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黄河歌谣,在传唱中记录这条大河的过往今昔。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五周年之际,大众日报·大众新闻携手沿黄省级党媒以及山东16市党媒发起全媒体联动采访活动。行走万里黄河,我们的记者在一首首黄河歌谣中,邀您一起来听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声。
“《黄河岸边》,是一首历史悠久的乌拉特民歌,大意是说,我可爱的家乡就在黄河岸边。”演唱完《黄河岸边》这首民歌,乌拉特前旗乌兰牧骑的塔娜,对记者说起了这首歌的来历,“这首歌是从我母亲那里学来的,我们家就住在黄河岸边。”
黄河从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南境流过,过境长153公里。300多年前,乌拉特部落从呼伦贝尔草原西迁至阴山南北,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
早年间,黄河进入河套平原后,分为南北两河。南河略向北绕又缓缓南移,形成一个巨大的弯弓。北河则转折向北,穿过乌兰布和大沙漠,又在狼山脚下掉头,沿阴山山脉南麓蜿蜒东流。流至明安川一带受阻,骤然转向南流,在西山咀与南河汇合。1850年,北河上游被泥沙淤塞,迫使北河断流,黄河主流流向南河。
几千年来,黄河文化、边塞文化、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等各种文化在河套地区聚集、撞击、融合、传承、积淀,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兼容并蓄的地方文化体系,也造就了乌拉特极具民族与地域特色的习俗与风情。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推进,黄河两岸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多元文化交融更加频繁,产生了不少与黄河与故乡有关的乌拉特现代民歌,大家耳熟能详的《鸿雁》就是其中传唱度较高的现代民歌。这首民歌的曲调源自乌拉特古老民歌《鸿嘎鲁》,经过不断传唱和改编,歌词大意已经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一首思乡歌曲,通过鸿雁北归表达作者对黄河岸边的心中故乡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
《爱在巴彦淖尔》这首民歌则描绘了巴彦淖尔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文化,歌词中提到母亲河的宽阔胸怀、八百里金色麦浪、富饶的河套、阴山岩刻、神泉流过的连绵山脉等,表达了对黄河岸边城市巴彦淖尔的深厚情感。
这些歌曲反映了乌拉特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也歌唱出黄河岸边的幸福生活。
大众新闻记者 修从涛
海报新闻记者 孙博洋
泰安日报记者 周鑫荣
济南日报记者 郝磊
内蒙古日报记者 薛来 薄金凤 方圆
统筹 王建 吉祥
策划 娄和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