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11月4日电 (王凡)2024年,截至11月3日11点21分,随着来自成都的孙先生检票成功,黄龙景区游客接待突破300万人次大关。该景区于2012年年游客接待量突破200万人次,12年后,再迎百万级增长。这标志着黄龙旅游迈上新的发展台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川青铁路黄龙九寨站的通车,黄龙景区持续依托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继续打造产品体系,完善基础设施、丰富产品业态、提升服务质量。“300万”,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对于黄龙景区来说,这既是新起点,更是发展新引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龙景区美景。景区供图

高铁开通 到黄龙更省时省力

今年8月30日,备受瞩目的川青铁路黄龙九寨站正式通车,当“人间瑶池”号动车组缓缓驶入车站,标志着黄龙景区正式融入成都2小时旅游圈。

从成都东站出发,直达黄龙九寨站,最快仅需1小时39分钟,极大缩短了游客的出行时间。如今,黄龙景区的春夏秋冬都与游客更近了。山花烂漫、冰雪消融的春,碧水蓝天、古柏苍翠的夏,层林尽染、山色斑斓的秋,银装素裹、如梦如幻的冬,从成都出发,一天来回,“动车+直通车”,2小时即可进入这片神奇土地,记录下每一刻的美好。

“智慧黄龙” 让游客更省心舒心

在众多景区中脱颖而出,得到游客的青睐,近年来,黄龙景区在硬件上下了不少功夫。从满足游客需要和景区发展入手,科学论证、规划和决策景区建设项目,景区硬件服务条件全面提档升级。

2012年以来,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建成了景区电瓶车观光车道,川主寺旅游基础设施、景区游客应急疏散通道、牟尼沟扎嘎瀑布景点入口改造、景区环保厕所改造、景区游客应急疏散通道停车场改造等重点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景区将门禁系统升级改造为智能化“全网、全时”购票、多方式验证、快捷入园票务系统,景区售检票信息化管理服务不断加强,游客入园更加便捷。

研发“智游黄龙”APP,打造“智游黄龙+”小程序,提供线上导览服务、虚拟体验、语音讲解、查询智慧厕所及停车场、景区内拥堵情况等信息,开通求助与投诉渠道,实现“游前、游中、游后”全方位服务。“智慧黄龙”大幅提升了黄龙信息化、智能化服务管理水平,让来旅行的游客更安心省心舒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赏瑶池盛景,记录下每一刻的美好。景区供图

丰富体验 解锁黄龙新魅力

硬件的升级让游客直观体验更加舒适。不仅如此,黄龙景区还持续提升软实力,致力于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景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挖掘整理黄龙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资源,用旅游载体传播文化,用文化理念发展旅游,让旅游更有“诗意”、让文化走向“远方”。

景区不断丰富场景布置,融合旅游与文化、非遗等元素,常态开展“撞钟祈福”“瑶池仙音”古筝演奏、舞蹈表演、琵琶弹唱、舞龙表演、山歌演唱等民俗文化展演活动,丰富景区的旅游文化体验。

培育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节庆活动品牌,举办黄龙庙会、黄龙高山兰花节、极限耐力赛、汽摩拉力赛、七夕观星空、高山兰花节国际高峰论坛、世界自然遗产地钙华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熊猫大使可持续生计与自然教育工作坊等赛事节会活动,景区的文化旅游品牌逐渐被广大游客认可和喜爱,关注度和热度不断上升。

更重要的是,景区始终秉承“一切围绕游客,一切为了游客”服务理念,从人性化管理、个性化服务、无困难接待等细节入手,努力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满意的服务质量。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增添服务措施、改进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开展礼仪礼节、普通话、讲解等服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员工对客服务水平。

科研助力 引领景区发展

景区也搞科研?对,你确实没听错。黄龙景区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科学研究能够为景区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支撑。近年来,景区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延伸科研合作领域、促进成果转换应用,为景区生态资源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黄龙景区成立黄龙院士工作站,依托工作站平台,先后与中国科学植物研究所、中国地球化学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哈佛大学阿诺德植物园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钙华生态修复、水循环特征、高山兰花培育、声纹技术支持下生物多样性监测、碳汇研究等科研项目40余个,部分项目已成功运用于景区保护、保育。

其中,“若干兰科植物的繁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荣获阿坝州科技进步二等奖,“世界自然遗产地钙华演化规律与震后主景观生态修复保育技术”、《百年追寻——见证中国西部环境变迁》分别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

站在新的起点,黄龙景区将继续围绕阿坝州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任务,全力推进黄龙世界级旅游景区培育,持续擦亮文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