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趋势,那就是关于“重返月球”这个事儿越来越火。虽然去月球听起来是老生常谈。确实,人类在1969年阿波罗11号任务时就已经登上了月球,还留下了尼尔·阿姆斯特朗那句名言:“这对个人来说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是一大步。”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一大步”之后,地球人其实从1972年以后就再也没有在月球上踩过一脚。直到最近,这股“登月热”又燃起来了!上一次苏联和美国的月球战争,苏联输的一败涂地,而这次换成了中国和美国,所以很多人把这次的太空竞赛叫“第二次月球战争”,原因是月球上找到水了,那么问题来了,这次我们能赢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场战争:苏联一败涂地

要聊月球战争,就得先从第一次“太空竞赛”说起。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苏联为了争夺太空霸主地位,可谓是拼尽了全力。1957年,苏联抢先一步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震惊全球。紧接着,他们又在1961年把宇航员尤里·加加林送上太空,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当时,苏联领先美国不止一点,搞得美国人坐不住了。

这时候,美国总统肯尼迪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不仅要追赶苏联,还要在十年内把人送上月球并安全带回。这个计划就是后来的“阿波罗计划”。别看现在登月是个热门话题,当时这可是人类历史上最疯狂的科学冒险。毕竟,月球离地球有38万公里远,怎么过去、怎么安全着陆、怎么带人回来,每一个问题都够让科学家头疼的。

阿波罗计划的难度大到连很多科学家都怀疑能否成功,但美国的执行力确实令人佩服。从1961年到1969年,他们投入了250亿美元,超过40万人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肯尼迪的承诺。1969年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一小步踏上月球,这不仅是美国人的胜利,也是太空竞赛的决定性一刻。与此同时,苏联的探月计划却接连受挫。他们的“赫鲁尼切夫”火箭频频失败,登月的时间一推再推。最终,苏联在1974年悄悄取消了载人登月计划,彻底退出了月球竞赛。

所以,第一次月球战争,美国完胜,苏联一败涂地。而这一次,“月球战争”的对手从苏联换成了中国,竞争的格局也从冷战时期的军事比拼,演变成资源、科研、未来太空经济的综合较量。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和中国的嫦娥工程互相较劲,登月的目标再一次让人类的目光聚焦月球。这场新竞赛,会不会和上一次一样以一方的完全胜利告终?恐怕没那么简单了!

谁都想要的月球“水资源宝藏”

先来聊聊为什么突然这么多人对月球重燃兴趣。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水。你没看错,就是水。科学家们发现月球上可能有水,尤其是在月球南极的阴影区域,温度极低,水分子有可能被“冻住”在那里。水有多重要不用多说,除了喝之外,它还可以分解成氢和氧,用作火箭燃料。如果有足够的水资源,就意味着可以在月球上长期驻扎,而不必频繁从地球运送物资。可以说,谁能率先把月球的水资源掌握在手里,谁就等于在未来的太空探索中拿到了“先发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早在月球上发现水的迹象,其实是通过一些遥感探测器。2009年,NASA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和印度的“月船1号”探测器都携带了一种叫“月球矿物测绘仪”的设备,能够通过分析光谱来寻找水的“指纹”。简单来说,这种设备能够检测到水分子在月球表面的光学特征。两台探测器拍到了类似“水”的信号,但科学家还不能完全确定它是水,还是其他含氧分子。

真正让科学家们“坐实”月球上有水的,是同年NASA发射的“月球坑观测和遥感卫星”任务。这个任务的操作方式非常“硬核”——他们让一个“撞击器”直接撞向月球南极一个永久阴影坑(那里永远没有阳光,温度低到足以冻住水分)。撞击后产生的尘埃和气体被一个跟随的探测器迅速采集和分析,发现确实有水冰的成分!这算是一个实锤证据,证明月球的南极地区可能存在水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随着更多探测器的到来,人类对月球上水的分布有了更清晰的了解。2020年,NASA的“飞行天文台”(更进一步,通过红外线测量技术确认了月球的阳光照射区域——不是阴影坑——也存在水。这些水大多附着在月壤微小颗粒上,而不是我们想象的水坑或冰川。不过,这个发现证实了月球上的水资源可能比我们之前预期的要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目前的技术还无法精确确定月球上的水资源有多少,也不清楚能不能被轻易提取利用。但我们可以确认的是月球上有水分子或水冰,特别是在南极的阴影区。但这些水的具体含量和提取难度还需要进一步探测。所以,未来各国的探月计划中,包括中国和美国,都将南极地区设定为优先探测和登月的目标,希望搞清楚这里的水资源究竟能不能为月球基地提供保障。

月球上的水,对于未来的太空探索和人类的长期驻留真的是意义非凡。如果水的储量够多,甚至能分解成火箭燃料,让月球成为前往火星和更远星际的“中转站”。所以,谁能在月球上找到、开采和利用水资源,谁就很可能在未来的太空探索中占据先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一早就盯上了这个机会,启动了阿尔忒弥斯计划,要在2025年再次让宇航员登上月球,目标就是南极。中国当然也不甘落后,我们的嫦娥系列探月任务不断取得突破,从探测器绕月到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都是划时代的成就。月球的背面,那可是人类从来没涉足过的区域,我们的嫦娥四号成为了第一个在背面成功着陆的探测器!美国航天局肯定都在认真研究嫦娥系列的每一个任务进展,生怕我们抢了先机。

中国的“月球探险路”

中国的探月之路是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我们从2004年启动了“嫦娥工程”,当时可能大部分人还不知道探月对未来有多重要。但现在回头看,中国的登月目标从来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有计划地在积累技术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嫦娥五号。2020年,嫦娥五号成功从月球带回样本,让我们再次成为全球焦点。要知道,这可是自1976年以来,第一次有国家从月球带回样本!甚至NASA都对嫦娥五号竖起了大拇指。关键是我们不仅带回来了样本,还在技术方面实现了多项突破。像月面自动采样、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等技术,都是未来载人登月的必备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最令人期待的还是我们的2030年载人登月计划。这一次,中国希望在月球上建立一个科研站,甚至可能是个长期的“居住区”。而且,我们的目标是做得“稳”且“长”,不会像阿波罗一样,只是短暂地踩上去留个脚印拍几张照片。我们的登月目标是能够在那里工作、生活,做更多科研实验,甚至可能用于进一步探索火星等更遥远的太空。

换个玩法,美国这次来不动了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新一轮太空竞赛”的对手——美国。我们和美国在月球上的“竞争”俨然成为当下最热门的科学话题。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野心不小,但和阿波罗时代不同的是,这次NASA将大量任务交给私营公司,比如SpaceX和Blue Origin。NASA和这些公司搞了个“公私合作伙伴”模式,想要借助企业的资金和技术,加快登月步伐。这种模式的好处是确实更快更省钱,但坏处也很明显:你得依赖别人,计划也更容易受到公司自身运作情况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对而言,中国的探月工程则是国家主导,国家出资,全力支持。虽然我们的模式没有像美国那样吸引巨额私人投资,但也更具稳定性和持续性。很多人说,探索月球和太空是“一场持久战”,并不是谁先登上去就算赢。这也意味着,谁能更长期、稳定地在月球上发展,谁才有可能真正占得先机。从这点来看,中国的稳扎稳打可能更适合这场持久战。

那么,月球上的资源归属问题又是怎么回事呢?根据《外层空间条约》,月球属于全人类,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但是随着登月技术的发展和资源的诱惑,一些国家、尤其是私营公司开始提出新的资源使用方案。美国推出的“阿尔忒弥斯协议”就是个例子,主张可以划定“安全区”进行资源开发,但这让很多国家担心这些“安全区”会不会变成“领土宣称”。中国则选择与俄罗斯合作,提出了不同的方案。这场关于月球资源的争夺,也许将为未来的月球“国界”带来不小的变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将是这场“月球战争”的赢家?

虽然这场“月球战争”才刚刚开始,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在这场竞赛中占据了非常有利的地位。稳步前进的嫦娥工程、明确的载人登月计划、南极水资源的开发目标,以及与俄罗斯等国的合作,都是我们的优势。中国有句老话叫“行稳致远”,正是这种不急不躁、步步为营的策略,让我们在这场持久战中充满信心。

所以,谁将赢得这次月球战争?我不知道,但我觉得肯定会是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