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分享国学典籍《传习录》学习感悟。聚焦终身成长领域,我是董三自。
闻誉而喜,闻毁而闷,意思不难理解。
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听到赞誉就开心,听到毁谤就郁闷。
在这个人心浮躁的年代,不论市井小民,还是明星大咖,或是学者专家,几乎没人能避免这个问题。
可能有人要问,既是每个人都有的问题,那还算什么问题?不是正常现象么。
这大概也是古人与今人的区别吧。
为何古时高洁之士、大德行的人比比皆是,而现在却几乎绝迹?原因就在于以前的人是见贤思齐,一心向高标准看齐,而现代人却是专门跟不如自己的人比。我差?还有人不如我呢!这样的心态,又怎么能得到进步呢?
我知道这些逆耳之言已经很难有人听进去,不过真能听进去的人,一定会获益匪浅。
激发更多人觉醒,这是我的人生使命,有些话不得不说。
当然,同时也是自勉,毕竟咱也还暂时无法超越此境界。
有人认可、夸奖自己就喜不自胜,得意洋洋,可一旦听到别人说自己几句坏话,就如同听到平地炸响一般,狂怒不已,暴跳如雷。
谁不喜欢听人夸呢?听人夸感到开心这不正常反应么,也就是有点沉不住气罢了,别人指着自己鼻子骂,这谁能不窝火呀,不反击岂不是惯着那些家伙!
阳明先生却一句话点穿:无非是好名。
好名有什么弊端呢?
好名,说明我们内心缺乏真正的自信,做不到自我肯定,因此才会看重外在的评价;我们追求的是一种虚无的东西,因为人家今天可以捧你,明天就可能踩你,那内心又如何能做到淡定从容呢?
看重虚名,是因为我们的心缺少定力,才会随时追逐外境,为了得到他人的好评,做出弄虚作假、讨好奉迎的事,终会失去自己的本心。
这样的话,自己的喜怒都掌握在他人手里,连自己的主都做不了,哪怕拥有再多,又有何价值?
阳明先生告诉我们对治之法:
【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功夫好名!】
要想避免追求虚名的毛病,就要踏实做事,将外求转为内求,将对外在评价的依赖,转化为内心的自我肯定。
当一个人能做到对他人的夸赞和诋毁都以平常心看待,只坚定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向自己的目标果断进发,这样的人,才真正成为了人生的主人。
我是董三自。一切为了提升认知,开启智慧,开启自足、自洽、自在人生。
欢迎关注!诚恳邀请您探讨、交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