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11期 总第810期
难以逾越的标杆
——写在李东桥从事秦腔艺术50周年之际
陈答才/文
国家一级演员
秦腔表演艺术家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二级教授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文化部(现文旅部)优秀专家
荣获奖项:
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
上海第二十二届“白玉兰主角奖”
文化部(现文旅部)“文华表演奖”
代表剧目:秦腔《千古一帝》《蔡伦》《太尉杨震》《杜甫》《西京故事》
作为一名秦腔艺术的忠实观众,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李东桥艺术成就与特色的文章,但考虑到东桥的艺术成就太大,影响太广,而自己功力不够,迟迟不敢下笔。加之东桥毕竟是戏曲艺术大家、秦腔传承发展的领军人物,媒体上关于他艺术成就的文章也不少,有谈《千古一帝》艺术反响的,也有揭示《西京故事》思想内涵的,还有追述他从艺心路与实践双重历程的,但未见给他艺术成就予以定位的,在他从艺50周年纪念之际,我就斗胆试论之,以求教于方家和广大秦腔艺术爱好者。纵观秦腔近些年的发展,李东桥算得上西北五省区秦腔界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他的艺术是秦腔界生角行当的一个难以逾越的标杆。
之所以这样定位,理由在于以下几方面。
第一,剧目众多,叫好叫座
所谓原创性的释义是指最高的创造性。对艺术家而言指所达到的创造境界,具体来说是此前不曾有的艺术人物经某一艺术家的塑造第一次搬上舞台或银幕或荧屏。原创性难就难在没有现成的艺术形象可以参照,全凭自己的艺术理念和感悟去形塑,其难度要比模仿、饰演既有艺术形象大千百倍。在从艺的50年间,李东桥领衔主演的秦腔《千古一帝》《杜甫》《太尉杨震》《蔡伦》《西京故事》、眉户剧《留下真情》在公演后均产生轰动效应。他所饰演的秦王嬴政、蔡伦、杨震、杜甫等人物大多是叱咤风云、留名青史的历史人物,当然,也有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平民百姓。无论哪类角色,东桥都把人物塑造得伟岸、丰满、高大、精准,给观众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象,使观众通过小小舞台实现了穿越、洞察、回味历史的目的,真是小舞台展现了大历史,反映了大社会。这里,只是罗列了东桥50年间主演的一些主要剧目中的人物,他还有一些在改革大潮中励志、抗洪救灾、脱贫致富、开创革命根据地等的现代戏人物塑造,恕不一一赘述。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对东桥来说,他十年何止磨一剑,更何况他传承演出的经典传统剧目也很多,如经典传统剧《黄鹤楼》之周瑜、传统经典折子戏《拆书》之伍员、秦腔现代戏《红灯记》之李玉和,等等。而在这些传统剧目的演出中,他更有创新、发展,都深得西北五省区广大戏迷的叫好和赞誉。从这个意义上说,东桥在人物原型的塑造上所达到的数量和高度,是让人惊叹的。正因为东桥在秦腔艺术舞台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连中国京剧院(现为国家京剧院)导演李学忠先生也曾为其题词“千古一帝创乾坤,蔡伦杜甫大精神。承前启后李东桥,当代秦腔第一人”。
秦腔《太尉杨震》
第二,音域宽广,音质透亮
戏曲艺术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功力当然是唱。包括秦腔在内的各剧种都不乏唱功扎实的优秀演员,而由于天然音域宽广、音质透亮,他的唱腔有一种特有的磁性震撼力、穿透力,尤其是高音唱腔几乎没有人能跟他比肩。
秦腔《千古一帝》
说音域宽广指他音色变化大,对比异常强烈。做个比较,我们普通人讲话的音域范围也就五六度,一般唱歌是十度左右,专业演唱家可以达到十三度到十五度,亦即人们常说的两个八度,而东桥的高音绝对超过两个八度而达到十八度甚至十九度,所以他的高音一般演员是达不到的。所谓音质透亮是指他音色共鸣充分,高频泛音充盈丰满,富有力度和质感,加之他注重科学发声,吐字准确,拖腔以甩腔振颤见长,从而在唱腔共鸣方面能把唱段推向高潮,进而把剧情的跌宕起伏和矛盾推向高潮。如《千古一帝》第七场,当秦王听信太后谗言,错杀忠良黑剑后,他愤恨悔怒,挥剑以泄,如风驰电掣,又骤然停顿,伏案痛哭。先是两句【苦音箭板】唱词“见密令甚似那炸雷疾电,亲兄弟谋造反揪心刺肝”。接着他仗剑悲呼“剑哪,剑哪”,又是一段【垛板】转【带板】“却怎么七尺剑,未扫群雄酬夙愿,未除奸党杀奸谗,反把我股肱忠良无端冤陷,屈杀在殿前”。又接着唱一大段【慢板】转【二六】“才知你对寡人忠心赤胆”,畅快淋漓的演唱把秦王残暴凶狠和为了统一大业而悔恨自责的内心世界表现得准确到位,进而给观众以极强的震撼力。特别是这一大板演唱唱出了秦王此时五味杂陈的内心波澜,时而咬牙行腔,时而长音哭诉,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最后以高音拖腔、归韵,更显铿锵有力,气吞山河,充分表现出一代帝王的英气。再如,《西京故事》第五场,当罗甲成出走艰辛找回,仍然桀骜不驯,要再次出走,甚至放出“能过了糊涂过几天,不过了登高一跳皆了然”的狠话,从而把全剧的矛盾推到了最高潮,这时罗天福扑通跪地,用滚白祈求儿子,“你活着吧,你好好活着吧,我投降了,彻底给你投降了,给天、给地、给世事投降了……”在一段痛苦“道白”的“世事”述说后,罗天福又有“哗啦啦一家人全跪倒”的42句大唱段且以【带板】【慢板】【箭板】相互转换,把东桥的音域宽厚、音质透亮的唱功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到剧场观看4次,每每唱到这里,剧场的掌声都雷鸣般响起,经久不息,既为东桥的唱腔叫绝,也为诚实劳动是“千秋的根基万万不敢乱动摇”这一全剧的主题呐喊。
秦腔《黄鹤楼》
说东桥的音域宽广且高,音质纯正且亮,并不是说他只是单纯以高音见长,事实上他的低音处理也非常巧妙、动听,关键在于他把高与低、轻与重这个“度”把握得很好,恰到好处。他领衔演出的每一本戏在矛盾冲突爆发前,在高音爆破前他往往有一段轻唱,甚至乐队全部静止的清唱,最后再突然高音爆发,这种效果极佳,用他自己总结的话是“宁可不及,也不能过”。东桥高音的另一个特点是清脆而不“炸”,以我观察可能有两个因素:一是他借鉴吸收了京剧和秦腔移植剧目的高音处理方式,如秦腔现代戏《红灯记》李玉和“坐监”一场出场时,“狱警传似狼嚎”一句箭板高音唱腔,他在传统剧目中有许多移植运用;二是他特别注意高音结束唱段时落板归韵,他的高音及低音、拖腔演唱要比别人大气、洋气。
第三,表演洒脱,绝活频出
念、唱、做、打都是戏曲演员的基本功,而做、打主要体现在表演,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元素,最能烘托舞台效果,更能给观众带来美的艺术享受。这样,舞台表演潇洒大方、收放自如则是东桥的又一突出特点,是业内和广大戏迷的共识。他的表演洒脱表现在多方面。
秦腔《千古一帝》
首先,他创造了舞台表演的新范式,新绝活。仅举两例,一是他在《千古一帝》“误杀黑剑”和“挥师出关”两场中威武雄壮、潇洒漂亮的大斗篷表演。作为千古第一帝的秦王嬴政,既有统一华夏的雄才大略、英气十足,又有凶狠残暴、杀人不眨眼的霸气特征。在这两场戏中,东桥饰演的嬴政除了头戴特制皇冠,身着黄色龙袍,斜佩七尺宝剑,脚蹬虎头三寸靴外,还特别设计和制作了一袭长约2.2米,下摆宽约1.8米的枣红色(里面为金黄色)丝绒大斗篷。嬴政对错杀黑剑悔恨不已,痛恨母后和胞弟乱政造反。只见他双手拄剑、低头不语,紧接着猛抬头,将那板“见密令甚似那炸雷疾电”的唱词慷慨激昂地唱完之后,他转身自然将斗篷旋转成一拢,右手将这一拢斗篷先是向右抛至空中,接着360度撩起,再向左一抛,旋转360度,紧接着右手将斗篷向舞台正前方空中一抛,在空中出现一个大的抛物线。也就在这当口儿,他左转180度右手挥剑向舞台后部八字快走,这时斗篷自然脱落,随着人物台步前行,斗篷拖地2尺,轻轻远去……这个6斤重斗篷的洒脱表演充分表现出一代叱咤风云,决心一统六国少年帝王的霸气,也让观众的心情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东桥的洒脱表演而心旷神怡。东桥不仅第一个把大斗篷搬上了秦腔舞台,突破了戏曲表演中刻画人物只用水袖等程式的限制,而且是第一个把它展现在整个戏剧舞台上,加之他的潇洒表演,从此,“大斗篷表演”进入中国戏曲学院的教材和课堂。蔡伦的表演,在化装造型上,以小生扮相但眉眼化得柔和,色彩比较鲜艳,两鬓吊两条发,步伐轻盈上场,表现出人物的俊气。在第二场,当蔡伦在灞桥边遇到村姑们漂絮时,他手拿麻絮,轻轻一抖,眼睛放光,产生造纸灵感,唱出了“薄如绢,轻如纱”。接着上马有三个包腿“跨步”,再接着,一个翻身然后背身前弓后箭托马鞭背身亮相。这一套动作表现出蔡伦发现造纸灵感的喜悦心情。再后来他手拿一包麻絮,一个火字使主人公茅塞顿开,说了“你是一把开心的钥匙”,既表现出角色的“儒气”,也展现了主人公的“雅气”。二是他的打饼模拟表演。《西京故事》是现代戏,不仅在西安演爆而且轰动全国。既然是现代戏,在表演上无传统程式可言,只能在生活中取材,在生活中提炼,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所要求的“深入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东桥在这部戏的表演中除了担“担子”、耍“扁担”外,最精彩的还是他模拟打饼表演:你看他双手上下击掌,右手翻腕摁下,加之打击乐干鼓,梆子的击乐配合,看似简单但表演难度较大,欣赏性很强,又极符合人物的身份。这个小幅度的表演作为一个亮点在全剧多次出现,乃至在终场谢幕时也用它来展示,深得观众喜爱。不能不说,这个“小动作”是东桥在现代戏表演范式上的一大尝试,一次创造。
秦腔折子戏《拆书》
其次,在传统表演程式上他有许多看点、绝活令观众难以忘怀。1974年东桥在户县戏校、剧团时就打下了较扎实的基本功和舞台实践基础,1984年入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这个团的前身是1938年在陕甘宁边区成立的民众剧团。该团的特点是特别注重表演程式的严谨性、规范性,加之东桥得到前辈艺术家阎更平、张新华、任哲中、贠宗翰、蔡志诚等的提携、点拨和指导,在传统剧的表演程式上既守正,又结合自身特点及所饰演角色的需要,有许多独特的绝活、看点。一是他的口条功有独到之处。所谓口条功,也叫髯口功,俗称耍胡子。口条功主要是表现正面人物中年男性的无奈、愤懑、不畏强权,乃至展现人物一身正气时才用的。在这方面老一辈艺术家及当下实力派须生在抖须、端须、噙须乃至打须等方面都表现非凡,但东桥的口条功更让人叫绝。在《太尉杨震》第五场,当杨震看到李明所呈乳国太和王圣罪状的竹简,怒不可遏,拍案而起,东桥先是一段口条表演,一般演员用左右手的十指同时弹打髯口黑三绺左右两侧的窄黑绺,再反弹回来。而东桥打两条窄黑绺绝就绝在他打出去的两窄绺能在冠戴饰物上缠绕一圈,然后反弹回来,这是我欣赏口条表演感到最震撼的。接下来“观罪行气得我浑身抖颤”的紧拦头转慢板一大段演唱,完成了对杨震不畏强权,一身正气的人物塑造,展现了主人公的豪气、锐气、威气。秦腔折子戏《拆书》中的伍员,是须生武功戏。伍员在“逃国”前既有“大堂口把豪杰气炸肝胆”“把一个大英雄无处立足”的大段箭板唱段,又有武功功法表演。在这段武功展示的口条表演中,他右手打出窄黑绺,弹在脑后的靠旗上,反弹回来飘在空中右上方,形成“涟漪状”,这一美轮美奂的瞬间被摄影记者捕捉下来,成为该剧的光彩剧照之一,给观众留下口条表演美的回忆。在《杜甫》一剧中,东桥对黑三绺、白三绺都有过人的口条表演。二是他的翎子功大气洒脱。翎子功是表现武生英俊威武、气盖山河的一个基本功。东桥在经典传统剧《黄鹤楼》中对周瑜这一形象的塑造达到了最高峰,而翎子功的展现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在紧节奏打击乐伴奏下,双脚与肩同宽左右垛步、圆场、搓手、搬翎子(包括单搬、双搬),噙翎子、吐翎子。他把六尺长的翎子玩于股掌,从而烘托出主人公的帅气和豪气。作为生角演员,除了以上绝活,他的水袖功、梢子功亦堪称一流。
秦腔《蔡伦》
再次,在同一剧目中他能把不同行当都饰演得惟妙惟肖。戏剧行当的规范性、严谨性,决定了大多演员对主工行当能做到驾轻就熟、信手拈来,但对别的行当就相对不擅长,难有好的表现。然而,东桥不同,他本是主工小生,却能把须生,介于须生和老生之间的麻胡子生、老生都演得令人叫绝。《杜甫》是再典型不过的例证。《杜甫》全剧共六场,依次是“泰山梦月”“少陵晒月”“渭滨钓月”“曲江悲月”“长安浣月”“湘江载月”。全剧贯穿杜甫一生,要有几个阶段的角色体验,即小生不挂髯口,须生挂黑三绺、麻三绺(灰胡子),老生挂白三绺。东桥在小生场次能把杜甫演得风流倜傥,英俊潇洒;须生场时他把人物演得才华横溢;麻胡子生过渡特点鲜明;老生场时他能充分展现老态龙钟,悲叹苍生。虽是同一人物,除了髯口的变化,在不同年龄段的身段、台步、念白、唱腔、眼神乃至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有很大的差别,但东桥能把《杜甫》全剧从小生、黑须、麻须到白须表演的变化,将不同年龄段这种多重跨行当的不同体态、不同神态和不同思想情感,都感悟得精细准确。
秦腔《杜甫》
当然,东桥表演的洒脱、求新是多方面的,包括他在化装造型上也颇费心思,动脑筋,比如,对嬴政这个人物造型,他改变了传统的直眉,化装成大刀眉,让人物个性化,凸显了主人公的高大、帅气。
第四,塑造人物,用心用情
一部舞台剧的成功与否,最根本的在于人物刻画、人物塑造。东桥塑造的这些人物之所以个个栩栩如生、鲜活高大,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塑造这些人物时是用心用情的,只要观众认可、满意,只要社会需求他可以不惜一切,包括个人的基本健康,换言之,他可以搭上性命。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1984年排《千古一帝》时,只有24岁的他,为了饰演好这个角色,挖掘嬴政的内心世界,充分展现角色,包括形体塑造。他们剧组多次赴临潼兵马俑博物馆,从秦俑雕塑中感受人物的外在气质,回来后东桥还专门请秦史研究专家——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第一任馆长袁仲一给他讲秦史,分析嬴政的个人特质和内心世界。正因为他用心用情展现角色的外在特征、内心世界,从而第一次把2000多年前的第一帝王成功搬上舞台,一炮打响,轰动全国,在1985年全国戏曲会演中包揽了包括“主演一等奖”“剧本创作奖”在内的全部奖项。1986年,他又凭《千古一帝》荣获第三届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中国戏剧梅花奖。这样,东桥是秦腔艺术的第一“梅”。20世纪90年代,为排演《蔡伦》,东桥不仅翻阅了汉志、民间传说、中国科技史、发明史等史书资料,还与剧组一起到汉中地区的洋县龙亭镇蔡伦墓凭吊,把蔡伦的画像、雕像拍下来,放到电视机上,每天观察、琢磨、体味角色的外在形象和内心世界,从中感受蔡伦发明造纸术的心路历程,从而把一个决心“要让文明放光耀”的蔡伦形象塑造得丰满高大,充满智慧,正气凛然。为了准确把握罗天福由民办教师到村长再到进城务工人员的艰辛历程,东桥不止一次地到文艺路、东门、瓦胡同、木塔寨村等农民工揽活和居住集中的地方仔细观察,体味各种人的行为举止和内心活动。特别是为了把打饼这个现代戏的小“绝活”学到手,表演到位,他多次到东木头市的秦豫肉夹馍馆,观察打饼人从和面、醒面、揉面、揪面、擀饼、烙饼、拾饼(从炉灶里把烙好的饼拿出来)的全过程,尤其是擀饼的过程。他不仅仔细观察,还请教师傅,当场练习,回到家里还反复复习,不断琢磨,最终设计并展现给观众一个看似简单却也优美的模拟打饼的小绝活,同传统剧表演程式的闪帽翅、打口条、搬翎子一样,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仅此三例,足以看出东桥为塑造人物形象,把心和情真是用到家了。
秦腔《蔡伦》
东桥这个艺术标杆难以逾越,除了他刻苦磨砺、用心用情的主观努力外,其实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自身条件,也是别人难以企及的。他个头高,1米78,眉目清秀、前庭饱满、体格魁梧,十分英俊,这在秦腔生角演员里是少有的。早在1981年,他因在户县剧团演出新编秦腔历史剧《丰河营》(饰刘章)表现出色,著名剧作家袁多寿先生发现了东桥这个难得的戏曲人才,并当场给他题词“眉宇储豪气,挥洒自风流。举剑警四座,果然朱虚侯”。正是这次发现,东桥被调入省戏曲研究院。
秦腔《西京故事》
总之,基于以上几方面,我认为东桥50年的艺术成就是巨大的,特点是非常鲜明的,已经为秦腔生角行当立起了一个标杆,而这个标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逾越。连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彦都肯定:“李东桥是秦腔的骄子,他以天赋条件加勤奋努力,成就了秦腔表演艺术的辉煌业绩,所塑造舞台人物形象,个个充满秦人的血性阳刚气质,必将在这块土地上影响深沉,传之久远。”
然而,历史的法则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我还是希冀并且相信,在秦腔舞台上能出现超越东桥这个标杆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秦腔艺术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戏剧》杂志订阅:
国内统一刊号:CN11-1767/J,邮发代号:2—3,国外代码:M30。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向编辑部订阅。
责任编辑 靳文泰
设计制作 尹明钰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