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立冬,冬天的第一个节气,
何为立,建始也;
何为冬,终也。
万物从此时开始休养生息,
山河归于肃寂之时,
人间忽晚,岁月向寒!
北京时间
11月7日
(农历十月初七)
6时20分
迎来立冬节气
诗人冯唐有句话说:
“秋天短到没有,
你我短到不能回头。”
时光匆匆,
岁月的更迭有时真的毫无痕迹,
当我们还沉醉于深秋的清爽之时,
冬的脚步,已经临近。
于是乎,
我们开始忙不停地重新准备,
准备去告别秋,去迎接冬,
去珍存好过往,去收拾好心情,
然后从容向寒,优雅向晚!
立冬时节,
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
还有一定的能量,
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
晴朗无风之时,
常会出现
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
“小阳春”天气。
但气温会逐渐下降,
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也会出现强烈降温的情况。
千年前一个立冬的晚上
大诗人李白决定悄悄偷个懒:
天寒地冻,
冬天不是写诗天!
他搁下笔,
兴冲冲捧来小火炉,
温一壶美酒,看一地白霜。
春来秋去,夏暑冬寒。
时节虽有冷暖, 处处皆有清欢。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
立冬
代表着冬季的开始,
“立”字在这里是开始的意思,
也是天气由凉转冷的转折点。
冬至
代表冬天的极致,
“至”字在这里是极致的意思,
这时的天气将变得非常寒冷。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
二候地始冻
土地开始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
蜃为大蛤。
立冬后,
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
而海边却可以看到
外壳与野鸡的线条
及颜色相似的大蛤。
中国人自古讲究仪式感,
立冬,
它是一季之初,
也是岁暮的开端。
秋去冬来之时,
总需要做些什么,
恭贺冬日的到来。
这是中国人,
刻在骨子里的仪式感。
|立冬习俗|
迎冬
立冬,
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
古代农耕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
劳动了一年,
人们会利用立冬这天休息,
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
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
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
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
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
天子则会于这天
亲率群臣迎接冬气,
对为国捐躯的烈士
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
请死者保护生灵,
鼓励民众抵御外敌,
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
贺冬
冬至之日进酒肴,
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
——东汉崔定《四民月令》
贺冬亦称“拜冬”,
在汉代即有此俗。
此日,人们更换新衣,
相互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民国后,活动日趋简化。
近年,很多冬泳爱好者
以冬泳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食俗
立冬有吃饺子的风俗。
因为饺子是来源于
“交子之时”的说法。
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
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
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南方,则多讲究热补。
立冬这天,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
比如台湾立冬这一天,
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
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
许多家庭还会
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立冬养生|
冬天来了,做什么最补?
睡懒觉。
冬天,
天寒地冻、万木凋零,
冬季养生,
要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
避免烦扰,
以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
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
以保证充足的睡眠。
立冬到了,
落叶还未尽,冬已至。
晨起,
窗外有了霜花,
大地清寒至极。
阳光似薄纱,
遮着蔚蓝的天空,云渐少,
稻田里再无金黄,
露出土地本身的颜色,
河水比往日更凉,
或许再几日将会结冰。
|立冬谚语|
立冬打雷要反春。
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
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
立冬晴,一冬晴;
立冬雨,一冬雨。
立冬落雨会烂冬,
吃得柴尽米粮空。
立冬补冬,补嘴空。
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
立冬有雨防烂冬,
立冬无雨防春旱。
重阳无雨看立冬,
立冬无雨一冬干。
立冬小雪紧相连,
冬前整地最当先。
西风响,蟹脚痒,
蟹立冬,影无踪。
立冬之后,
最寒冷也最浪漫的季节,
款款走到我们面前。
告别秋的层林尽染,
期待春的萌动多姿,
冬总是冷峻而旷远。
一岁冬来,万物皆藏,
立冬已至,
愿你在这个冬日,
不失热闹,也常伴清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