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为了审判日本战犯,成立了由11位大法官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联合国为了确保审判的公正性,除安排战胜国的法官外,还特意加入殖民地国家的法官,其中印度法官拉达宾诺德·巴尔即为代表。当他首次出现在法庭上时,即面向被告静静地行了一礼。从此刻起,这个印度人的名字永久载入了日本史册。
巴尔(1886年1月-1967年1月)是印度的法律学者、律师。年轻时曾在加尔各答大学法学院攻读宪法专业,毕业后当上了加尔各答高等法院的法官。他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国际法培训,但是通过自学,成为了印度著名的国际法专家。
1946年,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立时,巴尔代表英属印度出任法官。在11名法官中,有5名法官对判决表示了不同意见,其中4名法官对个别案例的量刑提出异议。而巴尔成了所有法官中的“另类”,只有他坚持日本战犯“全员无罪”论。他不仅从根本上否认法庭的“合法性”与判决的“公正性”,认为“侵略战争是一种国家行为,对其负责的应该是国家而不是个人”,日本战犯应该是无罪的。
为证明自己的结论,巴尔还写下了十几万字的意见书长达1235页。不过,他的意见遭到其他大法官的坚决反对,他的意见书也被禁止公开发行。
巴尔当年的这场拙劣表演,一直被国际法学界认为是一段笑谈。但他的“战犯全员无罪”的主张,却获得了很多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吹捧,被认为是“日本右翼大护法”。在日本原首相岸信介的支持下,巴尔曾3次受邀访日,在各地宣传日本无罪论。在最后一次访日中,日本因其为“和平运动作出功勋”而授予勋章。1967年,巴尔因病逝世,日本前首相佐藤荣作亲发唁电致哀。
即使巴尔死后,日本也对其备加推崇。1975年,巴尔纪念馆在日本落成。2005年,靖国神社竖起“巴尔显彰杯”为其立传颂德。此外京都灵山护国神社、广岛本照寺、富山护国神社等处都有他的纪念碑。
2007年8月,时任首相安倍访印期间会见了印度法官巴尔的长子。他说,巴尔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表现出“高贵的勇气”,“至今赢得许多日本人的尊敬”。今年安倍再次访印,再度提起巴尔法官,把对他的评价上升到了“构筑日印关系”的高度,但有人指出,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否定日本的战争责任。
战后日本处处为巴尔树神立碑,只不过是单方面为他们寻找“战争无罪论”创造所谓的“法理依据”。毕竟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不是巴尔一个人的法庭。
恐怕连巴尔自己都没有想到,在他死后几十年还充当了日本某些右翼势力的工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