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历代王朝新建时,伴随着权力的洗牌,为了势力的壮大和巩固统治,或许都会对百姓好点。
可蛋糕就这么大,随着时间的发展,统治阶级的人越来越多,想保持自己的利益,那就只能与民争利了。
例如明朝的朱元璋,到明末他已经有数十万子孙,而根据他自己对皇族的规定,朱氏子孙只管拿着俸禄,圈着土地,不用任何事的享受就行。
可他们这么好的生活,有些贪婪的人还觉得不满足,开始非为做歹,经常干些欺压百姓的事,对农民横征暴敛。
等到百姓实在过不下了,就会有爆发的那一天。他们只有一条命了,那就只能豁出命去参加义军,去反抗朝廷。
即使拿命搏,但大部分人是不幸运的,他们活着当牛马,死的时候也只是炮灰。
当然总是会有幸运儿,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明末张献忠便是这么一个人。
张献忠,陕西定边县人,少时读过几本书,后来为了混口饭吃跑去参军。可由于性格直率,敢怒敢言,在军中犯下事被军队除名,从而流落民间。
天启末年,陕西遭遇大旱,民生艰难之际,官府不仅不体恤民情,抗旱救灾,反而还照常逼税,想尽一切办法榨取农民,终于点燃了灾民的怒火。
横竖都是死,愤怒的百姓在王二的率领下冲进县城,杀死县官,宣布起义。有了他们的带头,各地纷纷举起义旗响应。
在这样的局势下,张献忠自称“八大王”,也在家乡组织了一支队伍起义,并且由于他之前当过兵,读过书,具备一定的才能,使得他的这支队伍发展极为迅速,很快就有了几万人。
当然,朝廷也不会放任义军发展,也在积极的调动军队围剿。起初义军虽然势力,但面对正规军还是不敌的,加上当时“七十二家”起义军缺乏统一指挥,因此不少被朝廷给消灭了。
在官军的强大攻势下,张献忠也被迫接受了招安,不过这只是他为了保存实力的权宜之计。
在招安的日子里,他积极的整训兵马,研究战法,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以待来日。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经过一番准备的张献忠,再次举起反旗,袭杀官军。
经过这些时日的整训,深知敌我优劣势的张献忠,开始使用“以走制敌”、“避实击虚”、出没无常的战术对付官军,竟然让官军奈何不得他,势力也越来越大,军容较前更盛。
接下来的几年,张献忠转战大江南北,于崇祯十七年(1644),再次率部向四川进发。
张献忠接连占领重庆、成都等众城,控制了四川大部地区,因此在这一年他正式建国称帝,声势达到巅峰,成为了那个时代响当当的英雄人物之一。
不过后世对张献忠的评价并不是很好,只因他本是农民出身,可在率领军队作战时却非常的滥杀。
《明史》说张献忠杀人如草、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
历史上关于张献忠队伍屠城的记载可不少,张献忠屠蜀之事更是流传甚广……
至于滥杀无辜的事,那就更多了。正是因为张献忠有这样行为,使得当时人人都害怕他。
有一次张献忠的队伍攻破了一座城池,城中有一座寺庙的和尚,担心他会在城中大开杀戒,于是本着慈悲为怀,前去拜见张献忠,希望能在城中少造杀孽。
张献忠一听也答应了下来,但是要有个前提条件,那便是要这个和尚当众吃肉。
看着面前的一堆肉,和尚深知自己应当戒荤,也知道这是张献忠在羞辱自己,但为了全城百姓的性命,他也顾不上自己的多年的修为,当众便吃下了所有的肉。
旁边瞧见和尚吃肉的张献忠等人,拍手叫好的同时,言语上还在嘲笑:你个假和尚,还念什么经,拜什么佛,还不如跟着我混得了,天天让你有肉吃。
老和尚对此只是说了一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意思是只要心中有佛,诚心向善,佛祖自然会明辨是非,不会怪罪的。
张献忠见自己也达到了目的,也确实没有在城中滥杀无辜。
和尚“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十个字,也流传至今,成为不少人的口头禅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