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不听话的沟通困境
(一)错误沟通方式的后果
强制命令型沟通方式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叛逆心理,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长期生活在父母的权威下,孩子的内心被压抑,叛逆情绪不断积累,一旦爆发可能会对父母和孩子造成严重伤害。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强制命令型沟通环境下的孩子,成年后容易和别人产生沟通障碍,对上司或同事的命令式语气会产生抵触心理。
转移型沟通方式虽然能暂时避免矛盾,但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它可能导致孩子形成逃避型人格,遇到问题不善于直面和解决。比如,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可能会选择转移注意力,而不是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这会剥夺孩子调节情绪的机会,影响孩子调节情绪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放任型沟通方式最不可取。当父母向孩子妥协,满足孩子所有要求时,孩子会变得无法自律,失去自我。一旦遇到困难,孩子容易选择放弃和退缩。而且,这种沟通方式看似对孩子百般呵护,实则如脆弱的玻璃容器,稍微受到冲击就会破碎。
总之,错误的沟通方式会对孩子的性格和亲子关系产生不良影响,家长应该避免使用强制命令型、转移型和放任型沟通方式,选择更加有效的沟通方式来与孩子交流。
二、正确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一)稳住情绪耐心倾听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稳住自己的情绪,耐心倾听孩子的说法。孩子在犯错后,内心往往也会感到不安和困惑,他们需要有一个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果家长在这个时候急于批评指责,就很容易造成误解和冲突。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家长不要立刻发火,而是可以先问问孩子事情是怎么发生的,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更好地了解事情的全貌,避免因片面的判断而伤害到孩子。
(二)简洁明了避免长篇大论
长篇大论的说教往往对孩子是无效的。据研究显示,孩子正处于发育中的大脑能够接收且处理的声音极为有限,因此在教导孩子时,语言越简短反而效果越好。家长应使用简单的词汇引导孩子,比如用 “慢点走路,好吗?” 代替 “不要跑了”,用 “重做一次吧。” 来纠正孩子不当的行为。这样清晰的指示能让孩子更快地遵循,避免孩子在长篇大论中迷失方向。
(三)少控制多引导
家长要适度引导孩子,避免过度控制引发逆反心理。过度的控制欲会阻碍孩子的成长,使他们无法自由地探索、学习和发展。家长可以增强自信,克服自己的不安全感,学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适度地满足自己的控制欲,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比如在孩子选择兴趣爱好时,家长可以提出建议,但不要强迫孩子接受。
(四)做忠实聆听者
家长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及时给予反馈,支持和开导孩子。孩子的世界充满了新奇与想象,他们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困惑都值得被认真对待。家长应放下手机,蹲下身来,用眼神和心灵去倾听孩子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给予及时的回应和支持。当孩子向家长倾诉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时,家长不要不耐烦,要认真倾听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学会与孩子共情
家长要理解孩子的处境,让孩子感受到关心和理解。当孩子迷路后被找到时,家长不应责怪或质问孩子,而是要先抱抱孩子,然后说一些安慰他的话,比如 “宝贝,找不到妈妈是不是吓坏了,妈妈也很着急,一直在找你,别怕,抱抱”。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他的情绪和状态,才能真正做到与孩子共情。
(六)多与孩子分享自己
家长要主动与孩子互动,形成共同语言体系,促进亲子沟通。家长可以在下班后或晚饭后,花一些零碎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分享自己工作上的小烦恼、和朋友吵架的事情等,把自己也当成一个孩子,这样更容易让孩子对家长打开心扉。同时,家长也可以多和老师沟通,建立家校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更好地与孩子交流。
热门跟贴