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很时髦的说法,叫做“傍大款”,就是那些跟在富人屁股后面的人。这是一个贬义词,但在现实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历史上,因“傍”字而名留青史的书法家还有很多,如翁同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翁同龢是同治光绪年间的“皇帝先生”。皇帝的老师,不仅仅是教导学生,还是位高权重的大臣。翁同龢的第一重身份是从政,但其在晚晴政治上的成就不大,其书法却对当代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一名成功的书法家而言,他总是试图在传统、时代和自我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也就是说,他要在对前人的优秀传统进行持续的继承和对时代的审美趋势的结合中,将自己的性格发挥出来,从而创造出一种别具一格、富有魅力的书法风格。

翁同龢的书法,从理论上讲,并非只是“傍大款”,其所开创的“翁体”,其苍润苍劲、朴茂典雅的书风,迄今仍为学界和艺术界所推崇。翁同龢的“翁体”又是怎样产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翁同龢的书法创作过程中,翁同龢所取的对象,无论是同时代的,还是后来的一些书学家,都对他的书法作品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总结下来,有颜真卿,有米芾,有赵松雪,有董其昌,有翁方纲,有钱沣。

如果仔细观察,便可看出他们的面貌各不相同,其所反映出的“翁体”所反映的北碑意态也相差甚远,那么翁同龢又是怎样把这几种迥异的因素融为一种“翁体”?很明显,这些评论都是泛泛而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现代马宗霍的那句诗,却是很有价值的。

经过整理,我们可以看出,翁同龢自同治年间即已开始研习隶书,并对其书体进行了研习,从中领悟到了碑学的美学趣味,并将其移植于楷书之中,从而打破了北碑与唐宋书风之间的壁垒。这也是他“翁体”书法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从对隶书的研究中领悟到碑学的美学趣味,并将其植于楷书之中,这对后来翁同龢书法的成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翁体”,以其独特的寺观气象,和他后期的隶书有很大的关系。这也就解释了翁同龢为什么会在晚年对何绍基的书法如此痴迷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翁同龢曾经说过:“书写大字,始于回腕纳怀,其余一切都是旁门左道。这“回腕”是将手腕和手掌向后一弯,五指对胸,握笔之时,手腕和手肘高高扬起,既可抬可压,又不能向左或向右倾斜,与一般人的生理功能大不相同。但用这样的手法,他的字迹却是起伏不定,气势磅礴。

我们可以猜测,翁同龢是在何绍基的“回腕”写字时,突然感受到了一种浓烈的苍茫之气,于是将这一点写在了自己的日记本上,这就是他所追求的书法美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就解释了翁同龢为何能够“兼取北碑之美”,北碑由隶书衍化而来,自有一股浓重的隶书气息,翁同龢以隶法之高,俯瞰北碑,取其精华,轻而易举。

沙孟海认为:(翁同龢)能博采众家之长,尤其是钱沣的笔法,有时候又参杂了一些北碑的笔法,把颜字与北碑连在一起。这正是翁同龢所具有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隶书是翁同龢从帖学发展到碑帖融合的桥梁,也是他“翁体”成功的重要因素。

翁同龢的隶书并非偶然,它反映了清末碑学和书法的兴起,翁同龢从隶书中领悟到了碑学的审美情趣,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绝非巧合,这体现了一位有思考的书法家在面对时代审美变革的大背景下,对审美大环境的顺应,将传统因素、时代审美和自我人格自觉地融合在一起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