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了解和反映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情况,中国经济时报派出多个调研组赴部分省份实地开展采访调研,即日起推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地方行”栏目,刊发这组系列调查报道,供各界读者参考。
■中国经济时报湖北调研组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如何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如何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加快打造全国新质生产力高地?湖北想了很多办法,在实践中探索出一些做法。这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提供了强劲动力。
抓住科技创新这一核心要素
汽车制造业是湖北省的万亿级支柱产业之一。沿着武汉一路向西,孝感、随州、襄阳、十堰,串起了一条绵延千里的“汉孝随襄十”汽车产业走廊。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曾经多次前往武汉、襄阳等地采访汽车产业发展情况。今年9月,本报湖北调研组再次探访这条汽车产业走廊时发现,随着传统汽车加快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湖北汽车制造业呈现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共享化发展趋势。在武汉,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猛士汽车科技公司在行业首创电动化越野车;在孝感高新区,一系列汽车轻量化透明材料车窗产品让湖北恩高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的市场订单排产到了今年年底;在襄阳市谷城县,标准化机器人已经被应用于湖北洪伯车辆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湖北省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湖北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级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为核心的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有效集聚了技术、资本、人才、产业。此外,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计划,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新物种’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科创企业梯次跃升链和配套服务链;积极打造以应用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在人工智能、6G、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开展前瞻性布局,开辟未来发展新赛道。
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并加速应用,正成为湖北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以往,耕作主要依赖农民的个人经验和手工操作农业机械。现在,拖拉机安装上依迅北斗高精度农机自动驾驶终端,农机能自己在田里干活,作业精度每百米范围内误差仅2厘米。在数据库行业,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逐步突破国外数据库的包围圈,构建了中国数据库的“代码根”,填补了国内共享存储集群这一关键技术的空白,并将其应用在电力、金融、公安、电子政务、能源等重要行业。
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不断擦亮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孝感,盛剑科技“半导体先进绿色装备生产项目”已正式投产。该公司还在化学品供应与回收领域构建了“新液制造+废液再生”的业务模式。在谷城,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钢铁等完整的循环产业链条基本形成,再生资源产业链已经成为该县的7大工业产业链之一。
打好创新要素保障的“组合拳”
近年来,位于武汉中德国际产业园核心区的中电光谷数字产业园与武汉市蔡甸区、西门子合作打造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向园区内外的企业提供数字化诊断或改造的服务,这受到许多企业的欢迎。园区企业威利佳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就通过其提供的数字化专项诊断和技改,减少了20%的生产成本。
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共同驱动,让产业聚势成链,带动创新发展。例如,中电光谷推出OVU产业云平台。平台汇集全国50多个城市100多个园区的人流、物流、能耗、税收等数据。各地园区的目标企业是哪些?有什么样的发展动向?有什么样的产能布局需求?中电光谷的产业云平台都可以追踪,从而服务跨区域协同招商,同时构建起央企带动、大中小企业联合创新的产业生态。零度资本投资部负责人告诉本报湖北调研组,零度资本依托中电光谷在全国的产业园区布局,以地方政府和产业园区为基石、产业基金为纽带,采用内投外引的招商模式,加速产业集聚,补齐产业链短板。
从加强省级层面战略谋划、出台配套政策、开展监测评估等“硬要求”,到加强政府投资、信贷支持、基金孵化、企业培育、人才培养等“强服务”,湖北力求打好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组合拳”,加快推动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
健全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是加快实现“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今年8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科技金融质效提升行动方案》,为耐心资本“松绑”,为创新加力。为了支持华星光电设备更新,中国进出口银行湖北省分行在项目纳入工信部设备更新名单后4天内完成贷款审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贷、差异化贷款利率、供应链金融……中国进出口银行湖北省分行持续加大新质生产力的投入。该行办公室相关业务经理告诉本报湖北调研组,该行支持的部分重点领域贷款期限可长达30年左右,充分发挥了政策性金融在特殊领域的长周期支持作用。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才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水平……“技兴荆楚”工程正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引进科技副总、院士专家、挂职博士等急需人才,推动企业同高校院所结成创新团队……在孝感,一系列完善“聚”才政策、丰富“引”才渠道、夯实“育”才成效、优化“留”才服务、提升“用”才精度的举措,正激发高水平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活力。
找准创新要素流动的堵点
原始创新,并非易事。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在创新路上就曾经一波三折。当时,由于习惯于在象牙塔中搞研发的技术人员不太懂得资本运作、股权控股等相关知识,在国外巨头的层层包围下,该公司一度几次融资失败,同时还要面对“拿来主义”、外资收购、开源技术等挑战。但是,该公司坚持走自主研发之路,最终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本报湖北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企业正面临新产品研发出来之后的市场推广难题。例如,汽车行业对安全性的要求极高,汽车材料新产品往往需要通过严格的测试和认证。同时,许多汽车厂商对传统的玻璃材料有着长期的使用习惯,对新型材料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还比较低。一些汽车新材料研发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市场推广和客户教育。
调研组还发现,产业结构不优、企业创新不足、企业转型不快等,是湖北一些地方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的难题。例如,部分地方的传统制造业占比过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还不高。一些地方除高新区外,在未来产业布局方面尚处于破题阶段。部分地方的企业对数字化转型存在“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等问题,数字化水平还不高。由于工业企业的能耗水平较高,部分地方的节能减排任务比较重。
一些地方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出资慢,与企业对资金的迫切需求相矛盾。“目前,一些地方政府财务状况比较紧张,地方政府的产业招商基金存在募资难、投资难、落地难、退出难的问题。”零度资本投资部负责人认为,产业招商基金的投资决策是由投资决策委员会集体决策,投资决策委员个人不应承担决策风险,尤其是针对有政府公职人员参与的基金投资决策。当前,国内部分三、四线城市设立基金的路径还未打通,使得基金设立的道路较为漫长,建议各地对基金设立明确的政府对接部门和管理部门。部分三、四线城市暂未设立引导基金,建议参照省级引导基金的做法出台相关的引导基金政策,构建基金监管及绩效评价体系。此外,政府对基金出资的及时性尤为重要。
持续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猛士汽车科技公司首席技术官王国进认为,汽车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做好前瞻性技术预研,快速投入智能化发展方面的人才、技术,布局自主品牌产业链,优先发展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技术。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裕才认为,技术是创新的根基,人才是创新的保障,需求是创新的源动力,资本是创新的杠杆。
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离不开科学政策的支持。湖北恩高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茂林认为,应该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他还建议,政府加大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的力度,同时搭建一些融资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总监徐丁建议,进一步加大应用场景的开放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多尝试空间,推动北斗加速融入基础设施,赋能各行各业。
如何使耐心资本与地方政府、其他金融机构及企业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合力?中国进出口银行湖北省分行相关人士建议,比照2022年国家启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工作的经验做法,重启该项工作,并将基金的支持范围从基础设施领域扩大至新质生产力领域,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基金满足新质生产力项目的资本金需求,以基金配套贷款支持项目后续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资金需求。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未来所向、国家所需,也是湖北所能、群众所盼。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魏龙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湖北处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叠加区域,也是内陆地区的开放高地,需要在国际国内空间范围内扩大国内外资源通道,发挥科教大省的优势,提升要素配置的精准度。同时,湖北是国内重要科教中心和制造业基地,传统产业比重较高,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势头良好,更需要服从国家战略指引,统筹兼顾不同产业层次和技术等级的要素配置。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钱雪松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湖北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效化、规模化。湖北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完善的创新平台,要将这些优势转化为实际的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未来,要构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科研成果需要更紧密地与市场需求对接,避免研发成果与市场脱节;在全社会范围内培育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创新文化。此外,还要在创新链条的畅通性、资金投入的有效性、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国际合作的拓展等方面下功夫。
(调研组成员:郭锦辉、周雪松、魏昊星,本文执笔:郭锦辉)
总 监 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陈 波王 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