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枫(1907-1944),曾化名彭雨峰、涂秀根等。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人。是新四军在抗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
1925年他在北京参加了“五卅”运动,同年的6月加入共青团。次年9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任中共汇文中学的党支部书记。后来他在北京、天津、烟台等地,开展学生运动和从事秘密革命活动。1930年5月被中央派到苏区,先后任红军大队的政治委员等职务。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西安事变后,彭雪枫在太原从事与阎锡山的联系及统战工作。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太原市的秘密联络处改为八路军驻晋办,彭雪枫担任八路军总部的参谋处长,兼驻晋的办事处主任,他同时又兼任了中共中央北方局联络局的书记。联络局负责晋、冀、鲁、察四省和北平、天津两市的统战工作。
为了指导鲁西北的统战工作,彭雪枫于1937年5月先后到济南、聊城进行社会考察。他对范筑先领导的地方政权在群众中的影响以及对抗日的积极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
彭雪枫本人照片
这次考察活动,对鲁西北地区的抗日根据地建立起了很大的作用。就在太原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彭雪枫紧张的工作之余,读了大量的书籍。他自修日语、英语,各种书籍都阅读。如《大众政治经济学》《思想方法论》《孙子兵法》《科学的军备与现代战争》《日知录》《父与子》等等。同时他为提高部队的军政综合素质,又撰写了《游击战术》《战略战术讲授提纲》《游击队政治工作教程》等教材和《平原游击战的实际经验》等论文。
尽管远离党中央,彭雪枫却时刻想着党中央,对战友怀着深厚的感情。他在1937年3月20日的日记中写道:
“绍林来相见,甚欢,并云同来者共九人。带来家书(指延安),捧读后不禁为之怡然。”
对于途经太原的八路军领导人,彭雪枫像见到亲人一样热情接待。
1937年11月,太原地区沦陷后,八路军总部驻晋办事处也要转移到临汾,彭雪枫仍然担任办事处的主任。在临汾期间,为培养我党的抗日力量,彭雪枫开始创办学兵队,并亲自为学员讲授《游击战术》,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学习军事知识,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准备骨干力量。
1938年1月,八路军总部也来到临汾,朱德总司令就住在办事处。同年2月党中央决定,同阎锡山的联系任务,由八路军总部直接进行,八路军总部驻晋办事处胜利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
彭雪枫影视剧照
此后,彭雪枫奉命前往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参加筹划中原敌后的抗日工作。
1938年春,彭雪枫率原八路军总部驻晋办事处60余名干部来到竹沟,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的部长,组织和训练战士,开始抗日武装。
为了贯彻河南省委提出的“为准备十万武装而斗争”的方针,他不仅负责整编新四军的第四支队八团队,并随时开赴皖东地区的抗日前线;同时还在为参加筹划豫东的抗日做准备。
1938年9月2日,经过河南省委决定,将彭雪枫等在竹沟地区创建的抗日部队300余人,整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由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率领部队挺进豫东的敌后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到1939年6月,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东进9个月以来,进行了较大战斗数十次,缴获步枪1200余支、轻重机枪23挺、迫击炮3门、步枪子弹18000余发、骡马140余匹,地伤俘敌伪军1800余人,击落飞机一架,毁敌汽车10辆、汽船1艘。我军由3个大队,发展成为拥有3个团和1个随营学校的一支战斗力较强的抗日武装。
战斗照片
我游击支队的迅速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与扩大,获得了豫皖苏边区人民的热情赞扬。他们称颂“新四军的兵是人民的子弟兵”、“新四军打日本,坚决保卫穷苦人”。游击支队所到之处,“德治之军”、“文治之军”的标语贴满了驻地。
当地百姓对游击支队的司令员彭雪枫倍加赞扬。直到现在,当地还在流传着这样的童谣:
彭司令,真是强,
谁提起来谁夸奖。
生活艰苦又朴素,
关心群众像爹娘。
你种地,他帮忙,
你打麦子他扬场。
日本鬼子大扫荡,
抗敌拿起刀和枪。
军民团结一条心,
打跑鬼子保家乡。
1939年8月,彭雪枫率游击支队主力回师新兴集地区,主力转入整训,命令部队进行分散游击,掩护当地开展抗日工作,巩固和发展以新兴集地区为中心的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而斗争。经中共中央中原局批准,在当地又建立了豫皖苏边区党委,彭雪枫任书记。
此时在彭雪枫的带领下,游击支队出师一年来,不仅开辟了根据地壮大了自己,还在根据地的百姓心中树立起了我党光辉的形象,被豫皖苏边区百姓誉为“天下文明第一军”。
在彭雪枫的领导下,边区不仅开办被服、肥皂、毛巾、鞋袜制造等小型军需工厂。同时还开办了很多为群众服务的商业和店铺,并发行边币。
彭雪枫为了保障供给,通过统战的工作形式,使边区货源不断,沟通了根据地与国民党统治区、敌占区之间的商业往来;并通过发行“抗币”稳定物价,繁荣边区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为了培养根据地建设所需要的大量干部,边区创办了“抗大”四分校等学校。彭雪枫等人亲自到学校任教,为创办革命学校积累了经验。
军民共同开垦照片
这支游击支队在彭雪枫的带领下在斗争中日益壮大,到1939年12月奉命改建为新四军第六支队时,已发展成为拥有9个团、12000多人的武装力量。
1940年初,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一部与彭雪枫领导的六支队会师,加强了我豫皖苏边区的军事实力。7月12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八路军第二纵队的三四四旅(缺六八七团)与新四军第六支队(缺第四总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辖9个团、17000余人,彭雪枫任司令员。
皖南事变发生后,1941年1月6日,蒋介石调30万军队向我华中豫、皖、苏边区大举进攻,妄图占领苏北和鲁南,把华中的新四军和八路军赶到黄河以北。
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了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命令把华中部队改编为七个师。
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的第四师,彭雪枫任师长兼政委,率部同国民党军队和日伪军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艰苦斗争,沉重打击了敌人。
1942年3月8日彭雪枫发表《迎击敌人春季“扫荡”》,动员边区的广大军民投入到反“扫荡”的斗争中。为了夺取反“扫荡”的胜利,彭雪枫根据四师在战斗中受敌人骑兵袭击,损失很大的教训,又根据平原地区的特点,决心亲自抓骑兵团的建设。
他对骑兵团的训练要求非常严格,要求所有战士做到“上马轻快,骑坐稳固,奔驰迅疾!”在彭雪枫的严格要求下,骑兵团被训练成为新四军四师的一支劲旅,在多次的反“扫荡”中发挥了突击力量。
彭雪枫影视剧照
由于彭雪枫的正确指挥和广大指战员的英勇善战,取得了反“扫荡”的最后胜利,并活捉了国民党顽固派、江苏省主席韩德勤。
1944年4月,日军发动中原战役,大举向河南腹地进攻,国民党四十万大军节节败退。彭雪枫奉命率四师一部冒雨西征,同日、伪、顽、匪转战于肖(县)、宿(县)、永(城)、夏(邑)之间。8月15日,彭雪枫率领四师的主力进军,首战是肖县的小朱庄,消灭了当地敌顽苏北挺进军第四十纵队,打通了我军西进的道路。
四师西进取得了节节胜利,引起顽固派的惊恐,他们趁四师西进立足未稳,调集优势兵力,于9月中旬向四师所在地发起进攻。彭雪枫率领西进的四师主力,在三师、一师一部及八路军冀鲁豫军区部队的有力配合下,胜利地进行了反顽战斗。与此同时,彭雪枫根据人民群众的要求,决定歼灭盘踞夏邑八里庄的土顽李光明部队。
9月10日,他向部队进行战斗动员,号召全体指战员来一个杀敌比赛。11日凌晨2时,彭雪枫亲自指挥四师主力向敌人发起进攻,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李光明及他的副司令李良玉、警卫营长、一营长等都被活捉。驻太平集的伪军300余人前来增援,遭我军坚决阻击,不得前进。
此役俘获李光明及其部下千余人,毙伤200余,缴获机枪11挺、长枪千余支、弹药2万余发。太平集据点的伪军开始仓皇撤退。但是,当彭雪枫登上城墙,正要指挥这场战斗结束时,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英勇殉国,年仅37岁。
彭雪枫牺牲的噩耗传出以后,全党全军无限悲痛,豫皖苏边区人民尤为哀伤。
陈毅含泪写了《哭彭雪枫同志》:
“雄气压陇海,英风断淮河。荣哀何有尽,万众泪滂沱。”
194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中央领导和延安各界代表沉痛悼念彭雪枫。中共中央的挽词为:
“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平等,泽被长淮。”
彭雪枫将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