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不能拘束,要有一定特色和个性,就拿“唐楷”举例,因唐人继承正统“二王”笔法,再加上欧阳询、虞世南等名家,深谙“尚法”理念,用笔一丝不苟,点画匀和平整,每个字恪守“八法”。
后人被其“楷法”吸引,大多临摹“唐楷”入门,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理念没有错误,但是“唐楷”笔势精严,现代人基础薄弱,深层的技巧参不透,同时“唐楷”结体方正,较为拘谨、肃穆。
相对来说,它的艺术气息和灵活性不强,若是临习过多,容易造成单调、束缚之病,其实辅以宋代的楷书临摹,能够化解这一问题,众所周知,宋代善写行书,精通楷书的寥寥无几。
数量少并不代表水平差,比如当时有位“富家公子”,他写的楷书,比唐代大师还高级,此人就是南宋“楷书战神”张即之,他出身名门望族,父亲是参知政事张孝伯,舅舅是爱国词人张孝祥。
受到家族的文艺熏陶,张即之自幼酷爱书法,他以古法为宗,师法欧阳询、褚遂良等晋唐名家,炼化基本功,之后临摹米芾、苏轼的法帖,汲取“尚意”理念,将灵动、自如的思想,与“楷法”融合。
由此练就一手峭拔劲健、精巧明朗的楷书,我们欣赏最经典的《汪氏报本庵记》,此作写于笔法成熟之后,全篇共计688字,单字约为1.5厘米,其字看似外露劲峭,实则露锋和藏锋搭配运用。
下笔力道深沉,势态干脆果断,墨色时而浓润,时而枯涩,枯笔处如苍松老练,润丽处则曼妙俊丽,粗细浓淡交织,不仅具有韵律感,视觉对比也颇为鲜明,字体富有立体感,更显生动的艺术之美。
据《宋史》记载,张即之“以能书闻天下”,当时敌对的金国、女真族,重金求购其字,他不仅在国内名冠一时,其字帖传入日本后,也备受推崇。
日本禅宗寺院,挂有他写的牌匾,甚至其字被奉为“国宝”,列入“四绝”之首,可是当代很多喷子,批判其字“丑俗”,这种谬论,安世凤早已反驳。
他曾说:“今评其笔意,亦非有心为怪,唯象其胸怀……峭拔之可骇耳。自开天以下,千奇万异,何独字法不得任情哉”,现代人推崇个性,恰好张即之楷书独具风采,如今深得专家、学者青睐,此作更是颇为精湛,字字经典巧妙。
《汪氏报本庵记》古代流传有序,真迹曾藏于文征明、项元汴、乾隆手中,目前珍存在辽宁省博物馆,时常临摹,可以掌握灵妙的楷书笔法,用笔畅达多变,气力沉着稳健,提升字体的生动感,呈现意趣和个性,脱离千篇一律的困境。
经多方努力,如今我们对张即之《汪氏报本庵记》,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全都一览无余,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