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坠中的汽车强国,德国汽车工业的衰落曲线已近乎不可逆,剩下的悬念就是能否最大程度地保住一些体面。

随着全球市场向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转型,德国和中国两大汽车产业正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竞争格局。与屡创新高的中国汽车产业相比,德国汽车工业的各方面数据都不那么好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汽车工业的收入主要来自全球市场,超过76%的乘用车用于出口,尤其是在欧盟以外的国家,特别是中国和美国。随着国际贸易壁垒的增加,德国汽车出口成本上升,市场准入难度加大。

德国汽车企业也在北美和亚洲等地区设立工厂,但是其全球供应链仍有一定的脆弱性,甚至,是比不过近年来全力布局的中国汽车企业全球供应链的。

德国汽车管理中心(CAM)主任斯特凡•布拉泽尔承认,“中国竞争对手在电动汽车价值链上具有能力和成本优势”。

德国业界也在抱怨,“让汽车制造商感到困扰的是缺乏明确性以及政界的反反复复。因而不得不保持燃油车和电动汽车的双重结构。这就导致成本增加。”德国政府的一些政策在当前德国汽车制造业的困境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放大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汽车行业目前拥有约78万名从业人员,德国汽车工业的成功离不开其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双元制教育模式为整个行业输送了大量技术工人。然而,随着汽车行业电动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德国汽车企业对新型技术工人的需求逐步增加,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并不完全适配这种变化,亟待改进。另一方面,不断爆出并被执行的车企裁员计划已经让业界极度不安,德国汽车工人们的代表呼吁,“企业现在必须从长计议,继续投资于未来,而不是短期的利润优化和迁址。”

德国汽车制造业到目前为止始终一面全球布局、一面把高端产品和技术留在本土,这一模式被认为是德国汽车工业获得成功的关键,但现在其似乎必须做出一定的改变。

德国本土汽车市场还在下滑,德国汽车经济研究所(IfA)预计,2024年德国汽车新注册量将达到 280 万辆。虽然这一数字与去年基本持平,但与2019年时的 360 万辆新注册量相比,已减少了约五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德国汽车企业无比重视的中国市场,传统车企三强宝马、奔驰和奥迪都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价格和销量如何平衡?

今年以来的定价反复和销量起伏足证,没有一家德国车企很好地应对了这个问题。

德国汽车工业过于依赖中国市场,在中国新能源+智能化的进程中缺乏竞争力,也无力改变颓势,好在还有多年积淀的品牌信仰可以支撑,但随着德国汽车企业可能的转向印度,这所剩不多的信仰可能也会褪尽。

那时候,才是德国汽车工业真正的黄昏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