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乾隆登基之初,曾预言乾隆十三年(1748 年)将是不祥之年,会遭遇灾祸。这一预感源于雍正在位十三年便暴毙,而 “十三” 这个数字在乾隆心中也因此蒙上了不祥的阴影。

乾隆十三年,命运的车轮无情地转动,刚过三个月,乾隆最钟爱的孝贤皇后在陪同出巡途中病逝。这一沉重打击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使乾隆性情大变,从之前相对宽仁变得苛刻严酷,帝王心思愈发难以揣测。

同年大小金川战役爆发,大金川土司莎罗奔攻打革布什咱土司并侵犯大清边境,乾隆命川陕总督张广泗出征讨伐。此时的乾隆虽已在位十二年,对朝局的掌控力逐渐增强,但仍需树立绝对的帝王权威。他本以为凭借康乾盛世的国力和张广泗的精明强干,这场战役能轻松取胜,成为彰显天朝威严的立威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命运似乎被诅咒,在张广泗指挥下,战事连连失利陷入僵局。而这些败讯恰在孝贤皇后病逝前后传来,乾隆心中恼怒,却因局势严峻,急于扭转战局以挽回颜面,将此视为当务之急,否则这场战争将由立威变为损威。

面对困境乾隆点了首席军机大臣纳亲前往前线经略,纳亲出身满洲镶黄旗钮祜禄氏家族,其曾祖是开国功臣额亦都,祖父遏必隆是康熙早期辅政大臣,遏必隆死后佩刀被收入宫中成为 “遏必隆刀”。纳亲凭借家族背景年轻时入宫为侍卫,后受雍正赏识得以重用,雍正十一年(1732 年)进入军机处。乾隆继位后为掌控朝局,既依赖雍正留下的军机重臣,又着力培植亲信制衡。纳亲作为军机处新人且非鄂尔泰、张廷玉圈子之人,成为乾隆制衡朝堂势力的合适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纳亲伴君有其秘诀,秉持清廉谨慎之道。为杜绝行贿,他在府邸门口养巨獒;出巡江南时,对超规格接待一概回避。乾隆对其颇为满意,曾当面称赞。乾隆十年,纳亲获授内阁保和殿大学士,这是文官极高荣誉,此后直至清末,仅有孝贤皇后之弟傅恒获此殊荣。同年军机处鄂尔泰病逝,乾隆钦点纳亲为首席军机大臣,位列张廷玉之前,引发朝堂非议。纳亲明智上奏表示资历浅不敢居前,乾隆未收回成命,而是规定满文奏折纳亲排名在前,汉文奏折张廷玉在前。乾隆运用帝王之术制衡朝堂,纳亲上台制衡张廷玉,随后又提拔傅恒制衡纳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纳亲在朝堂上表现出色,但在军事指挥上却尽显无能。抵达大小金川前线后,他急于展现权威刚愎自用,不懂军事却盲目冒进。他提出兵分三路、两日拿下勒乌围的作战计划,众将虽觉其纸上谈兵,但因他身份无人反对。结果清军惨败,参将、总兵战死副将重伤。此后纳亲如惊弓之鸟,再不敢轻言军事,转而主张以碉攻碉、以卡逼卡的消极战术。乾隆期望速战速决,纳亲此举既违背圣意,又对战事不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纳亲为扭转局面,听信巫师妄言草率用兵,导致三千兵卒被八千蛮兵击败,死伤无数还丢了炮位。他为掩饰失败夸大敌军战力,高挂免战牌,向乾隆请援并散布悲观言论。乾隆在纳亲身边安插了眼线富成,对其一举一动了如指掌。富成密奏纳亲在军前观望、误信邪术、损兵折将及散布不当言论,其中 “番蛮之事,如此难办切不可轻举妄动,但此言,我如何敢上纸笔入奏” 一句,深深刺痛乾隆。乾隆认为纳亲此举质疑其决策,损害其权威犯了大忌,虽动杀心但未立即发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先以纳亲身体不好为由,称来年春季调其回京,实则设下陷阱。纳亲急于脱身,上书称身体扛不住且受朝中排挤,正中乾隆下怀。乾隆收起仁慈,讽刺纳亲无能,下谕将其革职留营效力,派傅恒接替指挥。此时纳亲的兄弟也纷纷表态,策楞奏称纳亲退缩辜负皇恩请严惩,阿里衮请赴前线弥补兄罪。

纳亲此时仍未醒悟,避实就虚的上奏折归咎张广泗,又大谈善后事宜。乾隆见此震怒,大骂其 “顽钝无耻”。纳亲在碰见八旗援兵时还发牢骚,称是自己之罪让满洲兵受苦,这再次刺激乾隆,乾隆将其定性为 “阴柔之小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最终决定斩杀纳亲,手段极为阴毒,命尚书舒赫德带 “遏必隆刀” 前往前线行刑。纳亲十年受宠,却因一朝犯忌命丧黄泉。他的遭遇如同一面铜镜,映照出伴君如伴虎的官场残酷现实,也警示后人在权力场中,一步走错便可能万劫不复。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