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被纳入到凡尔赛体系在内的一系列英国“均势体系”的过程是十分滑稽的。最早是希腊独立战争,对高门来说就是一种分裂和内乱,但他们的特殊位置“欧洲土耳其(即巴尔干半岛)”的微妙位置,使得欧洲列强产生了强大的扩张欲,原因很简单,如果干涉,英国很难在离俄奥等列强如此近距离的地方取得悬殊的优势,如果在开普敦、巴西乃至印度,英国海军的干预几乎是压倒性优势,但是如果回缩到北美、亚速尔群岛和埃及,情况就会不一样,局势虽然有利于英国,但是英国的优势又被压缩一层,因为在投射力量方面,越近,虽然英国投入的资源也会增多,但是其他欧洲国家也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陆军优势,后勤补给能维持的时间也会更长一些。

如果在印度的马拉巴海岸,别说奥地利、普鲁士和俄国这些旱鸭子了,就算是法国也不够打。因为当地基本上都不是美洲那样的荒地,殖民者很难有自己的垦区,只能依靠自己的商业组织和海军优势,当地的土邦还是要尊重的,否则就很难混下去,就算是七年战争里,法国在孟加拉输掉战争,也是有孟加拉的纳瓦布支持的,如果没有孟加拉土邦的支持,法国会输得更惨,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法国驻扎印度的海军力量不如英国,陆军能得到的武器和后勤供应也随着不如英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国是欧洲各个列强的试金石,对英国来说,法国实验证明了入侵欧洲大陆的不可行,而对欧陆其他列强来说,法国与英国的海战也验证了远距离海战中他们的上限,所以巴尔干是一个比较好的扩张方向,因为这里陆军入侵和有限海军支援都很容易办到。俄国就是这么入侵巴尔干的,而被打了很多顿的奥地利没有像沙俄主动入侵巴尔干,试图将自己在巴尔干的扩张与英国“被削弱的国际秩序”联系起来,而非产生冲突,那怎么办?那就只好创造出一个被削弱的对象了,反正不能是自己,所以就是俄国好了,奥地利最后也吞并了波黑,但是英国的反应不大,这就是因为英国把奥地利的扩张视作协助英国遏制俄国的办法。土耳其和清在很多方面类似,但也不一样,因为清离着欧洲列强的本土远一些,所以能被直接侵犯的地方少,除了东北,因为和俄国接壤,与日本也几乎挨着,特别是甲午之后,日本可以直接通过朝鲜陆路侵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耳其连绵不绝的内乱与分裂给了列强各种入侵和干涉的借口,你比如说希腊独立战争,结果就被干预了,还有屈塔希亚和约,是埃及叛乱,甚至打到黑海海峡上,还有1875年波黑起义,带来了《柏林备忘录》,1877-1878年俄国入侵和《圣斯特法诺和约》,还有柏林会议、《柏林和约》和保加利亚危机。克里米亚战争则是耶路撒冷圣地保护权,这些件件桩桩都是内乱,还有列强的不合理要求导致的。清朝受到类似借口干涉的机会比较少,最著名的就是义和团和陕甘**带来的西域事件,后期分别演变成八国联军侵hua和阿古柏入侵西域。前者带来了类似于柏林会议和巴尔干战争后的影响,而后者虽然没有发展成祸端,但也使sino损失了不少边角领土,例如外伊犁的一部分和帕米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主动入侵的则更多,例如1904年英国入侵拉萨,英法的各种鸦片战争,还有日本的历次侵略。除了有直接邻近扩张基地的日俄外,其余列强的入侵并没有大规模建立殖民地,因为他们需要海军的充实与前沿基地的建设,法国占领了越南,从南到北,先是柬埔寨和南圻,而后是顺化,再往北打到东京湾(北部湾,因为安南的首府升龙(河内)古称东京而得名);英国建立的基地则更多,更深入,例如在上海、天津等地的租界,香港,还有马来亚、新加坡、砂捞越、沙巴,大约在鸦片战争前夕,还入侵了爱乌罕(阿富汗)和下缅甸,整个印度的北部边界、曼尼普尔、阿萨姆、上缅甸、南海方向,都是直接接触的。此外还有日本这个代理人。美国则在美西战争中夺取了关岛和菲律宾,此外还有鸦片战争时期搭英国便车获得的租界。

正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后起的和先发的帝国主义们在sino的家门口聚集起尾大不掉但是都没有彻底深入其中的一个结构,而后来赴宴的德美都缺乏前沿基地,因此高呼“机会均等”“门户开放”。因为日俄在这里的入侵最为突出,吃相最难看,所以遭到“均势”的对象反而是他们,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英美支持日本去打俄国的日俄战争,和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的事情。一战后,日本则成为被均势的对象,美国对日本的二十一条强烈不满,但如果二十一条是美国的,那么美国也断然不会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盛顿会议就是修理日本的会议,取消了它独霸的企图,要求实现列强共治,这也是为什么*说“恢复到了由多个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状态。在远东,被击败的是德奥集团,而俄英法荷比西葡美基本上都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没有谁受到严格的削弱,除了俄国,但是俄国变成苏俄了,基本上除了维持北满的权利外并没有其他诉求了,当然,分裂外蒙也是一点。德国是彻底被干掉了,被打出亚太了,如果德俄还维持原有的国内情势,而处于被削弱的状态,那么这个体系里的主轴就是在日本身上了,就像我们在上一节英国“均势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里所说的那样,亚太版的“凡尔赛体系”就会成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在远东处于迷茫状态,而且一战欧洲部分对它的打击和削弱也不轻,虽然没有法国那么严重,但是也足够喝一壶的了。英国仍然希望利用日本作为自己侵華的支柱,但是也希望借助美国之手去削弱日本过分膨胀的权势,所以给了美国打击日本更有利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英国在远东并非均势调停者的地位,而是一个参与者,就像“沙俄”在“欧洲”一样。日本则像“法国”一样,尽情的削弱、羞辱乃至试图侵吞“德意志”(sino)和他的领土。美国则像“英国”一样在削弱着“欧洲大陆”上的一切。由于日本直接阻碍了美国的扩张,而且日本的实力和潜力不像英国那么大,所以打击日本是最好的办法,而且日本的扩张势头最为凶猛,因此打压日本是其他参与者均势理念下也支持的做法。

被赶走的沙俄和德国就像“哈布斯堡奥地利”和“华沙大公国”,法国在远东则是像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趴菜“西班牙”。这就是华盛顿会议之前的情况。华盛顿会议与其说更像一战前的欧洲,不如说像拿破仑战争时代的欧洲的“维也纳体系”,他们现在建立的不过是遏制“法国”的“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这种“维也纳体系”是根本朝着压制和削弱“法国”,也就是日本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最根本的划分方法就是欧洲、北非、近东和中东西部在内的“欧洲国际秩序”,和远东、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与大洋洲在内的“非欧洲/欧外国际秩序”,这两个秩序里面,英国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在欧洲秩序里,英国是均势者,在欧外秩序里,英国是被均势的对象之一,在欧外世界里,“侧翼大国”才是真的“英国”,俄国虽然也被时殷弘等认为是侧翼大国,但是由于他们在陆地上连接欧洲,所以他们不得不参与到欧洲秩序中,因此,在被英国均势和均势英国的双重过程中,俄国均势英国的作用其实是被削弱了的,而美国不在陆地上与欧洲接壤,有大洋作为屏障,它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起真正的“侧翼大国”。这也是美国能在远东均势英国的根本地缘原因。如果考虑到这些,那英国变成“沙俄”也就不难理解了。“沙俄”被围攻的经典事件就是克里米亚战争,放到英国身上就是北美战争,英国遭到了历史上第一次围攻暴揍。俄法西荷丹等国的“武装中立同盟”和联合作战使英国第一次吃大亏。

北美在内的美洲也就成了“克里米亚战争”时期的“土耳其”,只不过土耳其逐渐腐烂掉,而美国走了狗屎运,被金融财团看上,因此成了强国。其实美国的国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强,直到美国南北内战前的1860年,美国还是一个农业国,而望厦条约是在1844年签的,上海美租界是1863年才形成的,这也是我说巴西可能是未来美国衰落之后的下一个美国的原因。“土耳其”转型成美国的过程,无非两个重大要素,第一,金融财团选中了美国;第二,美国搞关税壁垒,剪刀差,玩出了一套大的工业体系。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是美国经济崛起的源泉,而这个源泉进一步上升,转化为军事实力和国际权势,进而在“远东一战”中彻底摧毁了日本,并间接摧毁了英国的金融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