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历经明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故宫规模宏大,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故宫
1948年,我军在解放北平前夕,毛泽东考虑到一旦仗打起来,迫击炮、榴弹炮等各种火炮齐轰,将毁掉北平城中的古建筑,他专门起草了一份关于保护北平文化古迹的电报发给平津战役总前委,报告里提到了故宫:
此次攻城,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你们对于城区各部分要有精密的调查,要使每一部队的首长完全明了,哪些地方可以攻击,哪些地方不能攻击,绘图立说,人手一份,当作一项纪律去执行。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故宫的古建筑群也全部得以保全。
新中国成立后,北平改名为北京,并成为新中国的首都,首都的规划工作随即展开。参与规划工作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与苏联专家发生了分歧:梁思成认为中央行政区应在古城之外的西部地区建设,以求得新旧两全、平衡发展;苏联专家则认为中央行政区应放在古城中心区建设,并着手对古城进行改建。最终毛泽东支持了后者。
梁思成
从此以后,北京的城墙、城楼、牌楼等古建筑开始被陆续拆除,1952年8月,天安门东西两侧的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被拆除。1959年,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提出:“故宫要改建成一个群众性的文体、休憩场所。”但当时因为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故宫的改建方案暂时被搁置了。
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而且北京的交通日益紧张,此时故宫的改建计划被再度提起,改造方案是“在故宫内部建设一条东西向的马路,并将文华殿、武英殿改造成娱乐场所”。当时中央的许多部门都对此表示支持,作为故宫主管部门之一的中宣部没有马上表态,部长陆定一决定专门召开部长办公会议讨论此事。
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王治秋收到中宣部的开会通知后,十分生气,他以为陆定一是要开会定下改建故宫的调子,所以拒绝参加。但令王治秋没想到的是,陆定一开会是为了保护故宫。
在这次会议上,陆定一大发雷霆,坚决反对有些人要改建故宫的方案,他说:“故宫就是故宫,就是要地广人稀,就是要反映封建落后,对这个地方不能搞现代化,我看,一万年也不要在里面搞电灯!”
陆定一
在当时的形势下,陆定一说这番话是有很大风险的,因为此前北京市拆除了部分古建筑,一些专家和学者不赞同,有人为此还痛哭过,毛泽东得知此事后,不满地说:“这些遗老遗少们啊,日本人来了,当亡国奴他们没有哭,拆几座牌楼古坊,就要哭鼻子?”后来就没有人再敢轻易地反对这种事了。
令人欣慰的是,中央最终听取了陆定一的意见,故宫也得以保全。从此以后,“陆定一冲冠一怒保故宫”的故事不胫而走。
1964年6月12日,中国文物保护协会顾问谢辰生在日记中写道:
如果不是这次定一同志顶住,故宫真不知如何得了。可能现在已是面目全非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