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
FASHION
非遗专题
CULTURAL
美容
BEAUTY
2023年,一篇《一方青花砚拍出586.5万元,让“砚痴”纪晓岚重出江湖》的文章揭开收藏界“文房热”。实际上,砚台被追捧喜爱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砚,向来有“文房之首”之美誉,爱砚成癖者有大名鼎鼎的苏东坡、米芾等,“米芾爱砚,抱之以眠”“苏东坡宝剑易砚”等典故,无不体现古代文人对砚的痴迷。
青鸾衔桃砚
我国迄今发现传承至今的最古老砚种是产自河北易县的“易砚”,与广东肇庆端砚并称“南端北易”。提起易县,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作为千年古县,这里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有史前文化、燕国文化、红色文化,还有易砚文化。
神龟献寿砚
易砚,又称奚砚、燕畿乌金砚,相传从战国发源,经汉、隋唐、宋辽、明清发展至今。2006年,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相关文物单位在对易县南北林墓区进行考古发掘时,出土一组石黛板,被专家认定为东汉时期石砚,比“四大名砚”早了四五百年。
双贵和鸣砚
易砚是砚种的名称,也是易县所产的砚台的统称,而“易水砚”这一品牌的出现则是在当代将千百年易砚传统工艺和装饰纹样推陈出新,推动易砚传承。2008年易水砚制作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洪利荣获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双龙聚宝砚
三十多年过去,如今带领易水砚继续探寻推广和传承之路的,是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设计总监邹天然。而邹天然和易水砚的缘分,颇像她的名字“始于天然”。“很难说‘入行’真正时间点,我一直调侃说我是砚台堆儿里长大的。从有记忆开始,父母在县城开了个小店,上边住人下边经营,一楼屋里有条很狭长的小过道,柜台上、地上,到处堆的都是砚。”
邹天然
在如今的易水砚艺术馆,二层是邹洪利大师的工作室,这里抬眼望得见青山,耳畔却是隔壁易水砚体验工作坊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十分热闹。父母白手起家,陪伴邹天然的时候不多,自己12岁之前多和奶奶同住,剃的都是如男孩一样的发型。邹天然觉得这是很好的成长过程,父母给了她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自己很早就懂得“倾听”内心所想。
梅兰竹菊
易水砚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评价:“没见过这么爱石头的女孩。”邹天然儿时最喜欢的事就是去河边捡石头,或是看谁家装修沙子堆旁有鹅卵石,她保准闷头去捡,直到吃饭时间家人把沉迷的她逮回家。家中,床头放置过季被褥的小箱里“珍藏”的都是她捡来的小石头、小瓶子,常把收拾东西的奶奶吓一跳。
乾坤朝阳
邹天然很早就表现出天分。母亲张淑芬常提起一件她已经没印象的小事,有客户想把一家三口表现在砚台上,但三人照片刻砚上台实在不好看,正当制砚师傅被难住的时候,年幼的邹天然提议把三个人生肖组合画面,最后这方砚台按照她的想法雕刻制作,客人非常开心。后来,父亲邹洪利和母亲张淑芬创办燕下都易水古砚厂(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的前身),参与并购易水砚商标,他们建起当地首家集培训、生产、展销于一体的技校,还邀请中央美术学院及著名雕塑家、书画家来授课。
荷趣砚
然而,在企业已初具规模的情况下,邹洪利却不希望女儿继续从事这个行业。虽然邹天然一直参与易水砚的创作和推广,大学时组织同学们来家乡参观、了解砚文化,还多次作为代表出国参与文化交流活动。但直到2020年,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思考和自我审视后,邹天然才决定全身心投入易水砚传承事业,“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想来想去还是想做易水砚的传承”。
归砚
可是,接手易水砚传承工作后,邹天然眼前的局面并不乐观。相比于十几年前发展高峰期,如今的易砚行业从从业者规模到市场逐渐步入相对的低谷阶段,面临着较大挑战。父亲邹洪利大师曾开创巨砚制作先河。1997年为纪念香港回归制作5吨巨砚《归砚》,作为国宝藏于人民大会堂,1999年为迎接建国50年大庆设计制作30吨《中华九龙巨砚》,陈列于中华世纪坛……邹天然感到了巨大压力,“怕做不好,父母经营这么多年,投入那么多心血,虽然不是市场最好的时候了,即便这样,也不想在我们这一代越来越萎缩,最后断掉”。
中华九龙巨砚
而焦虑不会凭空消失,学习的过程中,邹天然逐渐意识到压力和所谓“使命感”有一部分原因是过于在意外界看法,“那时更在意别人认为我们做得好不好、成不成功。慢慢我想我对自己的评价是什么?有没有真当做全身心投入的热爱的事情做?”在变成内求、更关注自己和易水砚本身之后,担子轻了许多,邹天然觉得即使没有父亲带来的影响,她大概率也会走这条路,因为她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当然,邹天然也有自己的野心,“我不会看父母那代以及我这代的事情,我畅想n代之后,易水砚成为一个有百年传承的品牌,砚雕手工艺一直传承下去”。
琴棋书画
易水砚制作流程繁琐,一方砚台经历采石、运石、整坯、设计、雕刻、打磨、封蜡、铭金封彩和装帧等步骤,北宋书法家米芾在《砚史》写道:“易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墨水于纸,鲜艳夺目;数十年后,光泽如初。”砚台确实高深又小众,但邹天然认为不能让大众觉得砚是高深的。这样易水砚就离大众越来越远。
梅兰竹菊
传承谈何容易?让更多人认识、喜欢易水砚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是邹天然认为:“器物自然会讲故事,会说话。至于哪些适合生活化,能继续为日常生活服务,要动脑筋,去甄选。作为传承者也好,经营者也好,自己要先体会,不能单纯把产品作为商品。对完全不懂的人来说怎么能让他体会到砚的美好,怎么给他的生活带来愉悦,这是要做功课的。”
龙凤纹铺首砚
砚是很静的器物,但并不妨碍文房可以很好玩,产品生活化是融入制砚者巧思的过程。古代文人常在墙上写字时一只手托着砚台,需要砚小巧而轻,这样砚台的下方被掏空并制成适合放置手部托举的弧度,就形成抄手砚。很多宋砚坡度饱满,邹天然在观察时思考,这就像人生中要爬的坡一样。“怎么表现一个人每天努力精进,我就让同事在砚岗位置雕了一条力争上游的小鱼,小鱼有弯曲感,呈现出在水里游动的感觉。要让大家都能理解得了,看到的人可能不懂抄手砚,但看到小鱼可能像看到自己,在生活中努力奋发往上游。”
仿宋代抄手砚
邹天然一直强调,到现在只能算半只脚踏进砚界的门,小时候的喜爱是肤浅的,只是喜欢漂亮的雕刻纹饰。目前,易水砚领域还没有一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这对行业发展有着一定影响,上一届评选时邹天然原本已为父亲准备好了前期材料,但是父亲自己最后选择放弃提报。邹天然提起这件事,露出一些苦笑,“我很头大,也很理解”。
黄月花鸟图
创作最忌浮躁,父亲的放弃也是给她上了一课,“有时单纯为了一个名头也是一种浮躁。他认为这几年自己投入创作不够,给砚雕的精力有限。我也尊重和理解他的决定,人要遵循自己的本心”。邹天然说自己的砚雕技艺是团队里的“小白”,但是她抓住几乎一切展览、拍卖和学习的机会,近乎饥渴地去看去学习,“可能只有艺术,可以允许先眼高”。她钟爱易砚文化,在对待作品时是坦荡的,投入的感情是真实真挚的。“我越来越信奉的事就是一定要做真正热爱的事,身在创作、学习、传承中,才能获得满足和滋养。”
四海升平
OK!独家对话
邹天然
易水砚制作技艺传承人
中国工艺·又见东方非遗馆
非遗青年代表
Zou Tianran
OK!
现在在产品设计上会考虑年轻人的喜好吗?
很多年轻人喜好简洁风格,我自己家里也是,这也体现在作品上。砚虽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但我希望它能跟现代家居融合,摆在简明的空间里呈现舒服的状态。倒并没为去迎合年轻人或者大众市场做什么,就是从本心出发,去做我认为美的作品,我认为好的东西跟能够读懂他的人会产生共鸣。
邹天然
OK!
现在传承上存在断代的问题吗?
现在还没这个问题,虽然感觉近些年砚雕群体缩小了,但我不太担心,留下来、坚持做的人是真正热爱的,这种心态才能做好。一个作品是不是用心,可以从作品上感受出来,做作品的师傅,他的投入和状态会体现到作品上。市场环境不理想的时候,像大浪淘沙一样,未必是坏事。
邹天然
饕餮盛砚(正 背 侧)
OK!
非遗项目的历史厚重感,对发展会不会带来限制?需要突破什么?
有时最大的限制是自己,一些从业者太了解这个专业了,反而思维会局限住,自然而然觉得应该这样,其实可以做不同尝试,跳出圈思考。我们会寻求跟美院、一些其他领域艺术家和老师合作、沟通,看看有没有在保持核心元素的情况下做不一样的尝试,这是我们想做的事。
邹天然
OK!
易水砚推广工作中你们会进学校,怎么向小朋友讲解易砚,他们喜欢吗?
我们先给自己提问题,怎么讲才能和小朋友说明白,其实向小朋友输出相关知识和文化比向成年人输出简单很多。不用说这么多,让小朋友先动手,去做去看、去体会,然后再讲道理,墨怎么出来的?墨由什么组成?它跟砚台之间怎么样作用?每个小朋友兴趣点不一样。有的可能对石头感兴趣,就给他一些原石鼓捣玩;有的绘画功底很好,会画自己的小狗。有时孩子的作品挺让人惊讶的,印象特别深的一次是,有个小男孩儿利用俏色刻了朵荷花儿,构思非常巧,荷叶形状出来后让人惊喜。砚雕真的是师傅手把手教出来就一定刻得好吗?有时候真未必。
邹天然
砚之缩影
OK!
作品中有没有你自己特别喜欢的?
我自己特别喜欢那套“砚之缩影”。把每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砚式做成迷你版,唐宋元明清一套五个,我也在慢慢扩展。这不算独创,古人就在做,我只是把它的形式做了个组合。另外如果哪年家里有人是本命年,我就会构思一方圆形小砚。我给大女儿设计一方小砚叫“猪如意”,雕了一朵小莲花正好在小猪鼻子的位置,小猪鼻子是如意形式,它在嗅莲花,所以叫这个名字。这两个我有比较多的情感投入。
邹天然
OK!
结合易砚领域的话,你怎么理解时尚这个词?
时尚对于每个人是不同的,更多是态度和观点,勇敢做自己,坦诚面对自己。结合砚来说,传统也可以很时尚,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砚就静静在那儿,也不迎合取悦谁,这就很酷。古人的很多生活方式以及当时玩的一些物件,放到今天也很时尚。可能有人一听到笔墨纸砚觉得老气横秋,但是我觉得跟心态是很有关系的,时尚不是固定状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书法、开始用砚、收藏砚,就成了一种时尚和生活方式。
邹天然
采访&撰文
王诺
图片提供
邹天然
特别鸣谢
保利中国工艺
中艺东方经贸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工艺·又见东方非遗馆
中国出版创意产业基地
国家版权创新基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