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明天结婚,只要你一句话,我可以换个新娘”。这是他对她最重的承诺。后来的他和她一直纠缠反复,直到那次他突然的离去。
半年之后,她有了他的消息,他尽力解释失联的原因,可任性又倔強的终究还是没有接受他合情合理的解释。后来的消息就是他要结婚了,新娘不是她。她以为两个人的小打小闹会在某一次他的坚持中“稀释”,可这次,她没有等到他的耐心。
后来她再没有心情去喜欢上一个人,在没有安全感去接受一份新的感情。在年少懵懂时候的初爱,像一座人生的灯塔指引着她,12年的反复,12年的纠结,再无结果。
人最脆弱的地方,原来就是“舍不得”。
因为舍不得,才会“念念不忘,不求回响”,因为舍不得,才会在梦里相见;也是因为舍不得,稍微有点消息那颗心就会“澎湃如昨”……
也是因为舍不得,在克罗地亚萨格勒布才有了“失恋博物馆”。
十年前,当博物馆的两个创办者结束长达四年的恋情决定分手时,不想把分手这件事当作“一种疾病”来处理,而是庆祝两人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他们突发奇想,倡议让朋友们捐赠出废弃的爱情纪念品,以资留念。
日积月累,收藏品越来越多,于是有了一座“失恋博物馆”。失恋者们知道自己的境遇并非千载难寻,无独有偶,你不孤独!这世界上曾有那么多人因为失恋捶胸顿足悲痛欲绝,然而生活依然按部就班地向前。看山盟海誓随风飘逝,看情深义重化为恩断义绝。
这个世界上没有经历过失恋的人,大约很少吧?这个世界上,死于失恋的人,大约不是很少吧。“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明证。失恋是人类的一种病,对于很多青少年来说,直接演化成一场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失恋博物馆”真是非凡创意,给了人们一个疗伤的所在。
失恋到底失去了什么?人们多以为失去的是另一个男人或女人的爱。其实,真正将我们打翻在地并由失望引发的绝望之感,源自我们被所相信、所喜爱的人否定了。于是有人顺势得出——自己是不值得被人爱的,自己是没有价值的,甚至没有资格活下去的悲惨判断。
失恋博物馆大受追捧。据说它已在17个国家的25个城市举办过展览,参观者达近百万人次。由于失恋的永恒性,这个博物馆也会收集到越来越多的展品,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参观。
“不管爱情以什么方式结束,悲伤的,不幸的,还是狂风暴雨的,两人的情感都留在了过去,而这些带着往日回忆的爱情信物依然具有记忆的价值,最好的办法就是办个展览来留住它们。”每件展品都是刻在生命里的烙印,收藏它们是对美好感情的回眸,展出分享则是走出情伤的尝试。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有这样一个别具特色的去处,还被BBC概括为“储存关于心碎的故事”。
你会拿什么去祭奠你的“念念不忘”?
毕淑敏,这位在文学界享有盛誉的作家,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在她的散文作品中,《人最脆弱的地方是舍不得》一文,更是深刻揭示了人性中最为柔软、也最易受伤的一面——舍不得。
在这篇散文中,毕淑敏以其独特的笔触,探讨了人们面对离别、失去时所展现出的脆弱与不舍。她指出,人之所以脆弱,往往是因为心中有着太多的“舍不得”。这种舍不得,可能源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对亲人、朋友或爱人的深深依恋,或是对某种习惯、某种生活方式的难以割舍。
毕淑敏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些令人心痛的离别场景之中。她让我们感受到,每一次的舍不得,都是一次心灵的煎熬,都是对人性脆弱面的一次深刻揭露。这种舍不得,让我们在面对失去时,显得如此无助和脆弱,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
然而,毕淑敏并没有止步于揭示人性的脆弱。在散文的结尾处,她以一种温柔而坚定的语气,鼓励读者学会放下,学会珍惜当下。她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有相聚就有离别,有得到就有失去。只有当我们学会接受这些不可避免的现实,才能真正地成长和坚强。
毕淑敏的这篇散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为脆弱的一面,更让我们明白了如何去面对和克服这种脆弱。她教会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要学会珍惜每一个瞬间,学会放下那些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的东西,让心灵得到真正的释放和安宁。
总之,《人最脆弱的地方是舍不得》是一篇充满智慧和情感的散文作品。它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性的脆弱与坚强之间的微妙平衡,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以更加成熟和理性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次离别和失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