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谈古玩的经济价值,实在是俗不可耐。尝遍了世间美味,却总是难忘儿时那碗清汤面,美好的回忆是最深的烙印,今天就来回味一下那些曾经的老物件吧。
不看提示,你能叫出所有物件的名字和用处吗?
犹记得第一次走远房亲戚,在街市上看到这种物件,猜半天也猜不出来什么用处。
直到老板将一团和好的面放进凹槽中,按住木桩用力一挤,一团整齐的面条就这样被挤压出来。这种压面锤凹槽底部有铁制的滤网,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过去流行三转一响,其中一响就是指收音机。当时的新闻大事、娱乐听曲都是通过收音机来实现,地位甚至比如今的手机更加重要。
图中的熊猫601-1型电子管收音机,上市日期是在1956年,在当年可以算是高端产品了,家里能有一台那可是身份的象征。
以前最有名的两个“门”字牌香烟,大前门与哈德门,抽过的人多,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两其实是外国牌子,而且在民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可谓历史悠久。
而现在,不少玩小众收藏的人,对这些老旧的烟标也很感兴趣,像这样的大前门老烟标,也是销路广泛。
煤油灯见过,那这种灯见过吗?它是利用电石和水的化学反应,生成乙炔气体,在灯嘴处点燃这种气体就可以轻松照明了。
因其燃烧时产生了斯斯的声音,所以名字叫嘎斯灯。
经历过计划经济时期的人,应该都使用过粮票。还有油票、布票、肉票,甚至还有粪票,因为在资源紧张的过去,凭票供应能最大程度的照顾到每一个人。
如今很多人也在注意着粮票的收藏价值,其实因为发行广泛,大部分都价值不高,想要找到高价值的,还得注意几点:未流通、发行极少或者特殊纪念品。
如今很多农村地区,仍然在使用人工脱粒玉米,用手掰半天累的不行。很好奇几十年前就有一种机器可以脱粒了,为什么如今却没人用了。
这种玉米脱粒机有人使用过吗?难道不好用?
进行过粮食生产囤放的劳动人民,都能认出来吧?我们这里叫折围子,其实就是狭而长的粗席子,用作围挡粮食的工具,做到防雨防潮的效果。
我小时候最怕碰到这个,一看到就感觉浑身痒痒......
一看到这个油提,鼻子就感觉闻到了莫名的香味,沁人心脾。
这种叫铜擦,寺庙里常见,用作法器,民俗用品里也常见,用作乐器,它的板点与鼓是一致的,在唱念赞诵时用以伴奏。
考考你,这东西叫什么?干过农活的应该能猜出来。
由两根条铁组成,再用一根五寸的大钉子在里面来回敲击,就能发出一种奇怪的“嗡嗡”声,因此民间叫做嗡子,官方称之为唤头。
当听到这种声音,就该摸头发看看长不长,因为剃头匠来了。
家里有老瓦房的要注意,看看檐头的筒瓦有没有造型奇异的瓦当,如果用了特殊的花纹,造型精美漂亮,没准没能评上文物呢。
因为瓦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起前端遮挡与装饰作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却极容易被人忽略,在收藏界其实也有一席之地。
有次带着女儿去参观博物馆,问她这是什么东西,她竟然回答“刑具”!我不禁以手抚额,看来现在的小孩子已经完全不了解过去的老物件了。
这叫打谷机,通过踩踏板让滚筒飞快转动,就可以把谷粒打下来,并且顺着滑道滑在事先铺好的草席上。老祖宗的智慧是伟大的,很多实用的器具其实都已经传承很多年了。
能看出来它是一把剪刀,但具体是剪什么的有人能猜到吗?
其实这是一把银剪子,在古代是剪碎银子用的,再用小称来称重量。古人用银子不像电视里那样一大锭的就扔出去,都精着呢。到了近代也用来剪银饰所用。
最后这一件,是以前在乡下收过来的,一直没想明白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你能帮忙弄清楚吗?
旧物带给人的,岂止是往昔的温暖,它可以帮助我们坚守内心,有一种莫名的安全感。岁月流逝不饶人,青丝变白发,唯有旧物历尘缘,触手可及,皆是情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