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已经考证,“太虚幻境”和“省亲别墅”背后是同一个地方,作者对这两个地方都用“蓬莱”形容。
也就是说,作者所描述的太虚幻境、省亲别墅,都是真实存在过的。
那么,这个地方指的到底是哪里呢?
01
我们先来看作者对“太虚幻境”的环境描写。
“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甲侧:一篇《蓬莱赋》)。”
根据这段描述,可以知道太虚幻境的一个建筑特点,即:“朱栏白石,绿树清溪”。
贾宝玉在警幻仙子的带领之下,来到了一处石牌坊,上书“太虚幻境”四个大字。
由此,我们又可以得到太虚幻境的一个建筑特点,即有一处石牌坊,上面题着四字匾额。
贾宝玉初到太虚幻境之时,在心里想到:
“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打去。”
这段内心独白颇有值得玩味之处。
“失了家”很明显是谶语,不管是现实生活中的曹雪芹,还是小说中的贾宝玉,最后都是因为被抄家而“失了家”的。
“在这里过一生”,同样也应该是谶语,这是在暗示小说中贾宝玉的归宿,小说中贾宝玉最后是出家,所以太虚幻境也应该是一处方外之地。
虽然,小说中男性出家多为道,女性出家多为僧尼,但并不能就此说明太虚幻境是一处道观。因为《红楼梦》佛道不分,所以我们只能判断它为一处道观或寺庙。
第四十一回,刘姥姥游大观园,来到了“省亲别墅”的牌坊底下,惊叹道:“哎呦!这里还有个大庙呢!”
又说,这牌坊上的字她都认得:“这不是‘玉皇宝殿’四字?”
以前我们分析过了,“省亲别墅”是“太虚幻境”的在人间的幻影,刘姥姥看到的牌坊,和“太虚幻境”中宝玉看到的牌坊是一致的。
第十七回,贾政等人游览大观园之时,看到这个牌坊“龙蟠螭护,玲珑造就”,这说明其建筑原型有龙、螭等要素。
省亲别墅,众人初拟“蓬莱仙境”四个字,和脂砚斋称呼太虚幻境为“蓬莱”是一致的。
贾宝玉第一次看到这个牌坊的时候,原文写道:
“宝玉见了这个所在,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那里曾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来那年月日的事了。”
由此也可以证明,刘姥姥看到的“省亲别墅”,和宝玉看到的“太虚幻境”是同一出处。
刘姥姥的话,看似粗野不经,实则对“太虚幻境”的属性有着清晰的指向性。即,太虚幻境应该是一个“大庙”。
02
总结一下“太虚幻境”的建筑特点。
一、“朱栏玉石,绿树清溪”;
二、有一处大牌坊,石制,牌坊“龙蟠螭护,玲珑造就”;
三、建筑制式为一处佛教寺庙。
根据曹雪芹的生平来看,这个地方,和现在北京西郊的卧佛寺非常相近。
北京崇文门外西郊卧佛寺,初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最开始叫作兜率寺,明朝时期改为永安寺。清雍正八年,为允祥家庙,由允祥出资重修,于雍正十二年竣工,雍正赐名为“十方普觉寺”。乾隆年间再次重新,改名为“卧佛寺”。
卧佛寺我没有去过,但是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在网上查找视频得知。
寺门的正前方,确实有一处精美的石质牌坊,表面覆以琉璃,色彩以黄、绿两色为主。在牌坊的上部,用两处对称的龙形雕绘,在上方的脊部也确实有螭吻等神兽石雕。
牌坊上面有一幅匾额,正面上书“同参密藏”四个大字,背面则书“具足精严”四字。
所以,与上面所说第二条是基本相符的。
因为没有亲自去看过,寺内有没有“清溪”不得而知,但我见过的很多寺庙内都有溪流,至于“绿树”则是确定有的。这与上述所说第一条是相符的。
而且,卧佛寺与曹雪芹有着很深的渊源。
现代学者已经考明,曹雪芹和怡亲王允祥家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存乙卯本《红楼梦》底稿就是由怡亲王府组织誊抄,其中有对两代怡亲王名字的避讳,而卧佛寺又曾经是怡亲王府的家庙。
而且,根据清人笔记和学者考证,曹雪芹晚年曾经隐居在北京西山附近。1971年,在北京西山正白旗村发现了曹雪芹故居,墙壁上尚留有曹雪芹所题一副对联的墨迹: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真不错。”
根据当地旗人传说,曹雪芹是正白旗营的“前锋”,隶属于香山护军营,就驻扎在北京西郊的香山一带。曹雪芹的好友敦诚,就曾在诗中劝勉他道:
“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据学者考证,黄叶村就在香山。
从雍正八年开始,怡亲王府出资重修卧佛寺,一直到雍正十二年才竣工。这四年的时间之内,曹雪芹可能就随军驻扎在香山,或许也参与了卧佛寺的重修。
小结
《红楼梦》中与“幻”字相关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的“真事”,太虚幻境就是其中的代表。
太虚幻境的原型就是北京卧佛寺,曹雪芹之所以把这里比喻为仙境,是因为他在这里度过了很有意义的一段时光。
《红楼梦》是作者为自己和一位挚爱女子作传,说明,“太虚幻境”是他们两人相处过的地方。但是,卧佛寺作为寺庙,而且是怡亲王府的家庙,有一个女子在这里的可能性不高。
而在距离卧佛寺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广慧庵”,最有可能是该女子的居所,小说中宝玉和秦可卿梦中“云雨”可能就是发生在这里。
所以,“太虚幻境”的原型,应该同时包含着卧佛寺和广慧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