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这句口号,年轻人不是很熟悉,但对于上一辈人,这句话恐怕是再熟悉不过,它是那代人的精神支柱。上世纪60年代中期,国家为了改变生产力布局,作出了一个重大部署,将部分大中型企业内迁到相对安全的内陆地区,这就是所谓的三线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线地区主要包括西南和西北地区。从行政区划上看,基本包括四川(含今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河南、湖北、湖南以及山西的西部、广东的北部、广西的西北部。在四川的大山里,就坐落着许多“老三线”工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5年至1970年,6家军工企业陆续从天津、陕西重庆等地全部或一分为二地迁入雅安。在雅安的北郊镇,你会发现有着一片废弃的工业遗址,这便是原凌峰机械厂,又名雨城机械厂,代号174,雅安人更习惯叫它“三分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厂始建于1966年,1970年投产,主要生产精密航空液压机械。这是一个功能完备的小社会,除了车间、厂房、办公楼外,还有职工俱乐部、宿舍、医院、学校、食堂、灯光球场、电影院、澡堂、菜市场、职工技校、招待所、邮局、银行、派出所、武装部、保卫科、广播站等建筑设施和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和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转变,三线建设基本结束。三线军工企业在“保军转民,军民结合”方针指导下,军事工业开始慢慢向民品转移。为了迎合新的市场环境,凌峰厂便整体搬迁至广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留在深山沟的三分厂,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得破败不堪。曾经巍峨庄严的厂区大门,曾经忙碌的厂房车间,曾经人声鼎沸的礼堂学校,都逐渐被时光的尘埃层层覆盖。400米长的东风隧道,已无人看守,进出随心所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光如梭,那个激情岁月的三线建设,已经离我们远去,老一辈三线人流下的汗水、泪水也早已风干在历史的尘埃里。大山之中留下的这些功勋厂,往往是人去楼空,断壁残垣,无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