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羊城晚报
湾区“花地”,迎来又一年绚烂花开。11月9日,2024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在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的大湾区艺术中心文学馆隆重举行。
张翎、韩东、欧阳江河、王尧、陈平原、杨知寒等分获2024花地文学榜年度作家(作品)。
2024年花地文学榜系列活动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联合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广州市荔湾区政府共同主办,广东省作家协会战略支持。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阎晶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任天阳,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林海利,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李宜航,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向欣,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蒋述卓,以及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书记刘晨辉,广州市荔湾区区长谭明鹤等领导,与众多嘉宾一起出席了本次盛典。
到场的领导、嘉宾为各文学门类年度作家(作品)颁发荣誉证书和约稿函,年度得主分享文学感言。
现场还上演了极富岭南风情的文艺表演,通过粤剧、咏春、粤语童谣等多种传统元素与当代舞台艺术形式的结合,为文学盛典增添亮色与韵味。
嘉宾合影
花地勤耕耘,数十位名家获殊荣
2013年,羊城晚报正式创设“花地文学榜”。每年的花地文学榜榜单,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新锐文学六大类。评选过程是基于60位作家、学者组成的权威评审团,经由提名、初评、复评、终评等环节,结合网络投票,六大门类各产生一位年度作家(作品)。
11年来,“花地文学榜”一路深耕大湾区,在广州、深圳、东莞等湾区城市举办系列活动,始终守住文学本位的价值取向,为读者淘选优秀文学作品,梳理每年度最具质量的阅读书目,已是一张家喻户晓的岭南文化名片。迄今,已有包括王蒙、莫言、贾平凹、冯骥才、刘震云、麦家等数十位文学名家获得花地文学榜年度作家(作品)殊荣。
2024花地文学榜年度作家(作品)获得者合影留念(左起):张翎、韩东、欧阳江河、王尧、陈平原、杨知寒
今年,最终由张翎《归海》获“年度长篇小说”,韩东《幽暗》获“年度短篇小说”,欧阳江河《宿墨与量子男孩》获“年度诗歌”,王尧《日常的弦歌:西南联大的回响》获“年度散文”,陈平原《有声的中国——演说的魅力及其可能性》获“年度文学评论”,杨知寒《黄昏后》获“年度新锐文学”。
立足新的十年,2024花地文学榜首次增加“年度花地精品”榜单,从羊城晚报《花地》副刊刊载的原创作品中遴选精品佳作,嘉勉写作者深入生活,以优秀文学作品回馈时代和人民。
同时,主办方还向“花地文学榜”所有年度作家发出约稿函,寄望与文学同行一道,为读者奉献出更多引领时代、引领风尚的精品佳作。
重回花地湾,续写时代文学篇章
“非常高兴见证花地文学榜的一路发展、成熟,这充分显示了羊城晚报的文化品格和追求。”阎晶明在致辞时表示,中国现代文学在很大程度上与报纸副刊密不可分,从花地文学榜的成长、壮大中可以看到,在当今传媒发生革命性变化的背景下,主流媒体主动求变,其新闻、副刊事业与当代文学发展仍可相得益彰。
在创设之初,“花地文学榜”曾落地位于广州荔湾的千年羊城地标“花地湾”。走过湾区多个城市后,2024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再次回到“花地湾”举办,以“花地·湾区·世界”为主题,预示“花地文学榜”这个文学品牌将再次扬帆起航,续写文学新篇章。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任天阳致辞
任天阳在致辞中表示,作为省委主管主办、深耕岭南67年的文化大报,羊城晚报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秉承以文立报的精神气脉,积极发挥主流媒体参与文化建设的社会职能,加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力度,由《花地》副刊衍生而来的“花地文学榜”便是其中的重要抓手。
步入新时代,肩负新的文化使命,羊城晚报也将努力求融、求新、求变,焕发“花地文学榜”品牌新价值。今年,花地文学榜首次增加“年度花地精品”榜单,启动大湾区优秀原创文学扶持计划,旨在彰显文学初心、担当时代重任,将茅盾先生题名的金字招牌“花地”,打造成中国最好的文学原创扶持平台。
荔湾有着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尤其是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落户,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了更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机会。
此次“花地文学榜”及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是以文化精品战略助推荔湾岭南文化中心核心区高质量建设,以高端的文学资源扶持荔湾新生文学力量,实现双方在文学领域跨越式发展,提升社会影响力,为双方创造更多的品牌价值和社会价值。
现场文艺表演
播文学良种,培养湾区文学新人
每年的“花地文学榜”,不仅褒扬文学名家,还着力为大湾区文学艺术的普及撒播种子。
盛典现场,“大湾区优秀原创文学扶持计划”正式发布,该项目将通过聚焦培养文学新人、扶持优秀青年作家、建立花地文学基金等手段,催生更多湾区文学精品,进一步激发岭南文学创作活力。
大湾区优秀原创文学扶持计划发布现场
今年的“花地文学榜”推出了丰富的系列活动。张翎、韩东、欧阳江河、王尧、陈平原、杨知寒等年度作家(作品)得主,以及“年度花地精品”获得者,分别走进广州的钟书阁、1200书店、真光中学,深圳书城宝安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地,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分享文学创作的心得。
此外,主办方还举办了“大湾区青年文艺工作者揽胜荔湾”“大湾区青年文艺工作者跨界融合交流活动”等活动,邀请荔湾青年艺术家与羊城晚报“灯塔计划”青年作家互动,一同探讨文学创作。
本届花地文学榜着力创新融媒传播,户外宣传预热片登陆广州闹市上下九等地,与都市风貌、岭南风物相得益彰;与AI一道为各门类年度作品画像,开辟新的传播形式;系列活动及年度盛典全程通过羊城派客户端、羊城晚报官方视频号等平台进行网络直播,与全球读者共同见证颁奖盛况,分享获奖作家(作品)的荣光。
步入新的十年,“花地文学榜”已翻开崭新的篇章,将继续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共鸣,为文化繁荣发展和人文湾区建设贡献力量。
【年度荣誉获得者分享感言】
奔赴岭南花地,致敬文学之光
“2024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上,六大领域入围榜单在大屏幕上依次播映,共同见证这个属于作家作品的荣耀时刻。从有声的中国到日常的弦歌,从历史的追索到当代的观照,作家们以细腻的笔触,书写出属于文学的强音。
盛典现场,作家张翎、陈平原、王尧、欧阳江河、韩东、杨知寒一一登台,稳步走向舞台中央,在经久不衰的掌声中接过证书,由衷地感谢花地这片文学沃土所给予的力量,并发表感言,同读者和观众分享自己文学创作之路上的心得与故事。
“年度长篇小说”《归海》作者 张翎:
走得再远,母语跟我都是血亲关系
张翎
张翎站在台上深情回忆《归海》的创作缘由,她表示,自己在加拿大从事听力康复师期间,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难民,战争和灾难遗留的长久影响促使她思考“创伤”的话题。她把这些印象和灵感移植到了自己的母语文化中,于是有了《归海》这部小说。
“非常感谢花地文学榜关注我这位海外作家。我是常年生活在不讲汉语的地方,用母语写作,这个过程其实有一点艰难和尴尬。”
她表示,随着年岁渐长,她已走出年少时的归属感危机,“因为我找到了一种非常牢靠的归属感——我的母语。无论我居住在哪里,走到再远的地方,我的母语跟我都是一种血亲关系,是永远相互属于的一种关系。”
“年度文学评论”《有声的中国——演说的魅力及其可能性》作者陈平原:
四十年后,我借花地文学榜荣归故里
陈平原
“我是广东潮州人,四十年前,我在中山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到北京读博,毕业后就在北京工作,一待就是四十年。四十年后我借花地文学榜荣归故里。而且今年是中大一百周年庆典,我用这个荣誉向我的母校献礼。”陈平原话语间真情流露,满是对故乡与母校的怀念。
活动现场,陈平原也回顾了自身的创作生涯,“其实40年间我收获了很多荣誉,但基本上没获过文学相关的,某种意义上我的工作更接近于历史学。”他认为作为学者,能够凭自己的学术著作得到文学界别的肯定,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谈及关注演说的原因,他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因为声音和文字二者之间的冲撞与张力,不仅是20世纪,在今天也更加明显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年度诗歌”《宿墨与量子男孩》作者 欧阳江河:
诗歌于我而言,是一种降临
欧阳江河
发表感言时,欧阳江河笑称,既写诗歌也写小说的韩东,在今天成为年度短篇小说得主;而今年已经68岁的自己,一辈子没写过小说,打算再过十年也开始写小说,然后在90岁再拿个小说奖。
现场在一片欢笑,响起了热烈的鼓掌。
“广州是我的诗歌写作的福地,我在这儿获得三次荣誉,都跟报纸有关。”欧阳江河认为,诗歌从本质上讲,是时代的、诗意的、有历史感的新闻,如同庞德所说,历史是永久的新闻。
一般人认为诗歌是春风吹拂,是飞翔,是升华,是仰望星空。对欧阳江河而言,诗歌更多是一种降临。“这种降临不是灵感,而是一种换命一样的感觉。此时此刻,它是以花地文学榜的方式降临在我身上。”
“年度散文”《日常的弦歌:西南联大的回想》作者 王尧:
写这本书也是在写自己
王尧
发表感言时,王尧坦言花地文学榜对自己有着特殊的意义。“我青少年时期,能读到的外省报纸非常少,其中就有《羊城晚报》。我小学的时候能看到的花是菜花、稻花、桃花,南国的‘花地’对我这一代从乡村里走出来的那种青年人来说,几乎是一个乌托邦。”
如何把西南联大写出新意?王尧表示,“大家”建立在生活维度之上,因此他便从日常的角度来描绘自己所理解的大师。“写这本书也是在写自己。我在大学里念书和教书,西南联大的知识分子对我内心产生很大的激荡。他们的崇高、传说,其实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这本书的写作也是表达我自己对散文的一种理解。”
“年度短篇小说”《幽暗》作者 韩东:
小说写作上,我更需要肯定与确信
韩东
“我经常听到一种说法,说你是诗人中小说写得最好的,我当时觉得很受用,但是回头一想,觉得这是话里有话。如果需要换一种说法:你是小说家中诗歌写得最好的,我就会欣然接受。因为在小说写作上,我可能更需要一种肯定和确信。”
韩东说,20年前,他曾在广州获得过一次小说方面的奖项,这次又成为花地文学榜年度短篇小说得主,这至少说明他在广州可以自称是“一个写小说的小说家”。
韩东说,广州对他的帮助很大。“我绝大多数比较重要的小说,都是在《花城》杂志发表的;30年前,广东省文学院招聘作家,在我正饥寒交迫、非常穷困时,还给我发了两年的工资。对广州,我一直怀着别样的感激之情。”
“年度新锐文学”《黄昏后》作者 杨知寒:
在每一天过去之后,重新出发
杨知寒
“获得这个殊荣是对过去的一次确认,我很感激,但未来的一切都还是未知,因此我能做的只有保持努力,在每一天过去之后,重新出发。”发表感言时,杨知寒表示,她对粤菜情有独钟,其中,狮头鹅、鱼生、生腌几样是她的偏爱。
当谈到短篇小说集《黄昏后》时,杨知寒表示,跟之前创作《一团坚冰》等其他小说一样,是抱着书写平常生活里大家都会经历的情感上的细腻时刻、一些难解情绪的想法,“它们未必是多动荡、复杂的故事,但我就喜欢关注这种,生活里情绪的瞬间。”
统筹 | 邓琼 吴小攀 孙磊 朱绍杰
文 | 黄宙辉 易芝娜 周欣怡 文艺 梁善茵 何文涛
图、视频拍摄 | 梁喻 刘畅 曾育文 宋金峪 潘俊华
视频剪辑 | 王炯勋
视频包装 | 麦宇恒 余梓涛
责编:黎存根校对:张家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