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D重庆,从不缺多种多样的交通工具。其中一种交通工具,在重庆庞大的立体交通网中,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这就是轮渡。
重庆是一座山城,是全世界唯一坐落在平行岭谷上的超大城市;也是一座江城,长江和嘉陵江穿城而过,勾勒出城市壮阔的叙事空间。身处其间的轮渡有着自己的命运——从兴盛到沉寂,再到如今的复苏。小小的一艘船,肩负着厚重的时代风云。
截至10月26日,今年重庆轮渡“一环三线”接待游客量已突破100万人次。数据反映出哪些信号?又指向何种趋势?
答案或许多种多样,但总归离不开一点:城市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怀旧与创新也可以并行不悖;一个多元、开放的城市,永远触动人心。
嘉陵江大竹林段,观光轮渡与栽满芦苇的江岸构成美丽画面。特约摄影 钟志兵/视觉重庆
轮渡是无数人的时代记忆
家在重庆,每天过江。
重庆人的日常出行绕不开“过江”。在交通尚不发达的年代,一条条轮渡航线不仅串起了为生活忙碌奔波的实际需求,也在潜移默化中勾连起无数人的时代记忆。轮渡,因交通而兴,又因其浓浓的烟火气,成为重庆最具辨识度的人文名片之一。
谈轮渡,当然不能“就事论事”。轮渡背后的故事如何发掘?它们之于当下又有着哪些意义?
见证了不可磨灭的民族记忆。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重庆人口不断增多,过江需求量大增。1938年,重庆主城的轮渡开航,第一条航线由储奇门至海棠溪。可以说,以轮渡为代表的交通工具,成为重庆城市化和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尤其是在重庆大轰炸期间,轮渡还肩负着疏散市民从市区到南山躲避空袭的任务。据史料记载,1938年10月至12月期间,储奇门至海棠溪的载客量达到45万多人次。面对日军轰炸,轮渡线也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生命线”。
参与了城市拔节生长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后,重庆轮渡事业迎来辉煌。在不少“80后”“90后”的童年生活里,仍有着这样的场景:沿着长长的梯坎下到江边,花几毛钱买张船票,和近百号人挤在岸滩上等船来。
彼时,从朝天门到玄坛庙的轮船上,或许就承载着少男少女对远方的向往;从李家沱到九渡口的航线里,交织起无数人为生计而奔波的日常。人们穿梭来往于两江四岸,谋生、求学、旅游,与汽笛、薄雾、江风一道,融进城市发展的底色里。
历史从来不曾褪色,生活始终要继续。当我们站在当今的角度再次审视轮渡,与其说是留恋这种交通工具,不如说它身上承载的无数平凡人“激情燃烧的岁月”,以及人民与城市共同迈向美好生活的“闯劲儿”,或许更有意义。
找准观光与怀旧的平衡点
在江边出生、长大的人,对于江水始终怀有一份深情。但是,轮渡无法脱离商业的外壳,仅靠本地消费者的情怀,远远不能为轮渡的长远发展埋单。
比如,“冰与火之歌”的时代困局如何破解。2011年,曾经盛极一时的主城轮渡,只剩下朝天门—江北嘴—野猫溪这一条航线。轮渡遇“冷”,一大原因是桥梁建设的火热。时至今日,重庆的大小桥梁已超过20000座,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桥都”。
又如,“流量变留量”的文旅需求如何作答。就重庆而言,轮渡承载的过江通勤功能早已大幅减弱,在升级为休闲观光的旅游产品之后,轮渡的客流量从哪来?与两江游、三峡游等相比,客单价相对较低的轮渡,如何实现“量质齐升”?
抓住一个“点”,找准观光与怀旧的平衡点。重庆客轮相关人员介绍,目前接待的游客中,八成是观光游的市外游客,有两成本土游客主要为怀旧埋单。唤起共鸣的“情感牌”可以打,但质量和服务也得跟上。做好观光游增量市场的同时,也应重视怀旧游存量市场的拓展。
想让怀旧消费更有生机活力,创新必不可少。除常规的乘船观赏外,是否可以“因船制宜”地增设一些沉浸式的新消费空间,培育打造一批符合文化氛围的文创产品,为轮渡消费注入新动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延长轮渡消费的产业链
做好几条“线”,延长轮渡消费的产业链。目前,重庆轮渡已形成“一环三线”格局,其中包括洪崖洞/朝天门—江北嘴—弹子石、洪崖洞—大竹林—磁器口、洪崖洞—九龙渡口等4条航线。除了江上的文章要做好,也应思考轮渡如何与重庆“上天入地”的交通网络、丰富多样的消费业态加强互动。
一些短板还需补齐。硬件方面,在江北嘴、弹子石等码头,水位高差达30多米,游人可拾级上下,体验山城地势,但普遍缺乏无障碍通道,对老年人等群体的出行并不友好;软件方面,与长江索道、皇冠大扶梯等相比,重庆轮渡的IP形象还不够突出,仍需与电影电视、综艺节目、短视频平台等展开跨界合作,提亮传播形象。
与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同向发力
融入一个“面”,与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同向发力。这个“面”,是山水之城的“颜面”。轮渡穿行的两江四岸,是重庆最具辨识度和标志性的城市区域。眼下,重庆提出要坚持山水、建筑、滩涂、桥梁和灯光一体打造,系统重塑山城江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风貌。轮渡也应思考如何借此“东风”,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这个“面”,更是城市发展的“里面”。当前,重庆正在着力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庆赛博朋克的城市风貌屡屡在国外社交媒体刷屏。轮渡也应做好国际传播,主动设置议题,采用多元化方式宣传自身特色,将其打造为国外友人了解重庆、走进重庆、体验重庆的特色窗口,助力城市发展。
时代浪潮就像长江之水,滚滚东流,永不止步。
每一位来到重庆的人也好,与这座城市共生共荣的轮渡也罢,终要蹚过更多的“河流”。步履不停,笃行不怠,才能让时代之河照见更好的城市、更好的你我。
重庆瞭望 郑钰潇
原标题:像重庆人那样过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