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十月末的一场暴雨,让西班牙东南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水灾危机。
短短数小时内,滚滚洪水冲垮桥梁、阻断道路,甚至吞噬了数百条生命。
这一灾难引人深思:中国为何年年防汛,而欧洲却似乎对此“无动于衷”?
面对相似的极端天气,为何中西方的应对方式差异巨大?
中西方防汛需求不同
中国河网密布,地处季风气候区,洪涝灾害的频发使得防汛成为关乎民生的重要任务。
这种特定地理和气候条件,使中国每年都需要提前部署防汛措施,以减少洪水带来的危害。
与之相比,欧美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使得洪水威胁较为局限,洪灾管理也更注重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策略。
此外,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治理模式和防汛意识,也进一步加深了这一差异。
中国与欧美国家在地理和气候上的巨大差异,使得防汛成为两地在灾害应对上的重要区别之一。
中国的地理环境复杂,河流纵横交错,尤其是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河流域贯穿全国,形成了庞大的水系网络。
此外,中国位于季风气候带,每年夏季时常会遭遇季风带来的强降雨,尤其在南方地区,极端降水更为普遍。
同时,东南沿海地区还会频繁受到台风袭击,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和风暴潮常常引发严重的洪涝灾害。
这些自然条件决定了中国每年在汛期需要高度关注洪水风险,因此,年年防汛成为一种应对灾害的常态。
与此不同,欧美国家的地理环境相对较为简单。
大多数欧洲国家位于温带气候区,降水量较为均匀,内陆地区洪水发生的风险相对较低。
欧洲和北美的一些地区虽然也有洪水多发区,但在地形和气候上没有中国所面临的如此高频且大规模的洪水威胁。
欧洲的降水模式较为稳定,少有中国季风区特有的短时集中降雨情况。
即使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洪灾发生率也相对可控。
加上欧洲国家多位于温带气候区,降水全年较为均匀,极端天气引发的洪水事件较少见。
这些自然条件使得欧美国家在应对洪水灾害上,防汛需求相对较低。
尽管如此,西班牙的暴雨事件显示出,气候变化正在悄然改变这一现状。
10月末的暴雨在短短8小时内,使巴伦西亚省降水量接近一年的水平。
目前为止,这场大暴雨已经形成了严重的危害,造成200多人死亡,房屋倒塌,车辆被冲走。
这一事件成为欧洲极端天气的一次强烈信号,也对以往“无需防汛”的观念提出了挑战。
气候变化导致的全球气温升高,使大气中的水汽增加,从而增加了短时极端降雨的可能性。
这种变化已使得西欧一些地区在近年来多次面临强降雨引发的洪水危机。
然而,西方的地理和气候特性决定了其在短时间内难以转变防汛观念。
例如,美国部分地区的洪水预防多依赖分散的地方性水坝与水库,欧洲则通过城市排水系统和分洪区管理来进行洪灾防控。
整体上,欧美国家更关注在洪灾多发区建立防护措施,而对整体防汛的需求相对较低。
因此,中国与欧美的自然条件差异不仅导致了防汛频率的不同,也形成了应对洪水的不同策略。
中国和欧美国家在防汛观念上的差异,除了地理和气候因素外,还受到各自独特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
防汛意识的形成与演变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农业文明社会,对水的治理和防洪意识源远流长。
河流不仅为农业灌溉和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带来了洪水的威胁。
从古代开始,治理洪水便成为历代王朝治国的重要任务之一,形成了高度重视水利建设的传统。
大禹治水的传说流传至今,而黄河、长江的治理更是几代人的重大工程。
正因如此,防汛逐渐演变成一种国家治理的根本任务,这种历史背景塑造了中国社会深厚的防汛意识。
与之相比,欧美国家的防洪观念较为分散且地方性更强。
欧美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并未形成以防汛为核心的治理观念。
特别是在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欧美社会,重视个人自由和市场经济的独立性,使得政府职能更趋向于“小政府”模式。
地方政府通常自主负责灾害应对,这种分散的责任体系更注重灾害发生后的反应和救助,而非中国这种大规模的事前预防性治理。
此外,欧美国家的防灾意识也未受到类似中国这样长时间的农业经济需求的驱动,整体上更倾向于地方自发性防灾而非国家强制性调度。
中国与欧美历史文化的不同在防汛态度上的体现,尤以政府职能和防汛责任的划分为显著。
中国的防汛管理中,政府调动大量人力物力应对洪灾是常态。
每逢汛期,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建立防汛指挥体系,随时监控降水和水位变化。
无论是堤坝加固、河道疏浚,还是预警发布和居民疏散,都由政府统一指挥,确保洪灾损失降至最低。
而在欧美,政府角色更偏向于资源提供者,支持地方开展救灾工作,较少主动介入到具体防洪工程之中。
这一治理模式不同,是由其历史文化的形成过程所决定的。
西班牙在今年10月末突遭罕见的暴雨袭击,导致东南部巴伦西亚等地爆发严重洪灾。
这场洪水不仅使得桥梁、铁路、公路等重要基础设施毁损殆尽,还对沿岸村镇和城市的房屋、农田、公共设施造成了巨大破坏,数百条生命也因此陨落。
短短数小时内的强降雨量近乎等于巴伦西亚一年的降水总量,暴雨引发的洪水快速漫溢、泥石流冲击,一度使该地区与外界通讯和交通完全中断。
这次暴雨洪灾成为欧洲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同时也在西方国家中掀起对极端天气和防洪策略的广泛讨论。
西班牙的这次洪灾表明,即便是历史上防汛需求较低的国家,也不可忽视极端气候带来的威胁。
对于欧美国家而言,这次洪灾是一则警示:气候变化带来的洪灾风险正在不断增加,防汛观念和措施亟待调整。
通过合作,各国能够在防灾减灾领域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参考资料
至少214人死亡!西班牙洪灾为何导致惨重损失? 北京日报客户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