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朋友们都了解,中央红军数次命悬一线,但最后都能化险为夷,而刘伯承元帅和彝族首领结拜就发生在长征的路上。
1935年5月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到达泸沽。我军总的目标就是北上过大渡河在川西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当时我们面临和石达开一样的选择,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经喜德翻小相岭,经越西到大树堡去雅安,是大道;另一条经冕宁逾菩萨岗到安顺场,再过泸定通向雅安,是羊肠山路。
经过中央领导人的讨论,最终选择和石达开走一样的路。
走这条路就必须通过彝族区,彝族的历史非常古老,相传诸葛亮南征的就是彝族,在汉族统治者的压迫下,彝人流落在大凉山区,过着贫穷的生活。据老百姓的描述,彝族还处于奴隶社会,他们相信神灵,还使用巫术。
长期的民族压迫政策,造成彝、汉民族间的隔阂和敌视,必须取得彝族同胞的理解和支持,红军才能顺利通过彝区。
因此我军制定了《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训令》里面的规定很多。后来真正执行起来变成了八个字“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由于刘伯承祖籍四川,并且早年在四川任职多年,对当地人文地理及各方势力都非常了解。因此中央任命刘伯承为红军先遣部队的总司令,聂荣臻(祖籍也是四川)为政委。
蒋介石获悉我军的行军路线后惊喜若狂,认为我军这必是一步死棋。随即,下令撤掉大渡河安顺场附近所有的船只,又在对岸依靠天险布下天罗地网。同时,安排名将薛岳追击红军。并派飞机到红军所在区域散发传单,口号就是“要让毛泽东、朱德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毛主席自幼熟读兵书怎能不知这段历史?听闻传单内容,给出八个字的应对方案“兵贵神速,走为之策”。
1935年5月21日,刘伯承和聂荣臻率领先遣部队开始进入彝族区。刘伯承命令前卫连在前,工兵连随后,最后面是大部队。
当前卫连走到罗洪家彝民区附近时,被一大群彝民拿着钢枪、土枪、弓箭围拢过来,索要了200块大洋才被放行。但刚走没多远,又被另一群彝族同胞围住了,这一群又要200块大洋。前卫连说已经给过了呀!回答:那是罗洪家的,我们是沽基家的。(原来这里有两股比较大的势力,一个是罗洪家族,另一个就是沽基家族且这个家族的头领就是小叶丹。)前卫连就开始讲道理。而后面的工兵连就比较惨了,工兵连被扒了个精光。但战士们谨记我党民族团结政策,无一人还手更无一人开枪。
通过种种细节,彝民也看出这支部队不大一样。最终刘伯承司令和沽基家的首领小叶丹,在彝海子边会面,进行了诚挚的交流,二人决定结为异姓兄弟。
结盟要喝鸡血酒,刘伯承说:“上有天,下有地,我刘伯承愿与小叶丹结为兄弟,如有反复天诛地灭。”
小叶丹说:“我小叶丹,今天和刘司令员结为兄弟,如有三心二意,像这鸡一样死。
结盟之后小叶丹就提出,我们两家一起去攻打罗洪家。
我个人觉得,这时小叶丹和我军结盟,其实也仅仅是相互利用罢了。假如我军答应了,小叶丹过后会不会想?今天他们可以和我一起收拾其他家族。那么明天会不会轮到我呢?因为他对这套太熟了,地方军阀一直用的就是“以夷制夷”的伎俩。
刘伯承将军怎么会想不到这层意思呢?因此,刘伯承将军没有答应。他说:“彝族内部要团结,自己人不要打自己人,我们应该一起对付欺负你们的军阀。”
小叶丹此时才彻底被刘伯承将军的诚挚和细节所折服。我军宣扬的彝汉平等新理念,也冲击着这位首领的心灵。从此他真心真意地帮助我军,派人全程护送我军过境。我军没有了后顾之忧,这才有了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传奇战役。并实现了北上抗日军事大转移。
此后,小叶丹建立了第一支少数民族地方红色武装,起名为红军果基支队。在敌后坚持与国民党斗争5年多,誓死捍卫红军授予他的“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旗帜。不幸的是1942年6月18日,小叶丹遭到被国民党军队收买的部族武装伏击身亡。
在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为国家做过贡献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喜欢我写作的朋友,麻烦帮忙点点赞,加关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