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红窑镇以其蓬勃发展的芦笋产业,成为华东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红窑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凭借得天独厚的弱碱性沙土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芦笋种植,不仅打造出了华东地区最大的设施化芦笋种植基地,还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和增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芦笋之乡”。

红窑镇被誉为“芦笋之乡”,绝非浪得虚名。据淮安新闻网消息,从2011年起,红窑镇便大力发展芦笋设施化生产,先后投入3亿多元进行基地建设。2020年,红窑镇获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1年,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2022年,荣获国家芦笋设施化栽培标准化示范区、江苏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称号。涟水芦笋还入选了江苏省农业品牌目录,获得淮安市区域公共区域公共品牌“淮味千年”的授权使用,相关品牌也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

红窑镇在芦笋产业的发展上不断创新,不仅注重芦笋的种植,还注重芦笋的加工和销售。依托智慧芦笋产品综合服务平台,红窑镇不断做大做强芦笋品牌,加强线上线下销售,将芦笋产品销往南京、上海、北京、福州等地。同时,红窑镇还积极推动芦笋产品的精深加工,如芦笋茶、芦笋饮料、芦笋罐头、芦笋面条等,打造绿色健康芦笋产业链。

红窑镇的芦笋产业中,不得不提一个人——郑标。郑标是涟水芦笋最早的种植户,也是涟水县芦笋协会会长。据中国江苏网消息,2012年,郑标抢抓涟水农业项目发展机遇,决定回到家乡种植芦笋。他多次赴外地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聘请专家常年指导,合理运用双层棚等种植技术,提升了芦笋的成活率和产出率。他还建立了“移动冷库”,有效延长了芦笋的保鲜期。为了方便群众更好地掌握芦笋种植技术,郑标办起了田间课堂,向群众普及科学种植防治技术。在他的带动下,红窑镇的芦笋产业不断壮大,芦笋种植总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芦笋产业也成为了红窑镇的一张亮丽名片。

“芦笋是蔬菜之王,具有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高、带动增收高的特性。”郑标介绍,芦笋每年有7个月左右的采摘时间,每亩产值接近5万元,由于只能人工采摘,所以其用工量也比较大,周边农户基本在芦笋种植基地工作。“我们逐步把成熟的芦笋种植技术推广给更多的农户,把芦笋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大家共同富裕。”

芦笋种植需要大量的人工采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红窑镇的芦笋产业带动了近20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同时,芦笋产业也为29个村集体经济增收178.8万元。在红窑镇春竺芦笋产业园,孔庆平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他家原有四五亩地,土地流转后,每年每亩地可得800元,现在在产业园负责管理,每年还能有五六万块钱的收入。

现如今,红窑镇的芦笋产业规模令人瞩目。据扬子晚报报道,红窑镇已建成春雨、春竺、春禾、春晖、春华、春睿等六个芦笋示范基地,芦笋种植总面积超过1.1万亩,年产量达3.3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过4亿元。2023年,涟水县全县的设施化芦笋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2万余亩,年产量超过5万吨,总产值超10亿元,芦笋产量占全国30%。(许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