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经纬
一部消防题材的救火片拍成了核泄漏的灾难片。
一部核泄漏的灾难片拍成了香港官场的博弈片。
这是《消防员》改名为《焚城》的升级与格局,也是被众多媒体和影迷称之为“港片十年最佳”的某种底气。
豆瓣评分7.6,票房9000万。在电影市场已经严重下行的当下,《焚城》所能取得的成绩已然不易。
但《焚城》是否真能代表港片“十年最佳”?或许还有待商榷。
一种理想主义:
立场鲜明的官场对垒,而非政治博弈
最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是本片的官场对垒部分。
刘德华(饰 范伟立)所代表的反思的、民众的一方,和莫文蔚(饰 Cecilia)所代表的保守的、官场的一方,在危机发生、处理、解决等一系列事件上的决策和立场,彰显着《焚城》所能触及的题材尺度与戏剧张力。
危机一发生,范伟立即刻赶往火灾现场,在前线了解最新情况,而Cecilia等高官还在空调房里讨论范伟立究竟是好手还是麻烦。
当范伟立判断还有更严重的辐射物,要求用水开道寻找辐射源时,Cecilia却表示,如果用水的决策导致辐射扩散,是需要担责的,而下雨是天灾,即便扩散,官员们也能免责。
当危机进一步升级,范伟立建议立即疏散民众,而Cecilia却选择封锁消息,以她为首的一众官员更是在暗地里偷偷通知自己的家人撤离。
官位重要还是人命重要?市民没有知情权,官员家属才有知情权?范伟立与Cecilia在前期的一系列对抗式表现,呈现了一个站在人民、人道立场上的光辉人物,和一个站在官场、自私立场上的批判对象。
观影的爽感便由此而来。继《寒战》系列将香港官场权力斗争想象式地搬上银幕之后,《焚城》再次着墨于此,是尺度,也是很有效的戏剧手法。
实际上,《焚城》对官场的呈现还是过于简单潦草了些,电影仅有范伟立和Cecilia两个人物的对垒,其余人物皆沦为背景。且“民众的嘴替”范伟立基本占据压倒性优势,一顿金句狂输出,Cecilia一次次败下阵来。
这不是你来我往的权力博弈,而是立场鲜明的官场讽刺。范伟立实则代表着一种理想主义。
一种英雄主义:
过于煽情的英勇搏命,而非真实人性
电影中最让人动情的片段,是灾难来临时民众疏散的场景。
超市被抢购一空,一个啥都没抢到的大叔,上一秒欲哭无泪,下一秒,旁边的大妈将自己抢到的食物分给了他。这是极端场景下人性的光辉。
众人奔逃,救护车无法通行。一人呼吁,众人齐力将抛锚卡车推至一边,疏通道路,让生命先行。这是善良与人性的感召。
医院、地铁、避难中心的拥挤与恐慌,网络跟帖的谩骂与猜疑,旅游大巴满载口罩人群,这是还原现实的真实与震撼。
灾难类型之下,《焚城》的细节处理非常到位。
败笔在于消防员故事线的几处不顾逻辑的煽情。尤其是结尾处,三个消防员有时间吵架,没时间撤离,强行牺牲以催泪。
营救一个必死之人还是顾及几百万性命?前一分钟,还在营造读数爆表的辐射危害,差点就全城被焚;后一分钟,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大家还在拿命去营救处在辐射中心地带的被困者?诚然,这是想表达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队友,但显然电影的节奏和逻辑并没有书写极端情境下复杂人性的野心。
消防员群像的塑造也是过于单一的英雄主义。无论是电影立项之初的片名《消防员》,还是片尾感谢香港消防部门的支持等,都可以看出,这部《焚城》正是为了宣传消防而创作的,消防员全员充满了人性光辉和英雄使命。
为了刻画得更为立体,电影塑造了一对情侣,一对夫妻,一位即将退休的消防员人员,和一名刚入职的新人。他们有对爱人的承诺,有站好最后一班岗的责任,有对兄弟的执着。但就是没有真实人性的怯懦、恐惧和犹豫。所以,当范伟立说需要8名敢死队成员时,他们一个个地争先报名,不怕牺牲,无所畏惧。
灾难片,拍极端情境下的人性光辉,这没错,但没有人性弱点的英雄主义,很难让如今的观众有太强的代入感。
一种现实命运:
生不逢时的《焚城》,港片出圈越来越难
当理想主义、英雄主义面对现实之时,总免不了是要碰壁的。
正如电影中,范伟立最初做官时,会为了经济发展的“大局”,不顾环境保护的“小节”,而间接导致包括妻子在内的数名消防人员牺牲。“背锅”十年是他的现实命运,结尾为了揭露奸商而违反保密协议蹲监狱的遭遇更是。
电影之外,投资人江志强的“市场英雄主义”同样遭遇到不如预期的现实命运。
他曾表示“希望每个周末都是春节档”。《焚城》选择在11月的冷档期上映,原本是想打破只有特定几个大档期(春节档、五一档、暑期档、国庆档)才有好电影好票房的现状,但他以身入局,却冷遇收场:《焚城》上映4天,票房仅9000万,预测总票房上限为2亿。
这是疫情过后,电影市场整体下行的现实命运。今年几个大档期也都失了灵,除少数几部影片实现盈利之外,多数头部影片票房表现严重不如预期,如暑期档的《解密》《异人之下》《逆行人生》,国庆档的《749局》《危机航线》《出入平安》等。更遑论冷档期的周末档。
这也是灾难电影的现实命运。从17亿的《烈火英雄》到4.8亿的《紧急救援》,从4000万的《惊天救援》到2000万的《出入平安》,尽管影片自身的内容问题占据很大原因,但国产灾难片市场逐年萎缩的事实也不容忽视。
这更是港片的现实命运。自《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港陆合拍新主流电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之后,尽管每年还有像《拆弹专家2》《怒火·重案》《神探大战》《九龙城寨》等几部屈指可数的港片,在市场上赢得些许关注,但无论是纯港片还是合拍片,均在内地市场逐年失色。这其中涉及到港片的投资问题,创作同质化、套路明显,演员青黄不接等多种原因。
或许,对于行业大趋势而言,某一个电影人、某一部影片都无法改变什么,但正如范伟立那样,即便要坐监还是决定揭露奸商,这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坚持与执着。作为影视从业者,面对电影行业这样惨淡的现实,也总要充满理想主义的希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