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被林则徐信誓旦旦认定,绝不可能对华宣战的英国政府,怎么就突然宣战了?

前面也说过了,自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开战其实就是早早晚晚的事,作为十九世纪全球实际上最大的贩毒集团,嘴上说支持自由贸易的大英帝国,心里一直把鸦片贸易视为东方生命线,这就是英国和印度的产业链,肥得流油的奶酪,敢动大英帝国的奶酪,自然要打!

这段历史对于号称文明的英国人来说,确实不光彩,但真心是事实!

可就算英国有心要打,但按照他们一般的做事风格,通常就是像义律建议的那样,派舰队来中国沿海,施加一下压力。最后却打成这个阵仗,好些英国人也没想到,包括义律。

为啥会议英国国会通过正式宣战的方式,以精锐陆海军进攻清王朝?

以谢晋导演的《鸦片战争》里的桥段,品着红酒搂着美人得意洋洋的义律,几乎是歇斯底里的高呼着:这么大的一场战争,都是我一手导演的。

可如果有一个叫查顿的鸦片贩子看到这一出,他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把义律摁在地上,劈头盖脸一顿暴打:都是你一个人的功劳?那我呢?

这个查顿,就是英国最大的鸦片贩子:威廉.查顿。

威廉.查顿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发家经历,前面提到过:出生于苏格兰邓弗里斯郡的一个农庄,16岁时进入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学医,毕业后加入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公司的一艘商船上挂职行医。

在东印度公司全面负责对华贸易期间,查顿的商业头脑得到了开发,他与一位苏格兰从男爵的儿子——詹姆斯.马地臣合伙,在中国广州成立了一个普通合股公司:怡和洋行(Jardine,MathesonandCompany,Ltd.),买卖鸦片、茶叶和其他货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时候的查顿,也不过是千千万万鸦片贩子之一,但1833年,国会结束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对中英贸易的专营权。鼻子贼灵的查顿,一下就逮着了商机,迅速扩大怡和洋行的业务,抓住填补东印度公司留下的真空,从事包括从印度走私鸦片到中国、从中国进口茶叶和丝绸到英国、到菲律宾收购香料和糖、处理货物包装和货物保险、出租船坞和仓库等等贸易活动,往好听说,他一跃而成为亚洲最大的英国洋行,不好听点说,就是英国最大的毒枭!

能在短短几年里,就能迅速实力膨胀,也因为这位查顿先生,真不是一般人,长期以来最知名的品质,就是混人胆大,多危险的买卖也敢跑,多惊悚的货物也敢进,多大的官都敢拉下水,在中国还有个绰号“铁头老鼠”,就是能钻!

也由于太能钻,所以他也早早在清政府挂了号。道光十六年(1837年)的清政府禁烟行动中,给事中许球开出的九名外国烟贩名单里,查顿高居榜首,可见“江湖地位”。

但也树大招风,被清政府盯上后,查顿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生意被人紧盯,还三天两头被催滚蛋。但他多年沉浮,脑子精、胆子大,尤其是捏住好些清朝官员的短处,闹得这些父母官们对这个鸦片贩子,真个是咬牙切齿。

但没等他们咬完牙,查顿却突然脚底抹油,道光十八年十二月十二日((1839年1月26日),查顿却突然请牌下澳,四天之后自澳门搭船回国,真个就跑了!

这“铁头老鼠”竟也有怕的时候?当时听说他跑,好些清朝当地官员都啧啧称奇,说林则徐真是名不虚传,竟就把这刺头给吓跑了。

查顿跑路?是因为林则徐?

这说法看起来,是很有道理的,林则徐本人在《奏报英国烟贩查顿情形及请早颁严惩吸食鸦片律例》就点名了:鸦片贩子的头面人物就是查顿,我来广州之前,就曾部署天罗地网要抓他,没想到这人鼻子太灵,提前就跑掉了,恐怕这辈子也不敢来了!

但如果把查顿跑路的原因,只归结成这条,就真把这只“铁头老鼠”看简单了。

事实上,查顿能有“铁头老鼠”这名,还得拜邓廷桢所赐。林则徐来之前,邓廷桢抓紧表现,卖力禁烟,广州掀起轰轰烈烈禁烟热潮,查顿名声在外,以至于出门也被人砸,在广州俱乐部门口,被人一块石头砸中脑袋。却见查顿面不改色心不跳,明明满头开花,却做若无其事状谈笑生风,于是“铁头老鼠”的名声不胫而走。

一般人说起这人,都觉得他胆子大脸皮厚,但事实上,老鼠最大的特点,是嗅觉灵敏,查顿,也不例外。

他这次跑路,其实藏着一个极大的阴谋:说服英国政府,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

早在林则徐到来之前,眼光灵敏的查顿就早已判定,清政府必然会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相对于颠地之流的表情轻松,他却已经明白:今时不同以往。

以查顿对另一个鸦片贩子马地臣的分析说:只要清政府坚持禁烟,中英之间很有可能会爆发战争,但他们这些鸦片贩子,也极有可能被当做替罪羊。

于是就在广州山雨欲来时,查顿就把自己的生意交给了侄子,动身返回英国,去干一件在大多数鸦片贩子看来十分惊悚的事:竞选议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顺利洗白自己的身份,才能继续下一步的行动。这个罪行累累的毒贩子,这方面的眼光确实独到!

而一直标榜痛恨鸦片贸易的义律,也在查顿的一番公关下,用一封推荐信表达了力挺:“这位绅士已经有几年时间是我们的商业社团的领袖,由于长期以来的慈善行为和公众精神,光荣地赢得整个外国社团的尊敬。”

所谓慈善,就是卖鸦片,所谓公众精神,就是保护毒贩子。号称“人权主义者”的义律,真面目到底如何?这封信就是缩影。

但义律这封充满谎言的信里,有一条确实靠谱。查顿确实是“我们的商业社团的领袖”,其最强大的能力,正是组织煽动。

这样一个老谋深算的顶级毒枭,一旦返回英国,就好像一头嗜血的猛兽放归大自然,后果必然不堪设想。

查顿正是这样,人还没到英国,钱就已经到位:凡是在中国卖过鸦片的,每卖一箱,就给他一元做活动经费,竟就这样凑了两万多块,拿到英国做活动经费。

震撼亚洲历史的鸦片战争,就在他这次“众筹”活动里,开始推波助澜。(以上为覃仕勇、张嵚长篇通俗历史书《风雷激荡七十年》节选,欲知上下文内容,请到专栏阅读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