海近半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约三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仅“鑫动能”培育库内已上市及拟上市企业近200户。

于细微处用心,在困境中施援。上海农商银行始终将“普惠金融的先锋银行”这一战略目标铭刻于心,珍视一个个“微小需求”,解决一桩桩“关键小事”。

75年来,上海农商银行致力于用普惠金融的阳光,照耀着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位追梦人——量身规划,让梦想着陆;高效推进,让梦想加速;全程护航,让梦想畅达。

逐绿前行 助力人民城市更美好

老上海人、摄影爱好者老吴喜欢漫步苏州河,用镜头记录下苏州河的点滴变化。“20世纪70年代,苏州河河段鱼虾几乎绝迹,水面垃圾漂浮,经过都要捂着鼻子。”在很多上海人心中,苏州河曾有一段不堪回首的“黑”历史。

千禧年前夕,上海全面启动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改造沿岸景观,建设生态绿地。作为见证者,老吴感慨:“苏州河完全变了样。可以赛龙舟、观赛艇,还可以乘游船,空闲的时候我就喜欢来这里拍拍照。”

在这一治理过程中,有一家名为同臣环保的企业,凭借国内领先的叠螺式污泥脱水机核心装备化身“城市清道夫”,变河道淤泥为绿色建筑材料。从最早在上海农商银行开立结算账户、办理贷款,再到绿色金融领域的深入合作,双方的合作持续升温,有力支持了同臣环保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和高投入的研发生产活动。十年相伴成长,同臣环保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双方协力将绿色理念不动声色地植入城市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美丽上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本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乡人居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形成一批美丽上海建设的实践示范样板。

为顺应这一时代发展,上海农商银行围绕“打造长三角最具绿色发展底色的银行”的目标,构建以绿色金融为底色的可持续发展金融服务体系,在推动自身绿色运营、建设绿色网点、发展金融科技的同时,通过金融资源的高效投放、产品和技术输出等方式,带动相关产业链上下游聚能向新,逐“绿”同行,共同推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24年9月12日,上海农商银行作为首批金融机构之一,与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签订气候投融资试点战略合作协议,并落地上海市首批气候投融资项目。多年来,上海农商银行还积极支持分布式光伏项目,助力申城清洁能源推广使用。作为上海首家联合国负责任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将“打造ESG管理示范银行”定为战略目标之一,在业内率先将客户ESG风险纳入投贷全流程管理,将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金融为民”的初心,守护城市绿色发展的底色,筑牢市民从“住有所居”到“宜有所居”的憧憬。

“‘好金融’不是只会赚钱的金融,而是越来越有格局和情怀的金融”,上海农商银行胸怀“国之大者”,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贯穿工作始终——扎根社区,以金融温情呵护居民安居乐业;深耕行业,以金融动能助力创新创造;引领未来,以金融远见提质城市转型升级。把凡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通过金融赋能实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追求向往的领域,作为自身战略的主航道,上海农商银行执“金融向阳”之笔,书写“美好生活”篇章,着“金融向善”之墨,绘就“共愿共美”图景。 文/吴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