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总是值得我们铭记的。纵观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有一个浓浓书生气质的革命家在其中显得格格不入,那就是瞿秋白。他是首位把《国际歌》译成中文的爱国人士;他是继陈独秀之后中国共产党第二任伟大的领导人;他与鲁迅、茅盾等人结过深刻的友谊;他牺牲前写下的《多余的话》相当于是对革命历史的坦白书。尽管历史书上瞿秋白这个名字出现得不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一生对于中国革命事业的贡献和牺牲。可这位革命家在生命的最后写下了: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豆腐寓意清清白白做人,瞿秋白自己最喜欢的也是豆腐,但又为何瞿秋白的清白最后被无力地碾压破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瞿秋白

1922年年仅十几岁瞿秋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并且代表中国共产党到莫斯科担当翻译,后因陈独秀的邀请回国工作,正是因为翻译俄文著作期间,瞿秋白对于列宁、马克思主义、共产国际纲领与策略都有深刻的研究与见解。在革命期间瞿秋白积极地参与各项革命政治,在文学宣传、政治事务等方面都有相对应的贡献。

1928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开完后,瞿秋白担任了中共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这样米卡和瞿秋白就有了更多日常性的接触,两个人性格各异,容易产生不快和埋怨,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而米卡除了对瞿秋白进行直接抨击之外,还会用自己的学生博古和王明二人牵制瞿。三人合力将瞿“赶”出政坛之后,就希望瞿能够在政坛上能够沉默下去,但是瞿在1931到1934这几年时间里仍然坚持发表政治问题的文章和言论,引得他们及其不满。最后博古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狄康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引起了全党对于瞿秋白的攻击和批判,瞿秋白不得不离开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共四大代表团(左二瞿秋白)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开始准备长征,各个高中级干部必须要合理分配,有走有留,虽然瞿秋白当时已经没有什么政治食物在身上,但是他的去留还是大家比较关系的问题。虽部级干部的随军转移名单里没有瞿秋白,可瞿秋白坚持前往,瞿秋白严重的肺病被留在了江西瑞昌,被当地反动武装保安团发现。1935年5月瞿秋白被押解到长汀,国民党对于瞿秋白有一个漫长地劝说投降的过程,甚至在枪决他的时候都心有不甘,瞿秋白拒绝合作,在被收押在狱中这段日子他写出了《多余的话》,留下了他此生最后一部作品,没多久就在罗汉岭英勇就义,冷静地奔赴刑场。

在瞿秋白被捕时,他的身份其实是被隐藏起来了,他化名林祺祥等待救援。但不幸的是由于叛徒的出卖,瞿秋白身份暴露,敌人劝说他与反动派势力合作,瞿秋白表示拒绝后就在长汀英勇就义了。而对于到底是谁出卖了瞿秋白这个真相一直都没有浮出水面。和瞿秋白一起行动的一行人等,其中被认为嫌疑最大的周月林,组织便把她抓了起来,认为她就是陷害出卖瞿的“恶人”,周月林对于这个罪行并没有承认,一直在诉说自己的冤屈,直到1979年这件案子才有新的线索,凶手另有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月林

就在瞿秋白在被俘虏期间,敌人们本不知道林祺祥就是瞿秋白,福建省的书记万永诚将瞿送出城之后,为了保护瞿而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终英勇牺牲。万书记死后,她的妻子被敌军抓走,可以想到一个女子无法忍受残忍逼迫,就把这个秘密告诉了敌人们。敌人知道了瞿秋白就是林祺祥这个消息后就对抓来的人质进行大范围搜捕,最后找到了瞿秋白,也正是这样,瞿秋白被押进大牢之中,等候上级命令准备处决。当时负责审查瞿秋白的是瞿秋白的学生宋希濂,宋希望瞿能够投降,瞿秋白拒绝了,宋希濂也只能听从上级命令安排,杀害了瞿秋白。真相大白过后,周月林也终于洗清了冤屈。
在英勇就义那天,瞿秋白起床后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和鞋袜,写下了“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的绝命诗,附下了“秋白绝笔”字,接着就跟廖祥光一起进来到长汀中山公园,坐在餐桌上自酌美酒,闲庭信步,谈笑风声,神色冷静,就连最后留下的一张照片也能看出瞿秋白的冷静,丝毫看不出是一个将要赴死之人。随后,奔赴死亡的路上用瞿秋白唱起了《国际歌》、《红军歌》。直到很久的将来,后人经过查证才把造谣抹黑瞿秋白的“帽子”才被摘下,这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才真正地被身为祖国后代的我们表扬称赞,他的爱国之心没有被玷污,他的政治贡献没有被遗忘。他用他36个春夏秋冬,谱写了一曲英勇无畏的战歌,他视死如归和英勇奉献的精神会永远被我们记住、称赞、继承、传递、铭记于心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瞿秋白在刑场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思考:奔赴刑场都如此冷静且毫无波澜的革命者,在受押期间到底都在思考什么?这一点在瞿秋白最后的作品《多余的话》中有明显的展现。《多余的话》表面寓意就是“无需要”的甚至是“多余的”,瞿秋白明白自己处在生命的结尾之际,有些自己心里坦白话希望能把它留下,留下一些对历史的坦言,留下自己对这个世界所看到的一切愿景。

仔细阅读了其中《历史的误会》这一个小篇章,对此最好的评价就是一句话:一个心系文学的人去搞政治,在政治知识空缺且对政治无丝毫兴趣和热情的情况下,对于现实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奈只能尽力而为,就算最终牺牲自己,那留存的清白也遭受抹黑。瞿秋白在五四运动开始之前对于政治知识没有太多了解,只是偶尔研究一些,并没有深入探讨它,相当于是个“半桶水”的政治家。但五四运动一开始,无人参加政治事务的前提下,瞿秋白首先站了出来组织同学们去积极参与政治。之后瞿秋白有机会去莫斯科,就在这段日子,瞿秋白致力于俄国文学、俄国史和共产主义等,主要是致力于自己精神世界的满足。当身处于政治中,全部时间交给政治,研究政治问题和政治方案,但他心里总是对文学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若即若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瞿秋白雕像

在瞿秋白英勇就义后,大家总是围绕着一个问题讨论:瞿秋白的牺牲是不是冷漠的政治斗争的结果?其实这个原因有目共睹,瞿秋白虽然对政治事务抱有一种尴尬的无作为的态度,但是他作为一个革命者来说,他真的是一个有强烈责任感和爱国之心的政治家。在瞿秋白的离世之作中,他对于自己是叛徒这件事情毫无犹豫,其中的文字大多都表达着一个主题:厌倦了政治的内部斗争。而他不完全致力于政治,就能说他不心系国家和革命吗?我相信不是的,他爱这个国家且尽力去做一个政治家,只是无奈于自己真的只是“水平不够”的政治家和“半吊子”的文人,面对这样的环境,明明喜欢静心守己,但无奈于要在政治场上“厮杀”,这不只是瞿秋白个人的矛盾所在,也是当时同时代革命者所面临的困境:当国家危亡之际,一定需要有人能够站出来,或者说必须要某些牺牲才行吧。

总之,在历史长河中,我们需要铭记的不单单是文字上的历史,还有为革命事业牺牲的英雄和战士们。在瞿秋白的身上看到了对死亡的释怀和淡然,他在狱中自省,留下了坦白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反省。不仅如此,他给中国现代革命带来的却是一轮火红响亮的一声炮响,我们需要向瞿秋白致敬,向革命战士们致敬,向未来展望,传递新时代的美好与向往,心里留存希望和梦想,一步一步地走向新时代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