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命草诗评
原文
照亮
文/雷平阳
在曼糯山中
一块巨石顶上有个小坑
布朗人说
——它是佛陀留下的脚印
我去朝圣。建在小坑上的金色佛塔
在透过密林的阳光里宛如巨石内
藏着的圣殿
露出了神圣的尖顶
尽管我看到的小坑已经被青苔
和落叶填充,看不出圣痕
给我带路的那个黑脸青年
他没有向上爬,他怕,他敬
不敢登临。跪在巨石的阴影中
频频磕头,足有半个小时
我在巨石侧面的榕树林里安心
等他。想象不出这儿是
地球的什么器官
目光再次投向巨石之巅
看见那儿射下来的
一束橙光,正好把他照亮
真的就像是佛陀
那一天正从他头顶路过
赏析
今天分享的是鲁奖诗人雷平阳的诗《照亮》,读完这首诗,给人一种神秘感。诗人听说曼糯山中的巨石有佛陀留下的脚印,生了好奇向往之心,遂前去朝圣。在拜访的过程中,诗人发现破败的景象,已经没有了神圣之感,而带路的黑青年因为怕、敬、跪、磕头,改变了巨石圣殿在诗人心目中的颓败之感,立刻又变得神圣起来。经历这一过程之后,诗人的大脑仿佛开过光一样,目光所及之处,仿佛佛陀显灵,有橙光射下,被照亮的黑青年在诗人的笔下化身佛陀,完成了神圣的仪式,诗人的心灵如同被眼前的一幕洗礼,有了敬畏之心。诗题“照亮”,充满了神圣和象征意义,下面,一同深入诗文感受诗人内心的变化。
诗人先是听说曼糯山的巨石有佛陀留下的脚印,这勾起了诗人的好奇心。当走到巨石前,映入眼帘的是杂草丛生的乱山冈,已经没有了神圣的感觉。在这样的景象之下,诗人自然失去了那种神圣感和敬畏,如同被欺骗了一样,很显然没了当初的激情。这一部分,诗人采用记事的手法,表现事件的过程,让诗歌内容显得饱满有实感,有血有肉。
紧接着,诗人写带路的黑青年,他成了诗人和神明产生连接的中介,诗人的改变也是因他而起。先看诗人是如何描写黑青年的,“他没有向上爬,他怕,他敬/不敢登临。跪在巨石的阴影中/频频磕头,足有半个小时”,这三行刻画出一个虔诚的信徒模样,或许诗人在黑青年的行为感召之下,内心有了新的想法。从黑青年的一系列动作可以看出,诗人被他的虔诚之心感染到了,或许内心是感到震撼的。最后,诗人安心地等待黑青年,更像是一种开悟。
最后,诗人联想巨石这儿是地球的什么器官,意在要附加某种神秘,可又无法形容和定义,这如同暗示,让人猜想。当诗人的目光再次投向巨石之巅,仿佛看见佛光射下,打在黑青年的身上,诗人借黑青年之身,幻化佛陀。这一照亮的过程如同神显灵,通过诗人的描写,更加深了人们对巨石之巅的好奇之感。
通过对全诗的分析,这首叙事诗,让不那么神秘之地蒙上了神秘色彩,让一个带路青年净化了身心。人黑青年的行为举止来看,这山巅的佛陀是住在他心里的,这是一种信仰,而巨石之巅则是神圣的图腾,是佛的化身和印记,在诗人的笔下,慢慢转移到黑青年身上。再加上诗人的前反应和语言变化,一种敬畏之心顿时就产生了。诗人艺术化的表达,让这曼糯山更加神秘了,这也加强了人与自然,神与自然,人与神,人与自我的联系。这首诗,写得带有玄学的色彩,但是,不妨碍人心灵的净化和对自然神明的敬畏之心,而常存敬畏之心,是心灵净化,心安的开始。这或许是诗人曼糯山探访最大的收获吧。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雷平阳,1966年7月生于云南昭通土城乡欧家营,中国当代当代诗人,散文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四个一批”人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2004年5月,获《诗刊》第二届华文青年诗歌奖,2006年,获中国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2006年度青年作家奖、昆明市茶花奖金奖、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2005年度诗人提名等,2010年,凭诗集《云南记》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18年,被多米尼加圣多明戈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往期诗评
关注格命草,一起读经典
赠送您诗集《读睡诗选》
《格命草诗评(第一辑)》
《格命草诗评(第二辑)》
《格命草诗评(第三辑)》
《格命草诗评(第四辑)》
《格命草诗评(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第四辑)》历时大半年,共收录诗评400篇,58万多字,目前头条阅读量100多万次,微信公众号阅读量120多万次,百度阅读量50多万次,时机成熟会正式出版。欢迎收藏阅读。关注格命草微信公众号,阅读最新诗评,如需付费评诗,付费推广诗歌,付费写诗评集,可加格命草微信:gemingcaoa 详谈)。
格命草主编出版诗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