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摘要

本文以大萧条时期为背景,探讨了普通人不应理财的原因及正确应对策略。大萧条时期经济特征表现为通货紧缩与资产贬值、失业与收入减少。理财产品存在灵活性差、风险性高的问题,理财市场不稳定,市场波动大且银行破产风险高。面对大萧条,普通人应采取“现金为王”,通过制定预算计划、建立紧急储蓄账户等方法储备现金,同时保住工作、削减开支,以应对经济困境,保障生活稳定。未来研究可从不同地区和群体应对策略差异、政府政策影响、科技发展作用、心理因素及适应性调整创新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

大萧条;普通人;不应理财;应对策略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Great Depression as the background and discusses the reasons why ordinary people should not manage finances and the correct coping strategies. The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period are manifested as deflation and asset depreciation, unemployment and reduced income. Financial products have problems of poor flexibility and high risk. The financial market is unstable, with large market fluctuations and high risk of bank failures. In the face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ordinary people should adopt the principle of "cash is king", reserve cash by formulating budget plans and establishing emergency savings accounts.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ould keep their jobs and cut expenses to cope with economic difficulties and ensure stable lives. Future research can be carried out from aspects such as differences in coping strategies of different regions and groups,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policies, the role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adaptive adjustment and innovation.

Keywords

Great Depression; ordinary people; not managing finances; coping strategies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大萧条时期经济形势严峻,普通人理财面临诸多风险。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经济呈现出“咆哮的二十年代”的繁荣景象,股市兴起,普通人纷纷涌入。然而,随后的暴跌和崩盘给普通人带来了噩梦。美国大萧条时期,五千多家银行倒闭,13 万家工商业公司倒闭,国民生产总值从 1040 亿美元降到 410 亿美元。超过 1500 万人找不到工作,1932 年有 3400 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超过美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失业率高达 25%,工人工资普遍性下降,薪资待遇大幅削减。社会秩序变得不稳定,黑帮势力扩张,民间动荡。

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普通人进行理财无疑是充满风险的。经济大萧条时期,所有资产都会快速贬值,投资、理财和做生意都像是找死行为。美国大萧条时,平均批发价格较 1926 年下降了 34.1%,房地产的投资下降了 73%。这充分说明在大萧条时期,资产的价值难以得到保障,理财行为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损失。因此,普通人大萧条到来时,最好不要进行理财活动。

1.2 研究目的

大萧条时期,普通人不应理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经济环境极度不稳定。如美国大萧条时期,大量银行和工商业公司倒闭,国民生产总值大幅下降,失业率飙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充满不确定性,任何投资决策都可能面临巨大风险。投资的资产可能会迅速贬值,就像美国大萧条时房地产投资下降了 73%,平均批发价格下降了 34.1%。

其次,收入来源难以保障。高失业率意味着普通人很可能失去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即使保住工作,工资也可能大幅下降,如美国大萧条时期工人薪资待遇普遍削减,有的甚至缩减了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六。在收入减少甚至没有收入的情况下进行理财,无疑是雪上加霜。

再者,大萧条时期社会秩序不稳定,黑帮势力扩张,民间动荡。这种环境下,个人财产安全难以得到保障。投资获得的收益可能会被抢劫勒索,使得理财变得毫无意义。

面对大萧条,普通人的应对策略应该是首先保住工作,即使不喜欢也不要轻易辞职。有工作就有收入,在大萧条时期,工作机会极为珍贵,几十个人抢一个岗位是正常现象。如果有能力可以考公考编,进入体制内给自己找好退路。同时,要控制消费,不进行不必要的消费,如购买大房子、车子、古董、奢侈品等,把孩子昂贵的补习班、兴趣班停掉。家里有多余房子的可以在大萧条前夕卖掉,提前还完贷款和欠款,做到轻装上阵。将一部分现金存在家里,一部分存在相对稳定的四大行,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银行破产情况。此外,在生活方面,要放下面子,积极收集优惠券和打折活动,有政府救济就去领。如果农村有地,要利用起来种植粮食作物,购买一些耐储存的罐头食品以备不时之需。

二、大萧条时期的经济特征

2.1 通货紧缩与资产贬值

2.1.1 物价下降的表现

在大萧条时期,以美国为例,物价呈现出大幅下降的趋势。从 1929 年到 1933 年,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下降了约 27%。农产品价格暴跌,工业产品价格也在下降。例如,美国农产品价格指数下降了 56%。当时的美国,人们在饮食方面,选择便宜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如土豆、豆类等,并通过自己种菜或养鸡来节省开支。在服装方面,选择耐穿耐洗且价格低廉的棉布制品,延长使用寿命。电影票价虽然便宜,但人们也会减少在娱乐方面的支出。
2.1.2 资产贬值的后果

资产贬值给普通人的财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房地产投资下降了 73%,许多人贷款购买的房屋价值大幅缩水。以住房贷款为例,如果在大萧条之前买了一套 100 万的房子,从银行贷款 60 万,当房屋贬值到 50 万时,房屋价值就不足以担保债务了,银行可能会要求提供额外担保或一次性还清欠款,否则房子可能会被以低于 50 万的价格拍卖,最终可能导致花费大量资金却只租了房子一段时间。同时,股市也大幅下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 1929 年的高点 381 点下跌至 1932 年的低点 41 点,跌幅超过 90%。普通人在股市中的投资也化为乌有。资产的快速贬值使得普通人的财富严重缩水,生活陷入困境。

2.2 失业与收入减少

2.2.1 失业的普遍性

大萧条时期,失业问题极其严重。以美国为例,在萧条最严重的 1933 年,失业率达到了惊人的 24.9%,接近四分之一的劳动力找不到工作。1929 年大萧条影响之下,美国倒闭了 14 万家企业,银行倒闭了一万多家,无数人失去工作。据 1932 年 9 月的《财富》杂志统计,美国有 3400 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还有 1100 万农民在萧条的美国农村苦苦挣扎。这意味着超过美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的人没有收入来源,而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失业导致的。大量的企业倒闭和银行破产使得就业岗位急剧减少,人们为了找到一份工作四处奔波,但工作机会却寥寥无几。

2.2.2 收入减少的困境

收入减少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在大萧条时期,即使没有失业的人,也因为工厂效益不佳,工资急转直下。比如教师群体,在大衰退期间,许多地区的教师薪资下降了 20%至 50%不等。随着经济衰退的加剧,学校预算被削减,教师面临着失业的风险,个别地区教师失业率高达 50%。收入减少使得普通人的生活质量大幅下降,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住房、食品、医疗等基本生活费用。人们不得不减少非必需品、奢侈品的购买,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在饮食方面,选择便宜且营养丰富的食物,甚至自己种菜或养鸡来节省开支。在娱乐方面,选择免费或低成本的活动。同时,收入减少也让人们对未来充满担忧,不敢进行任何投资和理财活动,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普通人理财的风险

3.1 理财产品的局限性

3.1.1 灵活性较差的表现

在大萧条时期,理财产品往往存在期限限制,这对普通人来说影响巨大。许多理财产品有固定的投资期限,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在经济稳定时期,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安排和理财目标选择合适期限的产品。然而,在大萧条时期,经济形势瞬息万变,普通人可能随时面临失业、收入减少、家庭突发状况等问题,需要资金应急。但由于理财产品的期限限制,无法及时变现,导致资金被困,无法满足紧急的资金需求。例如,一个普通人购买了一款为期两年的理财产品,然而在大萧条期间,他突然失去了工作,家庭面临经济困难,急需资金支付生活费用,但却无法提前赎回理财产品,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