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24日,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我国抗美援朝志愿军在长津湖战役中,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军,缔造了一个令世界震惊的神话。
战役结束后,当战士们有序进行战后清理工作时,在几辆缴获的卡车上发现了大量美军毛毯。
3000条高级羊毛毯整齐地叠放在一起,每一块都质地纯良,厚实保暖。摸上去的厚实和温暖,令所有战士垂涎不已。
要知道当时的志愿军,都是身穿单衣,活跃在战斗一线。当地冰雪覆盖,气温时常处于零下四五十度。这些意外获得的“毛毯”,可谓是无价之宝。
然而,当把缴获毛毯的事反映给上级后,时任89师政委的王直却一脸严肃。
他环顾了一下四周,略微思考后,沉声命令道:“把这些毯子全部剪碎,一条不留”!
一时,战士们满脸惊愕。他们根本不知道,王直的这一做法,有着更深层面的考量。
王直,1916年7月出生于福建上杭县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农民,勤勤恳恳,家庭生活简单而充实。
12岁时,王直家原本平静的生活,被北伐割据和混战打破。军阀们与地主豪绅勾结,肆无忌惮地强取豪夺,压榨着本就贫弱的农民。
正是那没有尽头的苦难,给了青年时期王直很大的触动,他痛恨那个时代的黑暗,想尽自己所有的力气去改变那一切。
后来,他萌生了参军的想法。1931年,15岁的王直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在红军队伍中,他从宣传干事做起,凭借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在宣传工作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尤其是他首创的“漫画式”的宣传,对革命思想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甚至后来还得到了毛主席的亲口评价:“王直的宣传漫画,画得不错”。
从红军长征,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十余年的磨砺,将王直磨砺成了一名思想坚定、信念纯粹、经验丰富的革命老兵。
文献记载,解放战争时期,王直已经担任了89师政委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一年,1950年10月,王直所在的89师奉命赴朝作战,王直又开启了新的使命。
1950年10月,当时天气已经入秋,但南方的气温尚高,89师的大部分兵员都还是单衣单裤。
王直深知朝鲜与我国东北相连,进入朝鲜作战,气温一定很低。只因当时援朝命令紧急,王直还没来得及给战士们准备应急物资,就匆忙地开拔了。
1950年10月,朝鲜长津湖地区已经下起了大雪,气温直线下降;到了11月,当地的气温骤降到了零下四十度以下,甚至达到了近几十年的最低点。
因为缺少御寒的棉衣、棉鞋、棉帽、棉被等物品,加之当时的89师大部分兵员都是南方人,根本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气候,也没有御寒经验,其中之艰苦可想而知。
文献记载,正因当时朝鲜非同寻常的气候环境,使得整个朝鲜战争我志愿军因冻伤、冻死等非战斗减员的人数,远超过了战斗牺牲的数据。
其中,9兵团的第20军、第26军和第27军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就达到了28954人,甚至直接因冻牺牲就有4000余人,远超战斗伤亡,极为悲壮。
与其他兵团一样,王直率领的89军也面临着如此严峻的现状。
正因如此,当89军发现了一大车高质量毛毯时,战士们心中的高兴可想而知了。要知道,那时候的毛毯,可以说是救命的物资,绝对是价值连城。
话说,王直面对3000条崭新的毛毯,一时内心复杂。
要是按照规定,这些缴获的物资都是要上缴的,私自占有或分发,按律都是要受处分的。
可是面对亲如父子的89军每一位战士,王直又怎么能忍受他们遭此大罪呢?一边要抗击敌人,一边还要遭受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况且大家时常还食不果腹。
于是,王直坚定的以为,要占有了这些毛毯。可当时的一个军至少有2万人以上,3000条毛毯也是杯水车薪。在分配上,决不能做到不公平。
为此,王直思考片刻,才做出了““把这些毯子全部剪碎,一条不留”的决定。
在他看来,毛毯虽然温暖,但是非常不好用,既不能穿又不能盖,况且数量还不够。
且在当时军医的报告中有显示,入朝冻伤者大多发生在耳朵和四肢,尤其手要握冰冷的武器,更容易冻伤,严重影响战斗行动。
于是,最后王直下令将所有的毛毯剪碎后,用小块的毛毯做成了耳罩、手套、袜子等物品,同时也保证了全军每一名士兵都能享用得到。
正是因为有这些被剪成碎块的毛毯,在之后因为寒冷而伤亡的抗美援朝志愿军中,89师受损最少。王直不仅没有受到处罚,还得到了上层的夸奖。
正因王直有着诸多卓越的贡献,1955年授衔仪式上,王直被授予了“开国少将”军衔。
后来,在电影《英雄儿女》中,有一个叫作“王文清”的角色,其实生活中的原型就是王直。
再后来,在面对记者采访时,面对数以万计的民众关心时,王直感慨地说道:
“我和剧中王主任的经历或许相同,但我担不起原型二字。王主任的形象,是无数和我一样的战友共有的,是许许多多为人民奉献牺牲的‘王主任’”。
高风亮节的形象,为国奉献的赤子之心,心系每一位战士的王真,不负整个工作生涯,在逐渐远去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读者们,关于“开国少将王直”,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