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药家鑫在死刑执行之前,被媒体捕捉到了他生命中最后一张照片。

照片中的他穿着一件简单的条纹衬衫,眼神空洞,仿佛心中已经没有了任何情感的波动,那双眼睛里,既没有懊悔,也没有恐惧,只有深深的茫然。

执行死刑之前,药家鑫获得了一个特殊的许可——给父亲打一个电话,交代一些后事。

这个电话,对于他来说,或许是最后的牵挂,也是最后的一次告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药家鑫哽咽着拿起电话,向父亲倾诉自己内心的愧疚与悔恨:“爸爸妈妈,我对不起你们,原谅我不能给你们养老了,下辈子再报答你们。”语气中带着几分哀伤,几分无奈。

电话那头的父母听到这些话时,泣不成声。

2011年6月7日,西安一声枪响,药家鑫的生命戛然而止,留给世人的,是无尽的唏嘘和思考。

这个曾经的音乐学院高材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渊,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或许,一切的根源,都藏在他扭曲的家庭教育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扭曲的爱:冰冷的关怀,窒息的灵魂

药家鑫的父母,真的是尽了最大努力去爱他、保护他,他们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但总是倾尽所能,把所有的希望和爱都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

从他还是个小孩的时候起,父母就没有让他感受到一丝短缺,想要什么,只要开口,父母就会尽力去满足。

电子琴、最新款的手机、品牌电脑,甚至大学时的雪佛兰轿车,都成了药家鑫的“标配”。

他们从不让他缺少物质上的东西,总想着:“孩子不缺物质,生活就会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问题恰恰出在这儿,父母给的爱,变成了一种不知不觉中的束缚,那种“无条件的满足”逐渐让药家鑫养成了依赖、贪求和自私的心态。

他不再懂得珍惜,而是习惯了拥有,甚至开始觉得自己理应拥有更多,每一件新买的物品,最初带来的确是短暂的愉悦,但很快就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和空虚感的加重。

那些看似温暖的关怀,变成了无形的枷锁,药家鑫就像那朵盛开在温室里的花朵,周围环境再优渥、阳光再充足,他依然无法适应外界的风雨。

一旦遭遇生活中的挑战或挫折,就像失去了支撑的脆弱花瓣,瞬间就会凋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学业压力,面对社会竞争,面对自己内心的迷茫与空虚,药家鑫的脆弱根基就开始显现。

父母的爱,本是无可厚非的,但过度的宠溺和无微不至的呵护,却在无形中将他推向了一个封闭的世界。

这个世界里,他习惯了所有问题都能通过钱来解决,习惯了自己所需的一切都能唾手可得。

于是,他没有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如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每一次的失败,都会让他觉得是世界的错误,而不是自己能力的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药家鑫父母这种物质补偿式的爱,实质上是一种情感的缺位,父母用物质代替了陪伴和沟通,让药家鑫在精神上成为了一个“孤儿”。

他渴望被爱,被理解,却被父母用冰冷的物质回应,这种情感的空缺,如同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着药家鑫的内心,让他越来越迷失自我。

高压的管教,恐惧的阴影

药家鑫的父母,虽然在物质上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但在精神上的管教却是截然不同的高压式风格。

家里从来没有“温柔”的氛围,只有冷硬的规则和严苛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时候,药家鑫只要在电子琴前敷衍了事,父亲就会拿出皮鞭,狠狠地抽打他的手背,声音清脆而刺耳,仿佛每一鞭都是对他的“懒惰”与“无能”的惩罚。

如果他在学习上分心,父母则会毫不犹豫地把他关进那间阴暗潮湿的地下室,一关就是一个月。

在那黑乎乎的地下室里,几乎没有任何光线,四周的墙壁像铁一样沉重,仿佛随时都能把他压垮。

这种严酷的管教早早就让药家鑫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压迫和恐惧,他的童年没有童话故事,也没有嬉戏打闹的快乐时光,只有不断的警告、命令与惩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很快就学会了察言观色,每次在父母面前都如履薄冰,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踩到雷区,遭遇那些无情的惩罚。

他明白,无论自己多么努力,父母总是眼里有着无法消解的期待和不容妥协的标准,一旦达不到,后果就不堪设想。

这份恐惧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内心深处,他变得越来越懦弱,越来越胆怯。

为了避免惹怒父母,他总是压抑自己的情感,宁愿装作无所事事、顺从他们的安排,也不敢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内心世界逐渐萎缩,变得空洞、迷茫,每一次反抗的冲动,都在父母严厉的目光下烟消云散,最终消失在那个充满规则与压迫的环境中。

这种恐惧不仅仅是对父母的,甚至在学校里,药家鑫也表现得异常脆弱,每当他遭遇同学的霸凌时,心中充满了无尽的羞愧和愤怒,但他从不敢将这些情绪告诉父母。

因为他知道,父母的反应绝不会是理解和支持,反而可能会责怪他:“你这么软弱,怎么能让别人欺负?”这种话听在药家鑫耳中,如同一记重锤,打击着他早已脆弱的自尊心。

他宁愿忍受自己心里的痛苦和压抑,也不敢寻求父母的帮助,因为他深知,父母永远站在的是“强者”的立场,而不是一个受伤孩子的角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们眼中,他不允许犯错、不允许失败、不允许软弱,他被要求变得完美,变得无懈可击,哪怕是要在内心深处偷偷地舔舐伤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家庭环境给药家鑫带来的伤害越发显现,他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更多的是机械地去迎合别人的期望,迎合父母的要求。

他的世界没有了自己的声音,只有别人对他设定的标准,而这种不自由的生活,最终把他推向了一个无可避免的深渊,成了他灵魂上永远的痛。

药家鑫并非没有尝试过与父母沟通,他曾经试图向父亲倾诉内心的压抑和痛苦,但是,父亲的回应却是冰冷的训斥和漠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沟通的失败,让药家鑫彻底失去了与父母交流的欲望,也让他与父母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父母的忽视和不理解,让药家鑫在成长过程中始终感到孤独和无助,他渴望被倾听,被理解,却被父母拒之门外。

这种情感的隔阂,如同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将药家鑫与父母分隔两地,也让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压抑的呐喊

在父母那种扭曲的教育模式下,药家鑫的内心像是一个易碎的瓷器,表面看似完好无损,但实际上,已经在每一次的冲突和伤害中,悄然出现了裂痕。

那些裂缝越来越大,最终让他再也无法拼凑起完整的自我,他渴望得到爱,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同与接纳,但父母冷漠的态度和无尽的苛求让他慢慢迷失了自己,走向了毁灭的边缘。

为了得到父母的爱和认可,药家鑫试图用许多错误的方式去索取,最初,他用物质去弥补内心的空虚。

每当他攒下点钱,就会毫不犹豫地为父母买一些东西,他记得自己赚到的第一笔工资时,激动地请父母去餐厅吃饭,心里想着“终于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回报他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父亲冷冷地看着他,带着几分不屑地说:“你赚的这点钱,能请得起我吃饭吗?”那一刻,药家鑫的心仿佛被狠狠地刺了一刀。

他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得到一点认可,可现实却是如此冰冷。

他没有放弃,再接再厉,买了一个按摩仪给父亲,想着这是父亲辛苦工作后可以用来放松的礼物。

可是,父亲接过礼物后,只是冷哼了一声,说道:“你以为我需要这个?就这玩意儿,能让我舒服?”

这一句带着轻蔑的奚落,让药家鑫感到前所未有的羞愧与失望,他做了那么多努力,结果却换来冷嘲热讽,这让他对父母的爱彻底陷入了绝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无数次的挫败,让他开始认识到,无论自己做什么,都无法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认可。

他开始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他需要爱,渴望被认同,他想要填补心灵的空虚。

这种精神上的饥渴,越发让他感到绝望,而这种绝望最终变得越来越强烈,最终将他推向了深渊。

2010年10月20日的晚上,药家像往常一样开车送女朋友回寝室,那条路黑得几乎什么都看不见街头没有路灯,四周一片漆黑,只有车前的车灯在黑夜中划出一道微弱的光。

这种环境让人感到一丝压抑,而药家鑫的心情似乎也并不轻松,女朋友坐在副驾驶座上,看着他紧绷的表情,关切地提醒道:“慢点开吧,路上都没有灯,太危险了。"

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安,希望他能小心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药家鑫的回应却让她有些吃惊:“我已经无所谓了。"那语气轻飘飘的,仿佛一切都不再重要仿佛一切的压力都让他变得麻木。

话音未落,他的车速并没有丝毫减慢,反而依旧快速地穿行在黑暗的路上。

没有人能预料到,这一句“无所谓”,会成为一场灾难的前奏,就在这条空旷的路上,药家蠡的车突然猛地撞上了一个行人--张妙。

张妙被撞倒在地,剧痛让她瞬间有些晕眩,但奇迹般地,她还保持着清醒,她挣扎着抬头,看向那辆车的车牌号。

那个动作似乎是下意识的,她似乎想要记住肇事者的一切,可就是这短短的一眼,彻底激怒了药家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他看到张妙还清醒地记住了车牌号,内心的恐惧瞬间升腾起来,他的脑海里涌现出无数的想法,那一会的他没有一丝怜悯,也没有任何犹豫,只有一种强烈的逃避心理在驱使着他。

撞倒张妙之后,药家鑫并没有去检查她的伤势,甚至没有做出任何救援的举动。

他甚至没有拨打急救电话,而是开始焦急地四下张望,心里想着:“父母肯定不会帮我处理这件事,他们只会骂我,甚至把我赶出家门。”

在那个瞬间,他觉得自己完全没有办法承受父母的失望与怒斥,他的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张父母愤怒的面孔,那是他最害怕的模样

他选择了逃逸,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或许他太过紧张,又有两名无辜路人被他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我的迷失,毁灭的结局

直到警察找上门,药家鑫父母才知道自家儿子干了什么,药家鑫被警察带走了,刚开始的时候,药家鑫不承认这件事情,后来经过警察与父母的再三劝导,他才承认犯罪事实。

2011年4月22日,药家鑫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在父母的错误教育下,药家鑫失去了自我,迷失了方向,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活在父母的阴影下,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更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

药家鑫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家庭教育的悲剧,父母的错误教育,剥夺了药家鑫自我成长的空间,让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走向了毁灭。

药家鑫的悲剧,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它提醒我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错误教育方式可能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的爱,应该是温暖的,包容的,而不是冰冷的,控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独立的人格,培养他们承担责任的能力。

药家鑫的父母,虽然在物质上给予了他很多,但在精神上却对他极其匮乏。他们用物质代替了陪伴和沟通,用严厉代替了理解和包容。

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最终导致了药家鑫的悲剧。

健康的教育,应该是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而不是压制他们的个性,否定他们的价值。

参考信源

法治在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