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南昌建城以来已走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数不胜数的老地名。这些老地名浓缩了南昌的发展与变迁,虽经岁月长河洗涤,其古朴悠长的韵味和深沉厚重的底蕴却牢牢镌刻在城市的记忆中。然而,随着新世纪南昌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的兴起,大量老地名消失,其背后的一段段历史,一个个故事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保护具有历史传承作用的老地名,就是保护城市的文脉遗存。挖掘老地名的文化内涵,用英文讲述老地名背后的故事,让更多读者,尤其是双语背景的读者,了解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古老风姿,也是保护和传承地名文化的一种途径。
2015年,笔者开始翻译江西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地方文化研究专家黎传绪教授刊登在《南昌晚报》“旧影”栏目以及新浪博客上的“解说南昌老地名”系列文章。2017年7月完成百余篇文章的翻译,计划结集出版。2017年年9月,笔者基于南昌老地名的翻译实践申报了南昌市社科规划课题并获立项,2020年结题。由于笔者2017年10月出国访学,2019年9月再次出国攻读博士学位,译文的出版事宜便一再搁置,直至2022年8月,笔者再次整理译稿,申报江西省社科基金科普专项课题,并获立项,由此,将多年劳动成果整理成书稿出版便再次提上日程。
笔者基于理论指导实践,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的思路,经过精心构思、编排,最终将本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大模块。理论篇着重探讨南昌老地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技巧,共包含六个章节,其中第一章介绍本书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并对当前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第二章阐述地名的定义和构成,进而分析、探讨南昌老地名的结构特点;第三章从地名与文化的关系出发,探讨南昌老地名蕴含的地理文化、语言文化以及社会历史文化;第四章分析归纳南昌老地名的翻译难点,从文化翻译理论视角探讨其译写原则和具体的翻译方法;第五章继续基于文化翻译理论探讨南昌老地名背后的文化故事的翻译问题和方法,尤其是宗教术语、中医药名称、官职名称和科举制度术语的英译方法。实践篇则是对南昌老地名背后的故事进行英译与解析。从百余篇译文中筛选出57篇,将其分成“神话传说”“宗教祭祀”“科举教育”“历史名人”“宗族姓氏”等八个专题;对每一篇原文的内容进行提炼加工,形成“内容提要”部分,方便读者了解原文内容,更好地理解译文;对于翻译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尤其是一些独特的文化现象,进行专门的“翻译解析”,方便读者了解翻译的思路和方法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本书可作为地名文化研究的学术资料,也可作为南昌地名文化的宣传资料,旨在向读者展示南昌老地名所蕴含的南昌地方文化乃至中华文化,激发其对南昌地域文化的对外传播兴趣与保护意识。
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通常由通名和专名两部分构成。南昌地形素有“七门九洲十八坡”之称,含有较多以“门”“洲”“坡”为通名的地名,比如望仙门、宫步门、寺步门、桥步门、井步门、章江门、打揽洲、百花洲、潮王洲、黄牛洲、廖洲、凤凰坡、煤炭坡、傅家坡、槐树坡等。除上述三种通名外,还包括路桥街巷、河湖沟渠、山岗丘陵、寺庙宫祠、府院厂屋、塔台楼阁等。由此可见,南昌老地名的通名多以山川河流等自然实体以及道路交通、人工建筑、政府机构等作为通名的划分方式,主要体现当地的地形地貌、地位方位的地理文化。翻译时可采取直译法,保留其地理指称意义,给英语读者以方位信息的提示,比如常见通名“路”“街”“巷”“亭”“塔”“庙”“祠”可分别译为“road”“street”“lane”“pavilion”“pagoda”“temple”以及“shrine”。另有一些不常见通名,不可望文生义,须查阅资料,追溯历史,了解内涵,比如裘家厂的通名“厂”并非指“工厂”,而是指古时大户人家的宅第、大屋,可译为“bighouse”或“mansion”。再比如重光里的“里”并非“里面”,而是指“街坊、邻里”,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与英文单词“neighborhood/community”大致对应,有些译者则将其理解为村落,译为“village”。笔者在翻译过程中得知“重光里”原名为“马巷”,是一条小街巷,因此,经过综合考虑,将“里”译为“lane”。
地名的专名部分承载着更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信息,不仅仅是语言符号,更是文化的载体。专名的翻译比通名更复杂,难度系数更大。专名英译不仅应发挥其指称辨别功能,更应发挥文化昭示功能,即“尽可能地译出其中的文化因子,而不应仅仅译成没有任何意义内涵的符号”。统一使用汉语拼音来译写地名,简便易行,对于规范道路交通公共标识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但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度而言,文化信息的缺失不可避免,因此,笔者针对地名翻译,努力寻求能够传递历史文化信息的方法,同时兼顾地名的地理指称功能。
地名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更是文化转换。20世纪90年代,以苏珊·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t)为代表的翻译研究文化学派开始“重视翻译与文化的互动以及在语境、历史和社会规约等更大层面上,研究文化对翻译的冲击和制约”。本书主要从文化角度,意在挖掘南昌老地名(尤其是专名)背后的文化信息,并用英文呈现,让英语读者能够见名知义。在这一过程中,可谓困难重重。归纳而言,翻译难度较大的专名有以下几类:(1)结构特殊的地名。一些“无通名”结构的地名,尤其是“专名+专名”形式、“专名+通名+专名”形式,都因结构复杂而给翻译造成困难。(2)含有文化空缺词的专名。这类专名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民族特色,因文化空缺而在英文中无法找到对应词,比如惜字炉巷、状元桥。(3)发生同音讹变的专名。一些地名因语言的发展变化使得古今理解产生差异,还有一些专名是因政府、文人的有意雅化,导致读音相同但字形不同,使得字面意义与原义相差甚远,比如“清洁堂”原为“清节堂”或“贞节堂”,“萝卜巷”原为“罗帛巷”,“慧园”原为“粪园”,“万宜巷”原为“烂泥巷”。(4)出现多个解说版本的专名。此类专名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人们对其得名说法不一,比如洗马池、荆波宛在、筷子巷。
以上种种情况,很难采用一个原则、一套标准和一种方法去翻译,只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寻求文化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与补偿机制。归结起来,对于专名为历史名人的地名,通常采取音译法,即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使用汉语拼音进行译写,比如将阳明路译为“Yangming Road”。对于少数文化内涵过于丰富的专名、不成词的专名或者涉及谐音的专名,有时也可音译其名,作为权宜之计,比如通惠桥(通往惠民门的桥)可译为“Tonghui Bridge”等。除此之外,专名的译法主要是直译或意译。这两种方法比音译法更能有效传达专名所蕴含的文化因子,比如伏魔宫,译名“Subduing Devil Palace”比“Fumo Palace”更能发挥文化意义的昭示和提示功能。不管采取何种翻译方法,在译文第一次出现时,均会在其后加注专名和通名的完整汉语拼音,使其既能发挥交通指示、地理辨别功能,又能彰显地名的文化内涵。
除上述几类专名较难翻译外,地名背后的历史由来、文化故事的翻译难度更大,往往包含大量文化空缺词,这些词在英文中并无对等词,为更清楚地展示南昌独特的人文魅力,本书的翻译实践部分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具体采用音译、直译、意译、增译等翻译方法,尽可能清楚呈现其内涵。除文化空缺词外,数字、叠词、颜色词、四字格短语等也对翻译带来一定的挑战,本书也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而对于一些特殊句子,则采用增译、省译、合译等方法,比如对于一些汉语无主句,主要采用增译法,补充主语。对于一些对句意影响甚微的次要信息,有时则省略不译。而对于一些看似松散,实则存在逻辑关系的汉语句子,则采用合译法。但归纳而言,这部分内容最大的翻译难点在于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翻译。黎传绪教授博古通今,往往引经据典,一些古代诗词歌赋,也是信手拈来,于是,在翻译过程中,经常碰到深奥难懂的文言文句子,需要不断查阅资料,准确理解其深层蕴意,即先阅读、思考、甄别相关信息,进行语内翻译,再进行语际翻译。
老地名是时移世变的留痕,老地名是岁月钩沉的回放;老地名中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老地名中有事过境迁的烟雨沧桑。岁月流逝,历史永恒,文化生生不息,世代传承。笔者以南昌老地名为地理坐标,探寻这座城市的历史沧桑和深邃内涵。透过地名遗痕,我们能够感受城市古今文化绵延承续的脉搏。老地名是一座城市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对地名及其背后的故事进行英译,也是对地名文化的一种保护、尊重和弘扬。与南昌老地名整整十年的结缘,让笔者对南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更深的了解,也希望更多学者、译者加入到南昌老地名的翻译与研究中来,让豫章故郡的人文魅力散发得更远,更持久。
最后,谨对黎传绪教授同意笔者翻译其“解说南昌老地名”系列文章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信任。此外,在漫长的翻译过程中,常遇理解之困,承蒙黎教授解惑!
书中译文和解析有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各位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目录
理论篇:地名文化研究——南昌老地名的文化溯源与英译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综述
2 南昌老地名的结构特点
2.1 地名的特点
2.2 地名的构成
2.3 南昌老地名的结构特点
3 南昌老地名的文化内涵
3.1 地名文化的概念与成因
3.2 南昌老地名与语言文化
3.3 南昌老地名与地理文化
3.4 南昌老地名与社会历史文化
4 文化翻译视角下南昌老地名的英译
4.1 南昌老地名英译的难点归类
4.2 文化翻译理论概述
4.3南昌老地名的英译原则与规范
4.4 文化翻译视角下南昌老地名的英译策略与方法
5 南昌老地名蕴含的文化英译
5.1宗教文化
5.2中医药文化
5.3 官职体系
5.4 科举制度
实践篇:南昌老地名背后的故事——英译与解析
6 老地名背后的神话传说故事
6.1 解说“绳金塔”Shengjin Pagoda
6.2 解说“万寿宫”Longevity Palace
6.3 解说“佳山庙”Wonderful Mountain Temple
6.4 解说“三皇宫”Three Sovereigns Palace
6.5 解说“萧公庙”Lord Xiao Temple
6.6 解说“火神庙”Fire God Temple
6.7 解说“荆波宛在”Jing Bo Wan Zai
7 老地名背后的宗教祭祀文化
7.1 解说“应天寺”Yingtian Temple
7.2 解说“南海行宫”South Sea Temple
7.3 解说“建德观”Jiande Taoist Temple
7.4 解说“张王庙”King Zhang Temple
7.5 解说“丁公庙”Lord Ding Temple
7.6 解说“鲁班庙”Lu Ban Temple
7.7 解说“海棠庙”Begonia Temple
7.8 解说“司马庙”Sima Temple
8 老地名背后的科举教育制度
8.1 解说“书院街”Academy Street
8.2 解说“老贡院”Old Examination Hall
8.3 解说“状元桥”Number One Scholar Bridge
8.4 解说“友竹花园”Friend-bamboo Garden
8.5 解说“高升巷”Promotion Lane
8.6 解说“为国求贤街”Street of Selecting Talents for Country
8.7解说“惜字炉巷” Xizi Furnace Lane
9 老地名背后的历史名人故事
9.1解说“叠山路”Dieshan Road
9.2 解说“阳明路”Yangming Road
9.3 解说“徐孺子墓”Xu Ruzi Tomb
9.4 解说“澹台墓”Tantai Tomb
9.5 解说“象山北路”North Xiangshan Road
9.6 解说“青云谱”Qingyun Pu
9.7 解说“洗马池”Xima Pond
9.8 解说“中山路”Zhongshan Road
10 老地名背后的宗族聚落文化
10.1 解说“裘家厂”Qiu Family Mansion
10.2 解说“杨家厂”Yang Family Mansion
10.3 解说“干家大屋”Gan Family Mansion
10.4 解说“包家花园”Bao Family Garden
10.5 解说“万子祠”Wan Faimly Ancestral Temple
10.6 解说“京家山”Jing Family Mountain
11 老地名背后的地方商贸文化
11.1 解说“豆芽巷”Bean Sprout Alley
11.2 解说“嫁妆街”Dowry Street
11.3 解说“煤炭坡”Coal Slope
11.4 解说“新余仓”Xinyu Warehouse
11.5 解说“棉花市”Cotton Market
11.6 解说“打缆洲”Rope-knitting Islet
12 老地名背后的革命斗争故事
12.1 解说“八一桥”Bayi Bridge
12.2 解说“重光里”Reglowing Lane
12.3 解说“国货路”China-made Goods Road
12.4 解说“交通路”Traffic Road
12.5 解说“民德路”Minde Road
12.6 解说“爱国路”Patriotism Road
13 老地名背后的其他历史文化故事
13.1 解说“滕王阁”Pavilion of Prince Teng
13.2 解说“南浦”Southern Riverside
13.3 解说“蓼洲”Smartweed Islet
13.4 解说“右营街”Right Battalion Street
13.5 解说“筷子巷”Chopstick Lane
13.6 解说“养济院”Welfare House
13.7 解说“贤士湖”Distinguished Person Lake
13.8 解说“清洁堂”Cleanness Hall
13.9 解说“瞭望巷”Lookout Lane
14 结语
附录1 南昌老地名中英对照表
附录2 涉及地名文献资料中英对照表
附录3 参考文献
作者:黎志萍
来源:《地名文化英译研究:南昌老地名背后的故事》(湖南大学出版社,2024年)
选稿:江西地名研究工作小组
编辑:汪鸿琴
(感谢黎志萍老师的大力支持)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