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寻盐贡井。非常感谢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省级传承人和四川省第一批非遗传承人刘汉朝老师带领我们走进长土和艾叶两大井盐生产区寻访盐井遗址遗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午八点半,我们从长征大桥出发,首先来到云蒸井坡下。当年的云蒸井隐藏的山丘之间,如今随着贡井新城区建设,此天车井架已成为自贡西城的历史文化地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云蒸井沿着新建大道到十字路口,路口一侧的停车场正是流十五井,只是现在井灶遗迹已消失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过马路后,进入张家山地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源丰井地处长土镇胜利路社区,是一口曾一炮冲出15万立方米天然气的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源丰井四脚木质天车高达36米,对面的久大低压天然气公司正好与其遥相呼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刘汉朝老师向我们简单讲解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所使用的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越长土老街进入姚家山,在水泥路面下是已废弃的湧生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到姚家山深处探访临海井、海流井、龙旺井、洪旺井等古盐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资料记载,龙旺井与洪旺井相隔80米,两口井于1962年7月开始实行推倒顺车,被称为鸳鸯井、鸳鸯车、倒顺车。这样一上一下,一机推两井采卤,可减少人力三分之一,节约能源百分之四十。可惜现在只剩下龙旺井孤单地矗立在姚家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满地沧桑的工业建筑群中,继续探寻长土的古盐井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刘汉朝老师介绍,海流井一直到去年都在产天然气,我们更是第一次见到古井口与新设备的组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海流井出来,我们又进入长土至艾叶的老大路,在山坡附近遇见了正在输送天然气的管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这条输气管道其实是一条古枧路,山坡上估计是一座大楻桶站。黄石坎卤水从这里输送至东源井,旭水河水经冒龙提升至楻桶站,加之周边的输气“火枧”,应该是非常繁复的管道运输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输气管道从这里继续向东源井延伸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沿着红砖围墙下的石板古道向艾叶进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汉朝老师指着前方空地处介绍到,原来有一块大石头红砖围墙内的天车风篾绳都固定在此,这个位置到围墙的直线距离都不算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饱经沧桑的石板路从长土到艾叶,当地人称之为老大路,此段大概有两三百米基本保留着过去的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大路沿线井灶众多,当年熙熙攘攘的石板路如今已人迹罕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大路边的井灶堡坎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踏着石板路,沿输气管道继续向艾叶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汉朝老师在翻查荧潮井的位置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大路其实地处寨子岭下方,这段还残存着部分寨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条老大路最后一段石板路山坡上是荧潮井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旭水河进入艾叶地界,在老街背后山上同样也有古盐井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刘汉朝老师介绍,这一带是三口盐井,而它们却共用一座车房,既为了节约资源,也提高了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老街出来后,我们直奔韭菜嘴。在路口查看正德井资料时,还吸引了周边居民的围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片菜地后面即是韭菜嘴的正德井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德井遗址附近满满沧桑的石梯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贡井地区最深的盐井——咸宗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穿越了长土到艾叶的老大路,这不仅是一条被遗忘在寨子岭下的石板古道,更串联了古盐井群、古盐道和古枧道。再次感谢刘汉朝老师一路为我们介绍这些盐井的情况,并分享当年他们在这些古盐道上的见闻,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自贡这片现存井、灶、枧、号遗址遗迹最集中的地区,也提前完成了下次《找回盐都》路线勘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