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公布调查重大成果:发现蔡伦庙遗址。
该遗址位于白水县尧禾镇太香村以北约两公里洛河右岸的槐沟河村。庙址在洛河二级台地上,紧靠断崖,砌石基础裸露外显,地表散落有明清时期的砖瓦残块等遗物。
蔡伦庙遗址是如何被发现的?又有什么重大意义?渭南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给出了答案:“这是一项重要的发现,使得‘白水四圣故里’之美名至少向前推了200余年。”
1
从一通石碑说起
2024 年 3 月 15 日,渭南市博物馆(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中心)联合白水县文物管理所对当地人称为"蛮蛮陵"的一处古墓葬进行调查,从向导处了解到尧禾镇太香村村民刘怀义家中收藏有一通"蔡伦碑" 。
白水县一直流传着蔡伦造纸的传说,因此这条信息立即引起了普查队的重视。当天调查结束后,他们便马不停蹄赶往刘怀义老人家,在这里见到了这通石碑。
石碑材质为灰色页岩石,碑体仅残存下半部分,残高55厘米、宽51厘米、厚6厘米,下部有榫头,宽17厘米、高8 厘米。石碑碑文有楷书19 行,满行22 字,共遗留刻文 288 字,开篇可以清晰看到有“……章胜地重新端由建造白水县怀沟河后汉蔡侯伦……”字样,石碑落款为 “☐伊撰 、张梦熊勒石 、吴耀先书丹。”
根据资料,张梦熊勒石的职位是“候铨儒学复䚺(谣)教谕”,相当于贡生级别,听候选授官职暂任学官,于乾隆二十一年即1756 年参加乡试中举。因此张梦熊勒碑应在中举之前,即早于1756 年,由此可推断出此碑为清代中前期(乾隆年间)为纪念东汉蔡伦所刻。
详细了解后普查队得知,石碑是老人的儿子刘百峰于上世纪 90 年代在槐沟河村附近的洛河岸边发现的,因看到碑上文字,于是将其带回家中收藏至今。
刘怀义老人生于1947年,据他介绍在石碑发现地点的附近早年间就曾建有一座蔡伦庙。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研究这通石碑,刘氏父子决定将其捐赠给渭南市博物馆。因此普查队于4月3日前往太香村办理了捐赠手续,然后驱车前往蔡伦庙想继续考古调查,但因降雨导致土路路面湿滑而未能下到沟底。
2
纳入普查计划中
4月10日,普查队再次前往蔡伦庙进行考古调查,在刘怀义老人带领下找到了当年庙址的位置。这处庙址位于白水县尧禾镇太香村槐沟河村外西南方向约 300 米,洛河右岸(西侧)二阶台地上,因为此处仅有一条盘山土路从太香村沿着沟道蜿蜒而下,位置极为偏僻,所以附近的槐沟河村现已无人居住,该庙的主体建筑也已荡然无存。不过,普查队仔细查看后在该地发现了明清时期的青砖、板瓦等残片。
据刘怀义老人回忆,这座蔡伦庙原为两面坡结构建筑,其坐北朝南,背靠断崖面向洛河,面阔两间,进深一间。上世纪50年代左右,蔡伦庙被生产队拆毁,其建筑材料皆用于修建仓库等设施了,而“蔡伦碑”当年就立于该庙西侧约10 米处的一块空地上。普查队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对庙址和当年发现石碑的地方进行了大范围实地踏查,并采用无人机航拍搜索,仍旧未能找到石碑的上半部分。
根据现场遗留的迹象和石碑碑文内容,普查队初步判断这可能是一处纪念蔡伦的庙宇,但其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年间得到重修,石碑碑文应为“重修蔡伦庙碑”。蔡伦庙未被前三次文物普查收录,不属于目前已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点,因而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之前,普查队将其作为新线索纳入到了白水县的普查工作计划中。
3
补齐白水“四圣庙”拼图
9月10日,白水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式开始,蔡伦庙所在的尧禾镇正属于白水县普查一队的工作范围 ,9月27日,渭南市“四普”总队组织多名队员再次前往“蔡伦庙”进行核查,过程中意外发现了暴露在断坎上的庙址石砌基础,其为南北走向,由经修整的页岩逐层砌成,现存三层,残长约4至5米,残高约0.3米。在石条下还有着厚约 0.6米的杂土层,推测可能为庙址地基,庙址附近地表还散落有大量明清时期的砖瓦残片,以及少量疑似宋代的陶器底部残片 。
根据本次调查发现的遗迹和遗物,再结合之前征集的石碑碑文内容,普查队确定“蔡伦庙遗址”应为一处明清时期的建筑遗址,可以收录为本次白水县“四普”调查时的新发现文物点。
白水县素有“四圣故里”之美誉,仓颉造字、杜康酿酒、 雷祥制陶和蔡伦造纸的传说在这里人人耳熟能详。自古至今,前三位在白水县都有供祭祀的庙宇或墓葬遗存,唯有蔡伦一直以来只有相关的传说广为流传但却没有实物证据,因而此次“蔡伦庙遗址”和“重修蔡伦庙碑”的发现意义更加重大。在碑文中先后出现了蔡伦(“蔡侯伦”)、仓颉(“仓圣”)和杜康的名字,虽未见雷祥名讳,但碑文中也有提到造器的内容。考虑到石碑目前仅残存下半部分,所以雷公之名极有可能刻印在石碑的上半部分 。
此外,碑文中还记录了蔡伦造纸的相关内容 :“……文由板简而帛縑(缣),故绦为纸,雜(杂)树膚(肤)于……”这段描述正与《后汉书·蔡伦传》中“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的记载相吻合。这些内容都从考古学上证实了,最迟在明清时期白水县槐沟河村已有纪念蔡伦造纸之庙,并与仓颉、杜康和雷祥同享祭祀。
这一调查新发现,补齐了白水“四圣庙”的最后一块拼图,使得"四圣"之美名至少可以向前推200余年,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为白水县历史考古研究和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
(图文来源于“文物陕西”,侵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场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会参与,人人尽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